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尼古拉一世送來了一封措辭傲慢的回信,來而不往非禮也,拿破侖三世也有必要對尼古拉一世的傲慢予以回應。
拿破侖三世摘下了他的手套丟在桌子上,對一旁的親信說道。
“將我的這副手套送給沙皇。”
摘下手套是騎士對決前的禮儀,這也表明了拿破侖三世要和尼古拉一世一較高下的決心。
親信拿走手套後,拿破侖三世叫來了他的將軍皮埃爾·約瑟夫·弗朗索瓦·博斯凱。
“陛下!”博斯凱向站在窗邊的拿破侖三世問好。
拿破侖三世和他的伯伯一樣是中等身材,身上同樣透露著不怒自威的氣質。
現在舉國上下都對這位波拿巴家族的皇帝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帶領法蘭西走出低穀。
“今年擴編5萬陸軍的計劃一定要按時完成,戰爭距離法蘭西越來越近了。”拿破侖三世對博斯凱說道。
“陛下,隻要軍費充足,擴編的事情不在話下。”博斯凱回答道。
博斯凱的言下之意就是眼下軍費並不充裕。
“軍費的問題由我來解決。”拿破侖語重心長地說道。
“一旦和俄國爆發戰爭,這場戰爭的成敗關乎法蘭西未來能否在歐羅巴大陸站穩腳跟,這場仗隻能勝利,不能失敗。法蘭西這隻沉睡多年的雄雞,也是時候該打個鳴了。”
勝則威無不加,敗則一身不保。
拿破侖三世明白自己能得到法蘭西人民的擁戴,順利登上法蘭西的皇帝的寶座是他伯伯給他留下的巨大遺產。
與其說法蘭西人民還年波拿巴王朝,倒不如說是法蘭西人民懷念他的伯伯拿破侖一世治下那個強盛的法蘭西。
他剛剛登基稱帝,現在在法蘭西的統治還不是很穩固,他需要一場軍事上的勝利來加強自己的權威,鞏固自己在法蘭西的統治,喚醒法蘭西人的鬥誌,激發法蘭西人民族自豪感。
這場仗要是敗了,他的結局將比他的伯伯更加淒慘,他沒有回頭路,這是一場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戰爭。
他,輸不起。
“陛下,冒昧地問一句,英國人是否表態了?與俄為敵,英國人的態度至關重要。”博斯凱說道。
俄國人想拉攏英國人,法國人也想拉攏英國人。
英國人對東方問題的表態太重要了,重要到他可以勝負的程度。
尼古拉一世所謂的奧匈盟友,拿破侖三世倒是沒放在心上。
這倒不是因為奧匈帝國實力相對較弱,而是俄羅斯染指多瑙河畔勢必會觸及奧匈帝國的核心利益。
奧匈帝國的皇帝弗朗茨·約瑟夫雖然年輕,想必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的道理還是明白的。除非他想讓奧匈帝國變成第二個波蘭。
畢竟貪婪的俄羅斯人擴張步伐是永無止境的。
“你覺得以英國政客的老謀深算,他們會這麼早表態嗎?”拿破侖三世神色平靜地說道。
“我隻有8成的把握讓英國站在我們這一邊,但我有十成的把握讓英國保持中立,不站在俄羅斯那一邊。”
拿破侖三世的這句話讓博斯凱吃下了定心丸,隻要英國人不站在俄國佬那一邊,他就有信心帶領法蘭西的男兒狠狠將那些沙皇的灰色牲口教訓一番,讓他們知道誰才是世界第一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