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
4356年(公元1659年),三月三十日,越國首都西陽。
曆時兩個月籌建的寄宿示範學校新希望學校,舉行盛大的揭牌儀式。
越國翰林院學士,新希望學校校長米有德。
他穿著盛裝,帶著全校教職人員,在學校門口迎接越王白元貴視察學校。
米有德校長神色有些緊張,他被越王白元貴欽點為新科狀元。
翰林學士這是個沒有實務,卻特彆清貴的官職,他可以隨時去越王宮麵見越王白元貴。
權力的大小不是看職位,而是看與越王的關係遠近。
隻看職位大小,那就沒有權傾朝野的太監。
米有德第一個職務就是新希望學校校長。
這個按照他想法建造的寄宿學校,能否取得成功?
這將驗證他是一個國之棟梁的大才,還是隻會誇誇其談的庸才。
新希望學校成功,米有德就是越王千金買馬骨,慧眼識人的典型。
新希望學校不成功,米有德就是隻會誇誇其談,忽悠越王的佞臣。
米有德今後的榮華富貴,將會與這個新希望學校深刻綁定。
他在科舉提出的三策,隻有寄宿學校可以短時間內見到成果。
其他的兩策,越國南向政策和產業政策,那都不是幾年之內就能看見成果,需要數十年的投入與堅持。
有節奏的發動機聲響起,米有德神情一震。
他很快看到有十輛摩托車開路。
越王的衛隊來到學校門前,他們立刻走下車,拿著槍在門前站好。
越王乘坐的黑色汽車,駛入新希望學校門前。
越王白元貴帶著三位成年的公子,從車上走下來。
米有德立刻帶著全校職工上前行禮。
他用眼角餘光看著三位公子,不知道這三位公子,哪一位是將來的王儲?
他現在受到越王的重視,不會參與到王儲之爭中。
米有德的宗旨就是忠於越王,誰是越王忠於誰。
越王白元貴看向米有德,他滿意的點點頭。
“米愛卿,本王都沒有想到,你隻用了兩月有餘,就已經把寄宿學校建好。
寄宿學校涉及到越國百年大計,特彆是西陽第一所寄宿學校,這是所有寄宿學校的示範學校。
新希望學校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本王將會在全國推廣寄宿學校。
效果真的很好,那些精明的國家,他們也會模仿我們越國。”
米有德恭敬的說道:“大王,我們越國的未來,就在小學的課堂上。
文盲在未來的越國,完全沒有前途。
無論是工廠,還是軍隊,都需要大量即識字又守規矩的人。
哪個國家的文盲越少,哪個國家的實力越強。
未來的世界,隻有強國才有生存的權利。”
越王白元貴哈哈一笑,開心的說道:“米愛卿說的很好。”
他轉頭看著三位王子,加重語氣道:“你們要時刻記得這句話。
越國在未來能否取得勝利,這在小學課堂上就已經奠定基礎。”
三位公子齊聲說道:“父王,我們懂了。”
越王白元貴露出笑容說道:“米愛卿,今天我就隨意來逛逛,你介紹一下新希望學校。”
米有德校長帶著越王一行人,進入新希望學校。
他一揮手,新希望學校大部分的教職工,重新回到各自的崗位。
米有德身邊,隻有少部分學校的高層,陪同他一起接待越王白元貴。
他們走路新希望學校,操場的麵積很寬闊。
操場是壓實的夯土,周邊有著水泥路,連接教學樓、宿舍、廁所等建築。
操場中心前方的小高台上,有著越王白元貴的半身像,旁邊是國旗杆,上麵的越國國旗飄揚。
操場上有一群孩子在踢足球,他們有人黑發黑眼,但更多是五顏六色的頭發和眼睛。
米有德校長介紹道:“新希望學校分為小學部和中學部。
小學部一共有八千三百六十七名學生,中學部一共有三千二百三十四名學生。
臣之前的想法,寄宿學校全部接收原住民的孩子,對他們進行教育。
但臣通過電報,谘詢帝國京城大學的教育學者。
又根據這個學者的問卷,對學生和家長,還有一些知名人士進行問卷調查。
臣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之前的想法有一些錯漏之處。
臣的全封閉式寄宿學校,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矛盾。
原住民的家庭,很可能以為這是把他們的孩子搶走。
他們的孩子在寄宿學校,很可能無聲無息的死亡,不知道被埋在哪一個深坑中。
這會加強原住民的恨意與對朝廷的不信任。
這種恨意與不信任,會拖慢越國的發展,影響越國的爭霸之路。
臣準備調整政策,學生的家長可以隨時前來學校探視。
每個月學生有兩天假期,他們可以回家陪父母。
我們的目的是把年輕的原住民,教育成越國的國民,讓他成為越國促進發展的螺絲釘。”
越王白元貴讚許道:“手段更柔和一些,這會減少很多治理成本。
米愛卿無論用何種手段,隻要能達到最終的目的,新希望學校就能成功。”
米有德校長聽到越王白元貴的讚許,他臉上表情沒有多大變化,但心中已經充斥著喜意。
他指著學校操場上,人種不同的孩子。
“臣本來的想法,寄宿學校隻招原住民。
但這個想法被京城大學的教育學者狂噴。
寄宿學校的目的,那是培養能被越國所用的人才。
這些培養的原住民人才,他們不敢與漢人合作,那就是廢物一個。
單獨培養,這還會把原住民和漢人分割成涇渭分明的兩個群體。
這種方法不利於越國的穩定。
臣選取一定比例的漢人和早已漢化的人,加入到寄宿學校。
這些學生都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他們成為孤兒。
孤兒更適合寄宿學校,學校的老師可以照顧他們長大。
北魏孝文帝這種胡人,他都知道融入華夏文化,使用漢製治理國家,讓胡人變成漢人。
北魏孝文帝打下了隋唐興盛的基礎。
我們這些後輩子孫,不可能連這個見識都沒有。
華夏文明講血統,更將文化。
特彆是在越國,更應該對外強調文化的重要性。
王室與勳貴之間的聯姻,完全排斥原住民,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勳貴可以這樣做,但不能向底層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