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幾乎所有的絕世天驕,都出自各方聖地。
像是山河界的三宗兩寺,每一代都有那麼幾位太乙元神境出現,而這些太乙元神在宗門護持之下踏出那一步,邁入上三境後,自然也就成為了各方聖地的底蘊之一。
例如蓬萊的江生和靈微,例如青華道宗的玄一與玄心。
而大金禪寺這一代,則是廣和與廣法。
廣法現在還是太乙元嬰境,正在積累自身底蘊之中。
這兩人是大金禪寺預定的尊者,是未來大金禪寺的中流砥柱,不僅有著大金禪寺悉心的培養,還會人為給他們製造一些磨礪。
而他們的成長,也是一直在大金禪寺的注視之中。
對大金禪寺來說,一個李書白不算什麼威脅,之所以放任李書白一路至此,就是存了拿李書白來磨礪廣和、廣法的心思。
留一個李書白,就能讓自家的兩位絕世天驕得到磨礪,加快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等後續廣和與廣法成長起來了,還可以拿李書白當那個墊腳石,讓廣和與廣法踩著李書白更進一步。
畢竟各方太乙元神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赤裸裸的敵對。
每一個太乙元神都是天地所鐘的存在,每一位太乙元神都有著龐大的氣運加持。
想要踏入更高層次,想要獲得更多的底蘊積累,就要勇猛精進,以他人氣運補足自身。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餘。
而修行之道,合天人而利自身。
這句話對修行中人來說,可以說是至理名言。
合天道人道之因,結修行之果,借天補不足,損人益有餘,最後三寶圓滿,五氣通明,取道果,證大道。
其不僅契合眼下山河界與盤封界的界域之戰,混沌大千之中的所有爭鬥更是都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
放眼山河界內,更是無比契合:千年內的氣運機緣就那麼多,不從彆人身上取,又要從哪裡尋呢?
山河界的三宗兩寺之所以放任李書白這些盤封界的太乙元神進來,存的就是這個目的。
界域之戰,本就是掠奪他界本源氣運來增幅己界。
拿盤封界的這些太乙元神來磨礪自家天驕,讓自家天驕踩著這些太乙元神更進一步,獲得更多的氣運功德,就是各方聖地的目的所在。
甚至各方聖地會有意放縱這些盤封界的天驕,讓他們逞一時威風。
等到兩界大戰到激烈處,兩界的氣運激蕩洶湧時,這些天驕身上所得到的氣運加持會更多。
那個時候再踩著對方更進一步,就可以稱之為一步登天。
放眼山河界那些赫赫有名的存在,蓬萊的玉明真君也好,青華道宗的華昱真君也好,都是如此走過來的。
拿玉明真君來說,昔年玉明真君便是橫壓一代天驕,踩著不知多少絕世天驕踏入上三境。
而如今,玉明真君是蓬萊道宗最有希望證得純陽之人。
玉明真君並不是個例,這是可以複刻的戰績。
混沌大千,無量生靈,彆說走到上三境了,能走到法相境的都是少之又少。
而能到上三境的,更是億萬無一。
這些存在可以說每個都是集天地之氣運,被天道所鐘。
但饒是如此,這些人也是有極限的。
畢竟上三境亦分洞玄與非洞玄。
可哪怕是太乙洞玄真君,也不是每一個都有希望踏入純陽。
對山河界三宗兩寺來說,此番界域之戰,不僅僅要奪盤封界的土地,還要掠奪盤封界的氣運,借助此番大戰來讓自家多出更多的天才。
最好能多出幾個純陽種子。
唯有曆經諸般磨礪從那億萬人中走出來的,方才有望證道純陽。
當星月尊者與敖瑀龍君閒聊之時,廣和與李書白的鬥法也終於落下帷幕。
二人最終是不分勝負,李書白從容離去,而廣和卻是不見喜怒,神情淡然。
敖瑀龍君看得清楚,廣和還有餘力,卻是主動停手放李書白走了。
“你們大金禪寺到底想做什麼?”
敖瑀龍君看向星月尊者。
李書白明顯是來搞風搞雨的,但大金禪寺除了廣和出麵以外,卻再無其他人出手。
還有敖昂,當初敖昂能一路從西海逃到南海,暗中也有大金禪寺的放縱,否則敖昂怎麼可能在大金禪寺那幾位尊者眼皮子底下逃之夭夭?
敖瑀龍君不清楚大金禪寺是怎麼想的,但他隱約也能感知到大金禪寺那深藏的野心。
星月尊者依舊是一臉的悲天憫人:“我們不想做什麼。”
“隻是想在這一代六慧佛子裡,培養出一位菩薩種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