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方麵來說,有積極意義。
為了科舉,讀書人們不得不接受新的知識。
不接受新的知識,隻能被淘汰掉。寒窗苦讀,化作夢幻泡影。
五月。遼東、幽燕的秀才,加上國子監的學生,進行了鄉試,朝廷選取出了舉人。
遼東舉人自不用說,幽燕的舉人,由總督呂聲派兵護送,前往都城江縣,參加會試。
這一次科舉,朝廷錄取二百三十名進士。
分三榜。
一甲進士及第。
二甲進士。
三甲同進士。
會試是從舉人之中,選舉出進士。也就是中了會試,就等於是進士了。最後的殿試,就是正式的排名了。
殿試在正殿進行,由吳年親自主考。
上午。
禦書房內。吳年坐在禦座上,喝著茶。還是北山堡的野山茶,吳年最中意這款。
前方。
內閣大臣,一字排開。
“大王。這是臣等商議,會試前十的名單。”劉知行拿著一本折子,恭敬的遞給了吳年。
吳年伸手接過,打開折子看了看。對第一個名字,很有感覺。
張嵩山。
“這張嵩山是哪裡人士?什麼年歲?”吳年抬起頭來問道。
“回稟大王。乃是遼東南海府人士,今年二十八歲。”劉知行如數家珍道。
“青年才俊。”吳年輕輕頷首。
在民間是尊老愛幼。但是在官場上,年輕人還是占據優勢的。科舉畸形,有人白發蒼蒼,還在科舉。
白發蒼蒼的老人,就算錄取了,對國家來說意義也是不大的。
“既是你們定的會元。那便是他吧。按照計劃。十日後。進行殿試。寡人親自考他們。”
吳年放下了手中的折子,抬頭對內閣大臣們笑著說道,充分的表達了自己的信任。
“是。”大臣們拱手應是。
君王拍案定奪,內閣大臣建議。這大漢朝的第一科科舉,建武三年的會試皇榜,下達。
南海府人,今年二十八歲的張嵩山,高中會元。
一時間,江縣城中,人聲鼎沸。舉人們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準備回家,繼續苦讀等待下一次機會。
有人打算在都城內買醉。
中了會試的準進士們,自然是繼續苦讀,為十天後的殿試做準備。
八月二十五。
宮門打開。
二百三十名準進士,穿著乾淨整潔的衣衫,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前往大殿。
進入大殿後,按照號牌,各自落座。
許多人都偷偷的抬頭,打量著高坐在禦座上的君父。
這位神武善戰的大將,知人善任的明君。
禦座上。
吳年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龍袍,距離準進士們比較遠。準進士們看不太清楚他的長相。
但這會兒麵容不重要,氣勢環境才是重要的。
準進士們看了,隻感歎。
果然是君父,威儀自生。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