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請就請,辭彆了許家,管氏帶著沈笑兩個尋了官媒。
不論是鄉裡的媒人還是官媒婆,最喜歡這種兩家說合過,隻是走個過場的媒灼。
無他,省事,還掙錢。
這不,管氏當下就給了齊媒婆幾錢銀子,與人家議定,明天上譚秀才家去。
沈笑看二哥一路興奮的不行,她和伯娘無奈的對視。
生怕他一個高興把車趕溝裡去,出了城門,就道“二哥,我來趕車,你陪伯娘坐車。”
沈誌揮鞭的動作一滯,他停下騾車,轉頭看向管氏,“娘,車趕太快了嗎?”
“讓七兩趕車吧。”管氏招招手,讓他坐上來。
道“二郎,明天咱們請了陶舅老爺一起去,你今天回去,可要好好謝謝人家。
娘沒有想到,這門親事真的成了。”
她忍不住笑道“那譚二娘子,娘也是知道的,從小跟著她娘回老宅打理田地不說,還經常在繡坊裡幫忙。
和你大嫂一樣,都是能乾的姑娘。”
沈笑慢慢悠悠趕著車,道“伯娘,她還回鄉間種地呀?
她家的那個繡坊,生意也不錯的。”
管氏歎道“住在縣城裡的,不都是富戶。
你大姐家不也得自己種田嗎?”她曾聽到過譚家一些陳年舊事,可這些事早已過去,沒必要和孩子們說那麼多。
沈笑倒是同意伯娘說的,彆看縣城不大,那也分了好幾個區域。
最熱鬨的南北大街貫穿縣城,東西兩片多是富戶士紳的宅地,而南城門這一片兒,多是平民百姓所居。
照沈笑來看,與大姐家同居南城的譚秀才家,絕沒有縣後街的阮秀才家富有。
說起阮秀才,最近都沒有聽到他的消息,不曉得從通州放回來了沒有。
不過,這些人和自己無關,沈笑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家裡的秧苗上。
等他們到家之時,第一茬紅薯秧苗已經全部剪完,隻等那位黃大叔來拉走秧苗了。
看著一地光禿的苗床,沈遠道“七兩,前幾天剪過的秧苗已追肥澆過水了。
這兩天剪好的,得等紮紮根再澆,隻是……”
“大哥,你說唄,有啥問題?”沈笑不解的看著大哥。
沈遠小聲道“七兩,明年這苗床,怕不能放在一號地了。
咱們家離的遠些不要緊,可九爺爺私下和了說,前兩天追施的肥太嗆人了。
要是咱自己再蓋個兩房屋住著,咱也太嗆。”
沈笑點了點頭,道“大哥,這兩處宅地種地,並非常遠之計。
好在咱們今年可以開荒,好多東西種荒地去。
至於這一號地,大哥,你看咱們一起蓋三座正房如何?”
沈遠驚住了,道“七兩,蓋那麼多房子做什麼?
土坯房,哦不,你既然說蓋,一定是磚瓦房,這一個宅院下來,就三四十兩。
七兩,有錢咱們也不能這麼花。”
“大哥,我知道的,可是,二哥眼看就要訂親成親,接下來就是三哥,現在不顯,以後有孩子了,不得加蓋廂房?”沈笑將自己的想法道出。
“與其加蓋廂房,還不如直接起個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