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二娘也不知道,她還沒有來的及問。
一行人從暖棚出來,聽到各家都有歡笑聲傳來,快過年了,人都平安歸家,有什麼能比這個更讓人高興的嗎?
……
看著一車車運走的糖,沈笑臉上忍不住樂開了花,前些天,何公子介紹的三家糖商,剛買走了黃泥脫色法不久,
葉家老爺這邊,就收到寧波的老友回信,訂了一萬斤糖,要求年前送到。
緊接著,泉州林老太太又送來信,給他們聯係到一些客商。
一時間,倉房裡熬出的白糖全都裝車送走了。
接下來,他們要在興化的兩個作坊同時趕工,以備開年後可以水路北上銷售。
“七兩,”沈曜做了記帳,來找人,“快過年了,林家也來人邀請我們到他們那過年。”
“還是不去打攪了。”林家雖然分家了,但是過年都會聚會,他們外人去了不方便。
沈笑想到什麼,問“三哥,年禮都備好了嗎?人不到禮也要到的。
還有,葉家那邊也要準備些的。”
“舅公都安排好了,明天雇了鏢行的人去送。”沈曜道“蘭道長已經去縣城換錢了,二十三祭灶前咱們放假,給大夥兒發工錢。”
沈笑樂道“三哥,這邊多數是臘月二十四祭灶的。”
“那我們倆和舅公二十三過小年。”沈曜想起來了。
“咱們訂的魚,那家應該開始準備了吧?”
“走,問問去。”沈笑接過帳本。
一年時間,轉眼又過去了,核算過年前的收益,沈笑樂不可吱。
長生觀這邊隻有他們兩家分成白糖,年前一共熬出了八萬斤白糖。過完年差不多還能再製兩萬斤。
而葉家,目前主要是在熬製紅糖練手,準備過完年再製白糖。
預計會出三萬斤紅糖,十萬斤白糖。
沈曜從帳本上看出了不對,“七兩,林家和先前葉公買的,我們都是四錢一斤賣。
其他基本上都是四錢八分,怎麼這分到的錢,帳麵上還少了一百多兩。”
沈笑看了一眼,指出一筆道“先前,我們買葉家的甘蔗,隻拉過來五十萬斤。
所以蘭道長隻承擔了這些成本,剩下的要歸到葉家糖場帳上。”
沈曜翻開另一本,果然找到了記錄,他道:“我們實際投入才幾百兩,另外幾百兩都是送年禮之類的花銷。
七兩,來仙遊來對了,哪怕價格降了,但是我們依然有的賺。
短短兩個月,抵得上我們去年在家一年的折騰。”
“那當然,出的量多了,成本也小了。”沈笑將銀子鎖好,這邊貨款都是現銀,一萬多兩。
隻有賣脫色方法的四千兩,是泉州府的銀票。
她過年時,有趁機悄悄回家看過,聽到大哥說,家裡冬天的菜賣的很好。
另外,荒地種的玉米,也有糧商聞訊上門要買。
“三哥,初十開工後,再熬五萬斤糖,我直接押送回家。”沈笑也知道,家裡糖隻有幾百斤了,一道街那裡,也隻餘一千斤了。
基本上去年家裡進了五萬多斤糖,快賣完了,如果今年再降價,他們的出貨量說不定更多。
“讓舅公和你一起回去吧,你一個人走,那怎麼行?”沈曜今年要等糖銷完再走。
沈笑另有打算,“可我想讓舅公再和觀主磨一磨,買兩百畝甘蔗田掛在長生觀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