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們那院子,哪裡值當十兩銀子。
我們買五爺爺的全磚瓦房,族姑姑才收了二十兩。”
“值,乾乾淨淨的咋不值。”管氏道“一會兒,你文大叔和大成辦好契書回來,借那二十兩的事不要和他急。
你文大叔說了,十年八年還完都成。”
“嬸子。”成嫂子紅了眼圈兒,想想這些年,她都心累的慌,“嬸子,不怕你笑話,俺公爹和婆婆從有了親兒子,就不大喜歡大成了。
當年嫌大成嘴笨老實,我剛過門不久,就分家把這塊兒荒地給了我們。
說是蓋的新房子,可你也知道,就門臉前包了磚,而且院子裡去挑水,離的都遠,許多次都要從你們家挑水。”
管氏拍拍她的手,也不好多說什麼,這兩囗子能乾,每回都到磨房那兒挑兩大缸水。
成嫂子平常不是個多嘴的,這次真是受委屈了,“嬸子,那老宅的房子是大成跟著老兩口一磚一瓦的蓋的。
蓋好了,卻是沒有他的份了。
可當初他們沒有孩子時,那是求著我姑把大成給過繼回娘家來。
我坐月子,婆婆不來,是大成到我姑家,請來親娘來照應的,隻小葉子是大成自己在家照應我們娘倆的。
為這事,每年串親戚,姑家的表嫂都明裡暗裡說道。
家裡每年都親娘養母送兩份孝敬,要不我們這麼多年下力乾活兒,咋就一直攢不下錢。”
管氏長歎一聲,道“不管咋說,親爹娘既有生恩,又有幫襯。
你公婆老兩口把大成養大了,沒缺他吃的,又是親娘舅。
大成家的,誰家都是從媳婦熬成了婆,將來你有兒媳了,咱們對人家好些。”
“嬸子,我都知道,所以從不攔著大成去儘孝。
可你知道不,小叔子在外頭生意做不下去了,我婆婆前幾天說,小叔子一家回來後,他們二老要和我們住。
老兩口早年說跟著小叔子過活的話,全不算數兒了。”成嫂子有苦沒法說。
“這,我還真沒聽說過。”管氏也是驚訝,大成的弟弟以前不是說小生意不錯嗎。
成嫂子抹抹淚兒,“所以嬸子,不是我心急,實在是家裡廂房隻有一間,孩子們大了,不夠住。
公婆開口讓養老了,還說不想住在村尾,嫌冬天冷。
我們這也是沒法子了,才托姑姑找了族姑。”
“彆急彆急,人哪,就是一道一道的坎兒。
你看從前你為小葉子發愁,她現在不是在你兩口的努力下,會寫會算的。”管氏握住她的手。
成嫂子感激道“托了您的福。
沾了二郎媳婦的光,人家讓咱小葉子每天去學半晌的刺繡。”
“所以你瞧,日子會好起來的,你婆婆是老寒腿,確實住村邊冷。”管氏勸解道。
成嫂子點頭,其實她心裡明鏡兒似的,婆婆是看良叔家回來能買回宅子了。
想著用自家這處院子,換文大叔手裡的新宅子。
然後讓她和大成回老宅子住,想讓小叔子一家回來住新房。
這些,八成是三伯娘在後邊使勁了。
兩家前後巷住著,婆婆和三伯娘最近總往這邊看房子。
她就把族姑的房子買了,看三伯娘最後兩頭落不著。
成嫂子心裡的想法,管氏自然是不知道的,送走了人,她和沈笑道“沒有用咱家房子換,你大成哥自己找來要賣的。”
沈笑剛在裡間聽了個大概,“伯娘,那大苗姐一家住哪?”
“借住在旭哥兒家,你四爺爺和鬆哥兒搬回家了。”管氏笑她“操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