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緊張的情緒和心態無關,而是因為......
這是他對自我能力的一次‘測定’:
這次實驗他沒有使用任何思維卡外掛,全程都隻靠著自己現有能力定製出了一套具體方案。
在使用小麥思維卡之前。
他的能力上限大概是985高校普通專業的教授...也就是正高級彆,熱門專業可能在副高之上正高之下。
但在使用了小麥思維卡後嘛......
這種人類科學史上都能排到前幾的大佬附身,即便隻有短短一個小時,徐雲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更彆提推演梅森素數的過程中還引用到了大量的旁征博引與精妙的解題技巧,這對於眼界的開闊也絕不僅僅是‘長了見識’那麼簡單。
因此徐雲此時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高度。
所以這一次的實驗方案,他沒有尋求任何人或者外掛的幫助,全程獨立完成。
這個實驗的結果影響不了職稱評選,但卻可以反饋在發布的期刊等級。
而他的切入點便是......
讓沒有任何電性的孤點粒子,轉換成亞穩態電子態存儲。
至於那個讓孤點粒子‘變性’的負電微粒,則是.....
π??介子。
此前提及過。
在孤點粒子具有實體後,它的部分屬性就變得和原子有些類似了。
比如擁有一條扁平的核外軌道。
經過項目組對費米能量的檢測,發現這條核外軌道的扭曲角θ非常的大,有點類似冥王星的黃道傾角。
換而言之......
這是一個可以“撬動”的軌道。
所以呢。
徐雲打算讓π??介子進入這個電子核外軌道,由於π??介子自旋為0,孤點粒子就會發生一個超精細的相互作用。
你沒看錯,發生相互作用。
那麼那個“互”的對象又是誰呢?
沒錯。
記憶力好的同學應該想起來了。
當初4685Λ超子交給孤點粒子的,正是一顆π介子.....嘿嘿嘿,沒想到吧)
這個相互作用會讓孤點粒子擁有一個類似超流體的性狀,接著再用一個共振很高的近紅外光線照射,就能具備出.....
激活約費阱的條件。
約費阱是2019年才被定義的一個名詞,屬於冷門到你可能搜都搜不到這玩意兒是個啥。
不過搜不到也沒關係,因為即便搜到了你也看不懂...咳咳.....
總而言之。
這是一個類似潘寧阱的進階版磁光阱原理,成功後可能將納秒級壽命的微粒‘延壽’1000倍以上。
而孤點粒子如今的壽命是十五秒,延壽一千倍就是一萬五千秒。
既四個小時多點。
雖然對於重力梯度儀來說,這個時間可能還是有些不夠用。
但那個階段討論的已經屬於續航的範疇了,比現在的脫離實驗室環節簡單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五分鐘後。
一切調試完畢,實驗正式開始。
徐雲他們今天使用的依舊是當初的那套光源,前半部分的流程基本沒啥變化。
依舊是發射混合束流.....
接著準直器通過不參與反應的光子確定了耦合參數,一塊放有加水硼砂的陶瓷板從通道上空落下....
4685Λ超子減速.....
隨後撞擊到了另一塊p型半導體上,重子數失去守恒......
短短的1015秒內。
p型半導體的周圍便出現了數以萬計的π介子。
孤點粒子被它們吸引,瞬間‘傳送’返回。
在與介子結合後,短暫的獲得了實體。
這個實體狀態的壽命就是.....
15秒。
按照正常情況。
此時應該進行降溫冷卻,然後上磁光阱捕捉孤點粒子。
但今天,徐雲等人卻並沒有按這個步驟操作。
看著顯示屏上逐漸變小的數字。
負責操作激光儀器的張晗,立刻按下了另一個按鈕。
唰——
一道4.96x1016赫茲的軟x射線射出,通過能量轉換公示可以計算出對應的能量量級是......
202電子伏特。
與此同時。
孤點粒子的周圍出現了一個傾角為14.563度的穩定四極磁場。
配合著軟x射線,一個反常能斯特效應出現了。
兩秒鐘後。
另一位課題組成員按下了一個黃色的按鍵。
過了0.001秒。
大量由質子和2個電子結合的負氫離子噴射而出,弱等效原理被擴大。
終於。
在5.77秒後。
某顆孤點粒子本就傾斜的核外軌道上,出現了一個小小的裂縫.....
咻——
一枚π介子猶如吳簽附體,見縫插針,飛快的竄入了孤點粒子的核外軌道。
與此同時。
檢測到π介子回旋頻率比變化的計算機後台,再次操控著激光口發射出了一道光線,單位是......
183760千兆赫。
在35個納秒後。
一個異變發生了:
(n,)=(17,16)→(17,15)
接著在之前那些負氫離子的‘搓動’下。
大量的孤點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微觀領域的......
