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陳陽喊完,不由都抬頭向石門上方看了過去,隻見石門上方密密麻麻刻著楷書,那些小弟指定是看不明白,但是邊飛軍、宋開元和宋青雲能看明白。
其實石門上刻的就是墓主的生平事跡,但是上麵沒有寫具體的名字,陳陽指著生平事跡向幾人說道。
“你們看,上麵刻的大概意思就是,墓主陝西扶風縣人,家世顯赫,其伯父和舅父都是唐朝的高官,卻從小對經商有濃厚興趣,視子貢為自己的偶像。”
“唐德宗建中元年,長安西南角有十幾畝荒地,成了傾倒垃圾汙水的場所,墓主從中發現了商機,掏三萬文錢買了下來,用破磚爛瓦填平後蓋起房子,租賃給商人做商鋪。這裡很快熱鬨起來,變成一塊商業圈,人曰竇家店。”
說到這裡,陳陽看著宋青雲等人問道,“想起來是誰沒有?”
宋青雲搖搖頭,邊飛軍也搖搖頭,紛紛表示並不記得曆史上有這麼一個人。
宋開元在旁邊咂巴了一下嘴,仔細琢磨了一下,“小子,你說的是不是唐代被稱為唐朝扶風小兒、長安城首富,竇乂!”
“對,”陳陽興奮的跺了一下腳,“師爺,還得是你!”說完之後,陳陽笑著看看宋青雲和邊飛軍,“這位可是咱們房地產開發商的鼻祖!”
竇乂十三歲時,親戚從任所安州帶回來十幾雙的當地絲鞋,分送孩子們。大家都爭搶挑揀,唯竇乂不動。等大家挑完,剩下一雙,竇乂競拜謝收下,將其拿到集市上換回五百錢,再去鐵匠輔打製了兩把小鏟。
記住,這兩把工具就是竇乂發財的起點。
回去之後,竇乂看到五月初,榆錢成熟,滿處飛落。於是就跟自己的伯父說,借廟院習業。他的伯父是檢校工部尚書,管的是宮苑、閒廄,說白了就是皇上用來遊玩的園林和養牲口的地方。
伯父答應了他,竇乂則每天用兩把小鏟在院裡挖溝、打水、澆灌,播種榆錢。
第一年等到秋天,長出小樹苗一千多株,高一尺多。到了第二年,榆樹苗已長到三尺多高。竇乂間伐樹苗,挑選枝條茁壯直挺的留下來。間伐下來的小榆樹,共有一百多捆,粗二尺,每捆賣錢十多枚。
第三年秋後,榆樹苗有的已長成雞蛋那麼粗。竇乂又間伐榆柴二百多捆,賣後獲利數倍。
五年後,當年植種的小榆樹苗已經長大成材。蓋房屋用的椽材一千多根,賣得三四萬錢,而造車的木料,超過一千多根。
那年竇乂才十三歲,他就知道一個道理,利用國有資源。以習業為借口,利用皇家園林和養牲口的地方,為自己撈取了第一桶金,隨後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之後他利用這五年掙來的錢,購買了青麻布,縫成一個個小口袋,又購買了新麻鞋,之後招呼來街坊小孩,發給他們小布袋,讓他們去幫自己收集槐樹仔,每個小孩交回來一袋槐樹仔,發一張餅、十五文錢,等把槐樹仔攢夠了,又開始讓小孩去收破舊的麻鞋,每三雙舊麻鞋換一雙新麻鞋,消息傳出去之後,來換新麻鞋的人不計其數,很快就攢了一千多雙舊麻鞋。
東西夠了之後,竇乂又開始操作了,買來油靛,油靛就是用來製造染料、藥物的有毒液體,現在叫苯胺。
雇人來煮熬,之後找來幾堆廢棄的碎瓦片,雇人在流水澗將泥滓洗去。
備好上述原料,竇乂置買了石嘴碓五具,銼碓三具。再按日計酬,雇人用銼碓鋤切破麻鞋,用石嘴碓搗碎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