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葛、三參、紅葚、相熟、五葉有何用?”
“回師傅,地葛味初期微苦,後澀而回甘,有果腹嗜睡之效;三參性熱,可補氣血,強經絡,然此草藥性剛烈,重則返虛;紅葚果小而味酸,可壯體精而強魂;相熟白而堅,藥實可治臟腑之創,可療血肉之淤;五葉草微,性寒而醒神,可使人清明,支撐宿夜”
小院之中,江生看著麵前的張小九,滿意的點了點頭。
“很好很好。”
江生是從麵前上百種草藥中隨意選了五種來檢查張小九的課業,顯然張小九做的不錯。
不知不覺,已經是三年時光過去了。
這三年,江生總算是堪堪養好了皮肉之傷,而張小九也在江生的教導下,熟識百草,識得文字,體魄也漸漸強健起來。
江生教給張小九的,是道家的五形拳,說是拳,卻是包含鍛體、拳腳功夫的一整套煉體武學。
道家的功法,哪怕是給修行苗子啟蒙的鍛體之法都是走的中正平和,不會特彆突出剛猛之意。
道家講順其自然,講陰陽調和,越是中正溫和的,越是不傷根骨,越是能夯實根基。
張小九這三年進展看著不快,但每一步都極其紮實,沒有其他人為了武學快速進步那般用自虐乃至自傷的方法苦練,也不需要太多進補的食材。
畢竟張老三也沒那個能力給張小九提供太多的肉食去補充消耗。
按照江生的法子,吃些果子,偶爾泡一下藥浴,然後平日裡保證一日三餐,吃得飽一些,偶爾吃一條魚就可以了。
這些是張小九目前都能滿足的,柳河有魚,柳河村後山有果子,有些草藥可以製作藥浴。
在江生這四平八穩的教導之下,張老三欣喜得看著張小九一日日的變化。
三年時間,張小九已經十二歲了,人雖然看著不健壯,但一雙眸子格外有神,身強體健,健步如飛。
如今江生麵前這百種草藥可不僅僅是柳河村後山的,還有山城鎮其他山村的,全是張小九一個人搜集而來的,這也是江生交給張小九的一個任務。
山城鎮本就是山中的村鎮,柳河村也好,其他村落也好,都是依山而建,因此最不缺的便是山貨。
說來九連城這個名字,就源於九座相連的山脈,由此可見,整個九連城都是依山而存在的。
張小九這三年不斷在山上跑來跑去,遇到了不少危險的情況,其中還遇到了一些妖獸,但都被張小九用江生教導的藥理之法給避了過去。
如今張小九氣血飽滿,精氣充沛,整個人看起來雖然年幼,但依舊有了幼虎之姿。
原本張小九就對江生很是信服,跟著江生的三年,張小九不僅學了不少本事,在整個柳河村都是赫赫有名的孩子王,村裡的大半小子都服他。
因為無論是比識字還是比力氣,比上山下河都比不過張小九,有些孩子不小心在山上河邊受傷了,張小九還能幫他們治傷。
這等本事自然讓村裡的孩子們信服,就連村子其他人家都說張小九出息了。
而張小九也因此頗為自得,如今聽自己師傅都誇他不錯,更是昂著腦袋,一臉得意。
在江生眼中,如今的張小九有點像那籬笆上的公雞,透著一股子得色。
“草藥初識、藥理初解,你是學的差不多了。”
“啊?!”
張小九一愣。
藥理初解?!
他學了三年,吃了那麼多草藥,認了那麼多字,不知道被多少次責罰,不知道多少次夢裡都是在采摘草藥,吃草藥,最後自以為學成了,結果才是初解?!
江生瞥了眼張小九:“怎麼,不信?”
“我這彆的東西不多,就知識多。”
“製藥一門,要想真正入門,需學草藥初識、藥理初解、製藥小解、丹書入門等等共十二門課,後續還有丹爐辨識、煉藥之道、草藥丹方、丹道三途、氣象血合等等.”
“你覺得,三年時間學個草藥初識和藥理初解很了不起?”
“當年製藥入門十二門課,我一年時間學成了六門,兩年學會全部,第三年已經開始自己製藥煉丹了。”
“而我的進度,還不是最快的。”
“好好學吧。”
張小九有些茫然的看著江生,他相信師傅不會騙他,師傅是真的知道這麼多學問。
因為一種藥材,他隻能辨彆藥性的時候,師傅已經告訴他,什麼地形會長這種藥,為什麼這種地形會長這種藥材,而這種藥材白天采摘還是夜晚采摘好,如果是白天該是幾時幾刻,夜晚又該是幾時幾刻。
包括這種藥材可以製作什麼膏藥、藥粉,又可以作為哪種藥材的輔藥,與什麼藥材相合能治人,與什麼藥材相合能害人,治人多少日好,害人多少日死
等等學問都被江生用一種頗為隨意的態度說出來,聽得張小九如見神人。
更彆提江生在武道一途上對張小九的教導,五形拳的中正溫和讓張小九切身體會到江生為何總提到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