麵團。
而到了這一步。
接下來的事兒就很簡單了。
學過高中物理的童靴應該都聽老師說過這一樣一句話:
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不會偏轉。
遇到一些比較無所謂的老師,還會把這句話晉升為“不帶電粒子不會受到磁場影響”。
但在量子色動力學領域中,這個知識就不太一樣了。
幾乎所有微粒都可以被外加磁場影響,即便它不帶電——這裡的影響不是說偏轉,而是其他的一些情況。
這涉及到了一個電磁耦合模式和多極矩展開的概念。
根據量子力學可知。
粒子是彌散在空間中的,具有一定的電荷分布,因此粒子可以有非零的多極矩。
一般而言。
自旋為j的粒子,可以有2j+1個電磁多極矩。
一個粒子是電子,電子的自旋是12。
因此它具有1個電零極矩電荷)和一個磁偶極矩磁矩)。
一個微觀粒子最常見的多極矩是電荷、磁矩和電四極矩。
比如你把中子放在磁場裡麵,它也會發生自旋與磁場的耦合。
這隸屬於電磁相互作用的範疇——順帶一提,電磁相互作用不僅涉及到磁場,彈性力、蛋白質之間力都是電磁相互作用。
目前唯一確定不會發生電磁相互作用的微粒,隻有中微子。
除此以外。
即便是光子也同樣會發生這個作用——如果你腦袋還不怕暈,可以去查查虛光子是啥玩意兒。
總而言之。
微粒都會被電磁相互作用影響,特殊化處理後的孤點粒子‘麵團’自然同樣如此。
在孤點粒子的壽命隻剩下4秒鐘的時候。
一道準備好的約費阱瞬間落下,將‘麵團’緊緊的箍在了一起。
見此情形。
操作台上的眾人,不由同時放緩了呼吸。
如果四秒鐘後‘麵團’還在。
這便代表著他們這次實驗不說完全成功吧,至少取得了突破。
但如果‘麵團’消失,那就意味著......
就這樣。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時間緩緩開始流逝。
4秒.....
3秒.....
2秒.....
1秒.....
當時間來到第五秒鐘的時候,‘麵團’......
依舊沒有消失。
見此情形。
負責射頻場調試的李若安忽然想到了什麼,飛快的敲擊起了鍵盤。
十多秒後。
他猛地抬起頭,雙目放光的看向了徐雲:
“徐博士,基態化孤點粒子的衰變放緩了!”
“根據微擾波函數的觀測,約費阱的這些孤點粒子,它們的衰變周期是......”
“4.6個小時左右!”
聽聞此言。
現場頓時一靜。
稍稍片刻過後。
一陣歡呼聲驟然響徹了整個實驗室:
“太好啦!!!!”
“烏拉!!”
操作台上的徐雲同樣用力揮了揮拳頭,眼中露出了一絲興奮。
這可是靠著他自己努力取得的技術突破,意義上非比尋常。
另外從結果上來說。
這可是比基態化處理難上數倍的成果。
如果說基態化處理隻能入圍普通一區論文,那麼這次“延壽”的技術突破,則無疑是.....
s級彆的成果——還是主刊的那種。
目前s主刊一年的發布量大概在四千篇左右,華夏作者一年大概200篇。ebofscience新平台可以檢索出來)
一名25歲的年輕人以一作身份發表s,這顯然是個值得驕傲的成果。
當然了。
還是那句話。
世上的牛人可不少,25歲發s的例子雖然不常見,但並非孤例。
比如同樣科大少年班出身的曹原曹神。
他在22歲那年就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發表了兩篇論文。
截止到目前。
今年28歲的曹原,已經發表了8篇nature+1篇science,甚至做到過一年發4篇......
至於全球範圍內就更離譜了。
比如《ce》最年輕的一作發布者叫danieebassett,發《ce》前三天剛過了17歲生日.....
《nature》全球最年輕的一作則叫做konstantinbatygin,是那位冥王星殺手麥克·布朗團隊的成員。
他在一作發布的時候,年齡才18歲。
和這些天才比起來,徐雲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想到這裡。
他不由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接著掏出手機,撥通了一個電話。
片刻過後。
潘院士的聲音從對麵傳了過來:
“喂,小徐?”
不知為何。
在聽到潘院士聲音的時候,徐雲總覺得他的語氣有些不對勁。
不過這隻是他沒啥依據的預感,所以很快他便把這絲念頭驅散,說起了正事:
“.......老師,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情況,如今看來,孤點粒子應該可以從實驗室脫產了。”
電話對頭的潘院士靜靜聽完徐雲的介紹,沉默片刻,忽然說道:
“小徐,你說你對基態化的孤點粒子施加了約費阱是吧,既然如此.....”
“你和小陸有沒有對未形成基態化的孤點粒子,做過電磁相互作用力的研究?”
“.....啊?”
徐雲聞言一愣,下意識的便說道:
“沒做過,這不是老師您和趙院士在負責的項目嗎?”
對麵對頭再次傳來了一陣沉默。
就在徐雲以為是不是信號出問題的時候,潘院士的聲音再次幽幽響了起來,甚至帶著一絲.....
顫音。
“你和小陸現在抓緊時間做一次觀測,到時候你就明白什麼情況了。”
接著潘院士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
“看結果的時候準備點速效救心丸,出大事了。”
..........
注:
有沒有同學知道息肉病理一直沒通知出結果啥情況啊,一個禮拜了都,上次三天就出結果了.....
連續三天通宵日萬,求點月票啊,今天過了就失效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