“你們兩個人,一起來見咱是什麼事兒啊?”朱元璋問道。
李善長率先說道:“陛下,臣是來給陛下賀喜的!”
“賀喜?什麼喜事?”朱元璋問道。
“盛世滋丁的大喜啊!”劉伯溫緊跟著說道。
原來,大明朝廷不久之前,根據朱瀚的建議,組織了大明朝第一次的人口普查。
今日朝中內閣把各地數據彙總,得到了一個令所有人驚訝的數目。
大明王朝國泰民安,經年已無戰事困擾,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國力發展的迅速,人口也開始爆炸式的增長起來。
短短幾年的時間,竟然已經增長到了現在近兩億人口。
這還是朝廷上下粗略普查的結果。
相信要是再算上一些山民,以前的逃民等等,絕對是超過兩億人數的。
這些年人口之所以增長如此迅速,也是因為朱瀚這幾年大力推廣玉米,馬鈴薯,地瓜等農作物。
這大大的緩解了百姓們生存的壓力。
這些糧種產量極高,儘管味道不好,可是百姓們都能夠吃飽。
沒有戰亂,吏治清明,能吃飽穿暖,自然而然的人口發展就會大大加快!
不過,這些雖然能夠當主糧替代品,但沒有辦法和水稻小麥粟米相比。
“真的嗎?太好了,快給咱看看文書!”朱元璋高興的說道。
對於大明現在劇增的人口,老哥朱元璋是越看越高興。
不過,一旁的朱瀚卻是有自己考慮。
“二位,大明人口增長這麼快,各地衙門也應該普查到了許多隱患和問題了吧?”朱瀚向李善長和劉伯溫問道。
膨脹到兩億多的人口,中原各地人口已經很密集了,百姓的生存空間自然也開始縮小。
李善長和劉伯溫自然而然的也察覺了這個問題。
儘管看著這個問題好像才剛剛展露出一點頭角。
不過卻不能夠忽視它。
兩位宰相不敢怠慢,馬上向朱瀚彙報了各地衙門反應的各種問題。
朱瀚聽完後,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大明百姓現在不用忍饑挨餓了,人口自然就多了起來。
但是,這種情況並不能長久維持下去。
人口增長過快的話,百姓的生活水平反而因為種地麵積少,並不會再提高太。
朱瀚立刻指出了人口過快增長的潛在風險。
“二位先生,你們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
朱瀚反問兩個宰相道。
李善長和劉伯溫碰了一下頭,眼神交流了一番。
劉伯溫就直接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還是從中原密集的地方遷移人口出去比較合適。”
朱瀚跟老哥朱元璋一起,正在大明疆域圖上打量著。
“那你們認為遷移到哪裡比較合適?”
對於移民朱瀚並不反對,這算是一個最優解。
世界那麼大,既然有充足的人口,那就應該圈出更大的國土。
移民肯定不能是第一次!
不過現在有些想遠了,他暫時的目光落到了北方。
李善長和劉伯溫也來到了地圖的麵前,指著地圖往嶺南一帶劃去。
“陛下,南方多陽雨,氣候適宜,非常適合稻米成熟,甚至有一年兩熟,一年三熟的記錄,臣等認為開發安南,遷移中原人口南下比較合適。”
顯然兩位宰相都是這樣想的,說完他倆也是一起看著朱瀚,等待他的決定。
朱瀚的想法跟他們正好相反,“你們說的其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覺得遼東和西疆,這兩地方比較適宜。”
“啊?!”
李善長和劉伯溫聞言都吃了一驚。
遼東冰天雪地的,春秋時間短,冬天時間長,天氣這樣怎麼可能和南方相比。
兩人剛要開口勸阻,朱瀚就擺了擺手說道:“這麼說其實是有依據的,你們說遷移中原人口南下,中原人口其實也屬於北方,冬天下雪,夏天炎熱,四季分明。”
“但是到了南方他們真的能夠適應嗎?”
“這麼一看,北方人不喜歡炎熱潮濕和多瘴氣的地方,安南各地更是蚊蟲蛇蟻眾多,各種疾病也不少,他們去那裡想要適應下來估計要有不少人倒下。”
“相反,遼東地區土地肥沃,沃野千裡,有廣袤的大平原,隻要規劃得當,大麵積種植,無論是小麥還是稻米都會是大豐收,甚至可以擔任我大明主要的糧倉之一。”
朱瀚一通話說完了,李善長和劉伯溫都沉默了下來。
心中自然也是盤算著剛剛英王殿下說的有沒有道理。
這麼多年下來,他們也已經習慣了的。
彆看英王殿下總是有時候弄出一些奇怪的言論,可是到最後總能夠證明朱瀚是對的。
稍微斟酌了一下,李善長兩人拱身道“倘若真如殿下所言,那遷移北方的確更為合適,之前是臣等欠妥。”
“啊,沒事,你們的初衷也是好的,隻不過忽略了安南的具體情況。”朱瀚擺了擺手,沒有放在心上。
“七五,你覺得要遷移多少人合適?”老哥朱元璋在一旁問道。
“唔,這兩個地方各自都需要有至少一百萬漢人數量才行!不過,咱們不能強製下令,得引導百姓自願報名,最好弄出點製度來,吸引百姓前往遼東和西疆。”
朱瀚在大殿當中一邊背著手說著,一邊思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