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不平!
殺啊!
在湘州城蒼蓮教起義軍和官軍大戰正酣,慘烈的交戰持續了半個月,城下的屍體堆了一層又一層,然後被一把火燒了又燒,大地也已經變成了焦黑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屍體惡臭味,讓人頭暈腦脹。與此同時連日大戰官軍也已經顯露疲態,進攻力度越來越弱。
脾氣暴躁的許禹友已經連續斬殺了許多的將官和逃兵,仍然攻不下湘州城,當初的誓言成了天大的笑話,殘酷的現實狠狠地扇了自己一個耳光。
氣急敗壞的許禹友於是決定孤注一擲,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果斷下令暫停攻城一天,讓身心俱疲的官兵養精蓄銳,用最後一次機會發動最猛烈的進攻來攻破湘州城。
此時城上的蒼蓮教起義軍也非常疲憊,完全靠著心中的聖教信念支撐著,看到官軍撤退之後一下子放鬆下來頓時一股疲憊感洶湧襲來,坐在地上就開始呼呼大睡起來。
身為主心骨的蒼蓮教聖女,唐貝兒肩上的擔子非常重,所受的壓力山大,交戰以來那根弦一直緊繃著,一刻也不敢鬆懈。官軍停止攻城後頓時鬆了一口氣,而後簡單簡單交待完事情之後便回到溫暖舒適的閨房沉沉睡去。
太陽落山,夜晚來臨,官軍大營一片寧靜,隻有此起彼伏的呼嚕聲。突然在萬籟俱寂的夜晚響起了噠噠噠的聲音,留守的官兵看向遠處而後發出了聲嘶力竭的聲音。
“敵襲,有敵襲!”
一眼望不到邊的白色騎兵氣勢洶洶的衝向官軍大營,正在睡夢中的官兵被巨大的聲音驚醒,迷迷糊糊中就被無數的馬蹄踩踏致死。這樣的場景到處上演著,猝不及防的官兵根本沒有時間反應過來,將領也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
白色騎兵就像來自陰曹地府的白無常肆意妄為地無情的收割著官兵們的性命。
睡夢中的許禹友被親兵叫醒,得知了蒼蓮教起義軍不講武德居然發動夜襲,口中直罵我曰他老母,隨後趕緊召集軍隊進行抵抗。
奈何官軍進行連日猛烈的攻城,此時早已身心俱疲。二來大營已經亂作一團,無數的官軍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跑,心裡隻有逃跑的唯一想法,根本沒有反抗的念頭。
許禹友率領親兵親自出手斬殺了大量的逃兵,但仍然不能阻止官軍的頹勢,逃兵反而越來越多,看上去已經被嚇破了膽,沒有了戰鬥下去的勇氣!
許禹友依然不甘心就這樣失敗,繼續下令逃兵停止逃跑,然後不停地斬殺逃兵。然而事與願違,逃兵如同滔滔不絕的浪潮,勢不可擋。
許禹友就是螳臂當車,仿佛大海裡的一塊石頭翻不起一點浪花,反而被裹挾著向後退卻。
在城牆上唐貝兒觀察戰場形勢,見到官軍陣腳大亂,在騎兵的攻擊下潰不成軍,組織不起來有效的反抗,便下令城中軍隊立刻出擊,與城外騎兵前後兩麵夾擊,一戰定乾坤!
很快城門大開,無數的蒼蓮教起義軍蜂擁而出,氣勢如虹的殺向官軍。本來官軍在白色騎兵凶猛的衝擊下就毫無還手之力,如今前有猛虎後有狼,更加被打的沒有招架之力,隻能放下武器跪地求饒。
一時間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到處都是瑟瑟發抖的官軍,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樣弱小無助。
唐貝兒看到這樣的情況心中大定,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自大戰以來一直神經緊繃,絲毫不敢放鬆,如今打敗官軍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自己的辛苦付出沒有白費。
之前唐貝兒擴軍的時候沒有盲目擴充軍隊,她飽讀史書,深知兵在精而不在多!
一個好的士兵在同樣的情況下可以打三個差的士兵,況且士兵都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培養的,用有限的資金培養強大的兵種無疑更加合算,在軍團作戰時,太多的士兵也無法發揮能力,真正的主力還是衝鋒的一排。兵在精不在多,真正的軍人應該有種以一敵十的氣魄!
事實證明唐貝兒的想法是正確的,自己精挑細選出來的四千騎兵戰鬥力不錯,一舉打亂了官軍大營,讓官軍失去了組織性和紀律性,無法發揮戰鬥力。
戰後經過統計俘虜官軍兩萬,其他如糧食物資和武器不計其數,總之一句話就是大獲全勝,收獲滿滿!
就在蒼蓮教起義軍與官軍大戰的時候,王法決定乾起老本行,殺貪官奪金銀。而開始的地方就是江城,而後一路向東殺過去,這樣正好可以禍水東引,不用擔心暴露自己的身份。
而王法第一個目標就是江城知府,如今前方大戰,後方氣氛有些緊張。在這樣的氛圍下王法依然找上了知府,然後快速拿下並讓他說出藏匿銀子的地方。
最後在知府跪地求饒聲中王法一刀砍下了他的頭顱,一股舒爽的感覺油然而生,念頭通達,心情相當愉悅!
“殺這些高高在上的狗官真是大快人心,比吸五石散還要上癮!不過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隨後王法在殺人現場留下“法王降世,替天行道,賞善罰惡,天下太平”的打標語便揚長而去。
第二天知府的屍體被發現,引發一陣騷動。兩湖總督鄧微賧大發雷霆,立刻派兵封鎖城門,城內守備軍四處搜查,盤查過往行人,但是一無所獲,除了擾民之外。
在郊外十幾輛馬車一字排開行進著,王法坐在馬車裡閉目養神。隨後的日子裡王法在兩湖行省四處奔波,忙著殺貪官抄家,攪得全省雞犬不寧!
兩湖總督鄧微賧對此焦頭爛額,暴跳如雷,下令全省戒嚴,到處都是軍隊,嚴查來往行人和商隊。
王法見勢不妙立刻轉移陣地,快速離開兩湖行省,前往富饒的兩江行省。
兩江行省是衰朝重要的賦稅重地,占比達到三分之一。同時兩江文化底深厚,崇學之風頗盛,人才薈萃,故有“天下英才,半數出兩江”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