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後我憑種田脫單!
兵部尚書麵對新冊封的太子,唐王和永靖侯等諸多人,一時羞憤難當。
他們一眾人等剛從武庫司,車架司點器回來,進門就聽到一溜兒廊房下一片嘈雜。
仔細一看,居然是兵部官員在打群架,還見了血。
偏一群圍觀的小吏員們,沒有一個敢勸架的。
兵部尚書氣的都說不出話來了,左侍郎一聲暴喝,右侍郎又傳了外邊守近前拉開了兩隊人。
地上官靴官帽腰帶佩飾哪哪都是。
“你們……”兵部尚書剛出口兩字,就覺不妥,馬上就要轉話時,打架的人裡有個跌倒昏了過去。
“出人命了。”不知誰開口一句,兵部尚書差點心臟停擺,“先找太醫。”
有人這才注意到,太孫,哦不,現在是太子了。
這時,有左侍郎和一位武將在掐人中救人,有人在給太子等人行禮,有人行禮後忙著找自己鞋子帽子……
“三叔,以前祖父上朝時,群臣吵急了眼,就是打成這樣嗎?”太子隻聽說過,頭一回見到。
唐王很談定的說“習慣就好了。
齊朝時,還有禦史每天在金水橋堵大理寺的官員打架。
重臣親自動手的,也不在少數。”
朝臣們因抒各自政見,觀點等不同,或有私怨等引起的鬥毆,一點也不新鮮。
隻不過,僅在上朝時打起來的,才會被記錄流傳下來,其他的,史官們哪會空去記?
太子略輕點額頭,麵色不改,“侄兒受教了。”
再一掃視,他看到一間門口地上有散落的卷宗,不過已經有人去撿了。
他看到周遭就那一處有紙張,難道因為這個打架的?
關注此事後續的太子,總算知曉了源頭。
宋公公不僅不慢的講述著來龍去脈“……兵部主事好像因為謝主事反對今年出兵之事,對謝主事多有不滿。”
朝堂上確實因為要不要今年奪回大寧衛,有過幾次激烈的爭論。
主戰一方認為,應挾去歲之功,銳意進取,收複本來的屬地。
主和一方認為,兵將長期在外征戰,與民生不利,且漠北目前還算安生,若戰,漠北漠南可能又會聯合。
此事,如今尚未有正式定論。
所以太子比較關心的是“那程懷謙家狀不全,卻按規定有人具保的,兵部的升調名單上有他嗎?”
“沒有,殿下,今時與太祖開國時不同,各司都有完整的法度。
兵部核議,程懷謙升總旗還不到一年又要升百總,年輕又太小,暫時不宜再升。
且兵部牒呈已發,隻有人頭功的獎賞。”宋公公曾給沈笑他們送過東宮的禮,他覺得程懷謙挺吃虧的。
如果他能將父祖三代名諱寫清,又有功勞和秦世子舉薦,兵部那邊可能就不會有這一出了。
太子想了想,“知道他家狀上的內容嗎?”
宋公公將程懷謙寫的籍貫出身,父祖之名報出。
太子不由笑了,“他們家是民戶,很多鄉民確實沒有取大名,但他親父不是曾在邊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