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肯的組織下,北方聯邦當然具有歐洲二
流強國,甚至接近歐洲準一流強國的動員能力和組織水平。
隻是美利堅的第一次總動員是為了打內戰,也不知這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至少對於此時的美利堅國民,至少是南方國民而言,是不幸的。
「以三個月為限,製定一份殲滅卡尼要塞群和奧馬哈的北軍,五天之內,我要見到你們的作戰計劃。」梁耀下達了命令。
現有的彈藥軍需儲備能打三個月的高強度戰爭不意味著美洲共和國國防軍隻能打三個月,隻是受限於太平洋鐵路的運力和北普拉特兵工廠有限的產能,後續的攻勢相較於戰役初期肯定會減緩。
會議結束之後,梁耀讓蔡司給羅伯特·裡和戴維斯發電,向南方透露他們將在近期發起軍事行動的消息,給南方高層吃上一顆定心丸。
南方高層優柔寡斷的態度讓梁耀對南方的這群奴隸主心生鄙夷,他知道南方這群奴隸主在想什麼。
無非是寄希望於歐陸強國的支持以及西線戰場能為他們分擔軍事壓力。
既想獨立又不想流太多的血,這天底下哪有這麼美的事情?南方這群人到底還是一群不能成大事的家夥。
這幫家夥真以為自己棉花原產地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棉花的絲線很細很脆弱,脆弱到一個三歲孩童都能輕易扯斷它。同時這又是世界上最粗壯有力的絞繩,隻要我們願意,這細細的棉花線可以讓全世界為之窒息!」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裡士滿,南方邦聯的總統戴維斯正在國會上聲情並茂地進行著他煽動人心的演說,向他國會議員們展示著他手裡被稱作白色黃金的東西。
「英格蘭的蘭開斯特郡、德比郡、柴郡等地的棉紡產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的繁榮時期,是什麼造就了這一繁榮?」
「是棉花!」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參議員詹姆斯·亨利·哈蒙德率先回答道,「準確的說,是比印度和埃及還便宜的棉花!」
哈蒙德是一個堅定的分裂主義者,同時也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南方政治家和種植園主,早年他因他的「棉花王論」而在南方聞名遐邇。
所謂的「棉花王論」是19世紀中葉美利堅南方極為流行的一種經濟和政治信念,認為棉花是美利堅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核心,強調南方種植園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該理念可以簡要地概括為,世界經濟靠英國,英國經濟靠棉紡織業,英國棉紡織業靠南方的棉花輸入,四舍五入等於世界經濟依靠南方的棉花。
南方的種植園主們相信歐洲國家,尤其是依賴棉花進口的英國,不得不在戰爭中支持南方,或至少通過調解來緩解衝突。
(本章完)
免費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