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首領滿麵愁雲,不知從何處能夠從容不迫地擠出足以應對接下來兩撥魔族兵鋒的兵力。
兵力差距在人類的戰爭中並不是一錘定音的要素,在一場戰鬥中決定誰強誰弱,也並不是看數量就能決定的。影響一支軍隊戰鬥力高低的因素很多,訓練度、組織度、戰術策略執行能力、基本作戰單位能力……其中常常被桌麵數據比對忽視的,是作戰決心和士氣。
沒有作戰決心的隊伍,就算他們的其它數據好得頂天,不願意作戰還是鬼扯。這種軍隊換個環境,就好比在荷魯斯大叛亂中作壁上觀,又或者乾脆投混,讓人不知道把他們培養起來到底是不是好事。
這玩意和士氣一定程度掛鉤,甚至在某些時候是完全一致的。
這也使得人類戰爭中,數量並不會有絕對作用。倘若有一個強大無比的神明,能夠允許戰爭中一方的指揮官鎖定一條,能在整場戰鬥中削弱敵人、增益自己,那他們恐怕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把對手的士氣壓到冰點,將自家的戰心鎖定在死不旋踵。
哪怕自家拿著竹槍木棍,對手拿著核彈按鈕,這一戰都贏定了。
在人類過去熟知的戰鬥中,士氣就是能把數量差距抹平的東西。
但修仙者的戰爭不是這樣,起碼人族之外的修仙者戰爭不是這樣。
華夏人族的衛戍部隊尚且好說,畢竟是職業軍人,軍令一旦下達就要執行,如果命令確切,犧牲生命保住重要地點,亦是後人歎惋敬服的故事。不過妖獸族群並沒有職業軍隊,它們的作戰力量和生產力量高度重合,幾乎到了一旦首領號召,就要脫離生產、參加戰鬥的程度。
而妖獸和魔族的金丹期戰鬥,更是以全殲對手為戰鬥目標,再無它意。
雙方都沒有“擊潰”對手的意圖,它們隻想著在戰鬥中徹底消滅對方的作戰力量,哪怕這會逼著對手背水一戰。
在這種戰鬥中,“八百破十萬”的戰例就不能存在了。對於相同層次的生命來說,時間拉得夠長,在雙方都不得不消滅掉對方才能脫離戰鬥的戰場中,數量多的那一方總有優勢。
攻守同盟麵臨的正是這般窘境。它們打的是決鬥式戰爭,對手不存在士氣崩盤,自家也不存在士氣崩盤。要想結束戰爭,隻能把對手的金丹期一個個全都乾掉,親手乾掉,才能結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