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你們先彆忙活了,先跟我說說看,這到底是發生啥事兒了。”
林北急切道。
林父和林母對視一眼,倒是沒有再瞞著他。
便講述了起來。
林父老家是一個叫“山水村”的小山村,在山溝溝裡,周圍被大山環繞。
都說“要想富先修路”。
可山水村窩在那山溝溝裡,交通不便,發展自然就很滯後。
林北上小學那會兒,寒暑假還經常回去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童年有很長時間都是在山水村度過的。
他印象中,小時候村子裡連電視都還是黑白的,隻能看央視1頻道,那會兒倒是通電了,但很多人家舍不得用電,晚上用的還是煤油燈。
村子裡沒有商店小賣部啥的,就是偶爾會有人騎著摩托車拉點零食來村子裡售賣,每次都會引得村子裡的小孩子一陣瘋狂。
村子通向外麵的路都是泥濘的土路,平時還好說,一到下雨天,簡直不是人走的。
反正就是個很窮的小山村。
後來條件稍微好了點。
現在村子裡最起碼有電話了,能看彩電了,路麵要都硬化了,條件比以前那肯定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條件好了之後,村民自然想著發家致富。
山水村雖然地理位置不太好,交通不發達,但這地方有山有水,種植農作物啥的還是非常好的。
不少村民就在這些方麵發掘發家致富的路子。
剛開始種啥的都有,土豆,玉米,小麥,蘋果,桃子
後來發現,還得是蘋果最有“錢途”。
首先是好養活,不會特彆“嬌嫩”,動不動就死。
然後收成還不錯。
而且價格也不低。
因此村民開始大規模種蘋果。
但銷量是個問題。
後來,還是林父幫忙牽線搭橋的。
林父原本就是在縣城裡開飯館的,雖然飯店規模不是很大,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各種人都有些接觸。
人脈還是比較廣的。
而且林父是個熱心腸,雖然自家沒種蘋果,但幫村民那也是誠心實意地幫。
又是請人吃飯,又是送禮,還賣力介紹。
在他的努力之下,倒也真的為山水村的蘋果開辟了一條穩定的銷路。
對方完全可以將整個山水村的所有蘋果都吃下!
而且價格方麵,也比市場上的平均收購價高了1毛錢。
而林父呢就象征性的每斤蘋果收3分錢的辛苦費。
但即便是扣除這3分錢,村民出售蘋果的價錢也比市場平均價高了7分錢。
最主要不是錢,而是銷路!
如果沒有林父幫忙,彆說高1毛錢了,就算低1毛錢,甚至再低1毛錢,那蘋果都很可能賣不出去。
這本來是一件大好事。
老板收購到了足夠多的質量有保證的蘋果。
村民們辛辛苦苦種的蘋果成功換成了金錢。
林父雖然付出大於回報——每斤蘋果1分錢,根本都抵消不了林父為之搭進去的金錢、時間和精力——但林父不是那麼斤斤計較的人,他也樂意幫村民做點實事。
所以這相當於是三方通贏的好事。
可
好景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