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三日之後,長安城還未從戰亂之中恢複過來,文德皇帝龍馭賓天的消息便傳到了大唐各道江山之中,緊隨而來的,則是晉王李貞登基稱帝的消息。
然而很快,隴右道、隴西道公然反對李貞登基,認為先皇斃命另有蹊蹺,他們認為齊王李乾身為大皇子才是應該登基的那個,長安之亂明顯是有人嫁禍齊王。
同樣河南道、河北道也不肯承認李貞,他們同樣認為文德皇帝的死因成謎,晉王李貞無論威望還是能力都比不上齊王和楚王。
大唐核心十三道中有四道公然宣布不支持李貞,這讓李貞剛剛登基就麵臨嚴重的挑戰。
而這些和江生自無關係,他所要的隻是李乾和李泰當不成皇帝,剩下的自有辦法收拾他們。
在太極宮偏殿之中,江生、大唐道宮的李思賢、蘇雅君,大唐書院的文征明,武苑的王直與新皇李貞進行了一場小會。
確定了大唐崇道之國策以及大唐不會違背和蓬萊的約定之後,江生表示不會插手大唐的事務。
彆說大唐能不能在李貞帶領下重新走向輝煌,就是幾年間四分五裂都和江生沒關係。
等李貞離去,江生五人開始分寶。
方嵐的玉碟羅盤、素月拂塵、煉星劍,陶亦謙的離火旗、炎龍鎖、炎光鏡。
六件靈寶擺在桌案上,因為靈寶主人已經反哺天地,靈寶本身靈性受損,需要重新溫養培育。
而且日後也難以恢複到原主人催動時的威能,但無論如何,多一件靈寶就是多一份手段,再不濟拿來渡劫也是極好的。
“六件法寶,道長分兩件,我等一人一件。”蘇雅君說道。
文征明點點頭:“理應如此。”
王直也表示同意:“不錯,靈淵道長分兩件是應當的。”
看著六件法寶,江生笑道:“幾位先選便是,最後餘下什麼,貧道都可。”
王直思索一番,選中了離火旗。
文征明挑中了煉星劍。
炎光鏡和素月拂塵被蘇雅君和李思賢分彆選走。
玉碟羅盤和炎龍鎖則留給了江生。
這兩件靈寶,江生最看重的便是玉碟羅盤這件可以勘演天機的靈寶。
雖說方嵐之死和這件靈寶脫不開關係,但不應因噎廢食,方嵐死因大半死在太自負上。
正如同那句古語,淹死的多半是會水的,方嵐的堪輿卜算能力太強,她太相信自己推演的天機,最後也死在了這上麵。
隻要保持敬畏之心,這玉碟羅盤便是一件極好的寶貝。
“如此,這兩件貧道就卻之不恭了。”
收下玉碟羅盤和炎龍鎖後,五人便各自離去。
出了太極宮,蘇雅君問道:“道長打算前往何處?”
“大唐雖好,卻不是貧道立身之處,貧道算算時日,也該回去看看貧道那幾個不成器的屬下了。”江生笑道。
“原來如此,那祝道長一路順風。”
蘇雅君和李思賢與江生告彆,回返洛陽,如今楚王李泰不知所蹤,洛陽畢竟被他經營許久,蘇雅君和李思賢必須坐鎮洛陽才能保證都畿道不出問題。
目送二人離去之後,江生又喚來田明安和秋不語。
“如今你二人有何打算?”
見自家師尊開問,秋不語說道:“師尊,徒兒打算留在大唐,我秋家之冤還未昭雪。”
江生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你二人便留在大唐吧,正好眼下大唐新皇登基,李貞正是用人的時候。”
“想來李乾和李泰是逃到了隴右和河北,不然這幾地不會豎起反旗,大唐的內戰還有得打,你們參與其中積累些經驗,說不得將來就能擒了那兩人報仇雪恨。”
田明安和秋不語齊齊稱是。
山河曆三萬九千九百七十年立秋,大唐新皇登基,舊皇的諸多政策自然是被推翻。
李貞一上位便是大赦天下,把先前被抄家流放的大批人赦免,給昭遠郡王、清江郡王等平反。
而這些消息江生卻是沒有關注,他此時已經離開大唐,到了鬼王山中。
八萬裡鬼王山,妖氣衝天。
鬼王山獅駝嶺中,原本威風凜凜的三位元嬰妖王此時卻是正襟危坐,金獅、寶象、青鵬三妖前後結嬰,三妖與盤牛嶺的青牛王遙相呼應,在這鬼王山中也已經是不可小覷的力量。
但此時他們卻是小心翼翼,蓋因獅駝洞中,那坐在最高處的那位青冠玄袍的道人。
江生在破碎方嵐陰魂時,通過司法天君印得到了一些殘缺的消息。
例如某位隱藏在雲夢澤中的故人。
方嵐和陶亦謙身死,很多關於星辰聖宗的消息便毫無頭緒,而那位藏在雲夢澤宋國的故人,正好能給江生解惑。
江生沉吟著,看著身前忐忑不安的三妖,終是開口:
“結嬰了便是好事,如今大唐事了,其他事暫且用不到你們。”
“你們先去一趟雲夢澤,把那宋國的國師給本座帶回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