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不平!
在城門下進城的百姓排成了長長的隊伍,城門下的士兵挨個檢查然後開始收取入城費。
王法架著馬車在隊伍裡,耳邊不時地能聽到人們竊竊私語議論知府是個大貪官,巧立名目亂收費,苦了百姓雲雲。
聽到百姓這樣的議論,王法頓時對知府的印象瞬間變得不好起來,滿滿的厭惡感油然而生!
當然為了不冤枉一個好人,王法決定進城觀察幾天民情再決定要不要動手為民除害。
隊伍緩慢移動著輪到王法時候當兵的讓王法拿出路引,而後又仔細詢問了一番然後交了費用才放行,搞的王法非常鬱悶!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是王法在藍星時候一個美好的願望現代社會交通的發達,使人們出行變得更加的方便,看看美好河山,體驗人間的美味。
然而來到這個古代社會,王法才發現外麵的世界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去什麼地方可是要當地政府開證明的。
古代會在水陸交通必經的要道上設立關卡,稱為關津或津關。路上的為“關”,水路上的為“津”。
戰爭時期,關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軍事重點,兵家必爭之地;和平年代,關津則成為維護治安,控製人口流動的重要工具。
早在先秦時期,關津製度就已經形成,那時的人們要通過關津,就需要出示相應的通行憑證了。
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出行時就需要攜帶官方出具的出行證明。從漢代,到唐宋,再到明清,古代的“通行證”經過多次變化,逐漸變得手續簡便、信息完備。
戰國時期的通行證稱為“節”。最初,古人截取一段有節的竹子剖分為二,各取一半作為信物,這就是“節”的起源。
漢代的通行證稱為“傳”。最初,傳是節的補充,後來成了一般吏民出入關津的憑證。
魏晉南北朝時期仍沿襲漢製,行人通過關津需使用過所。
到了唐代,過所的管理和使用更加規範,普通百姓隻要是想離開自己的所屬地,就必須申請過所。
然後到了唐朝中後期,另一種通行證明“公驗”開始和過所同時使用。公驗相較於過所,使用範圍較小,隻能用於相鄰行政區之間的人員移動,但申請簡便,格式也較為隨意,有較強的適應性。
到了五代時期,沿用千年的過所逐漸消失,為公驗所取代。
宋代的公驗也稱為公據、公移、公憑等。除了保留通行證的作用外,公據還能作為證明文書使用,適用的範圍更加廣泛。宋代海外貿易發達,公憑可作為與外國貿易的許可證明。
明代的通行證稱為“引”,也叫路引、文引。明代對於人口流動限製的較為嚴格,離開家鄉百裡之外就要辦理引。
外出者在離家之前,要向本鄉裡甲進行申請,再呈報州縣官員審,核準之後發給路引。在路引上標注了申請者的姓名、年齡、相貌、家庭住址、外出原因、起止地點、返回期限等信息,防止被人假冒。
如果外出而又拿不出路引,一旦被查獲,將會麵臨嚴厲的懲罰。不但外出者有罪,把守之人也是同罪。麵臨的懲罰是杖責80起步,最高是絞刑。
清代保留了明代的路引製度,不光漢人百姓,旗人出行也要申領路引。
古代曆朝曆代都有路引製度,隻不過名稱不同而已,在唐朝叫“符傳”“過所”,在宋朝叫“憑由”。
路引製度的目的,是為了儘量把老百姓束縛在土地上,穩定社會秩序!
所以古代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外出的想法。事實上,那時候許多老百姓一輩子沒有出過縣城。
古代以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為主。這裡有遼闊的平原、肥沃的土地、適宜的氣候、縱橫的河流,能夠滿足農耕經濟的所有條件。老百姓守著家裡的幾畝地,春種秋收,夏耘冬藏,再養點豬羊、雞鴨等家禽,買一台手工織機,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解決了,不需要外出。
同時,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被束縛在土地上,跟社會的交往極為稀少。除了尋醫問藥、探親訪友、外出趕考等少數情況外,他們都沒有出遠門的必要。
如果辦好了路引,就能輕輕鬆鬆外出嗎?彆著急,還得準備好外出的錢財和糧食。
古代交通不發達,除了達官貴人能夠乘坐馬車和轎子外,普通老百姓出行基本靠走路。去附近的州縣周遊一圈回來,恐怕也要十天半個月,更彆說更遠的省城和京城了。
再加上古代商業不發達,很多地方有錢都買不到東西吃。所以,老百姓一定要隨身攜帶足夠的糧食。
問題是,古代大部分老百姓都掙紮在溫飽線上,家裡沒有什麼餘糧,很難積蓄到足夠的糧食,來供你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光是這一點,就難倒了許多有夢想的徐霞客們。
當你申請到了路引,又準備了足夠的糧食和錢財,現在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吧?我隻能說,你高興得太早了。
在古代,出遠門是一件風險更高的事情。第一是提防猛獸傷人,第二是提防匪徒劫財。
古代生態環境好,到處都是森林草地,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竄出老虎、熊、狼、蛇之類的凶殘動物,傷人性命。
除了提防猛獸傷人,旅行者還要提防攔路打劫的匪徒。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古代自然災害頻發,社會動蕩不安,為生活所迫鋌而走險當匪徒的人比比皆是。他們為非作歹,禍害鄉裡人。外出旅行的人,身上攜帶一定的糧食和錢財,又身單力薄,是匪徒們攔路打劫的最佳對象。
一般來說,匪徒們隻是劫財,遇到反抗的旅行者,恐怕是既要劫財又要傷人。
所以,在古代出一趟遠門堪稱是“步步驚心”。古語說“父母在,不遠行。”這是怕你出去了就回不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