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趙王終究接受了楚國人的要求。
儘管心中充滿了屈辱與無奈,但為了趙國的存續,趙章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販賣自己的國人換取外彙,從古至今唯此一例。
話說隴西地區,原本是秦國人的‘龍興之地’。
自打大楚奪取隴西、義渠兩地之後,楚國便在這裡開始了漫長的經營!
得益於楚國的寬厚政策,當地的秦人融入得很快。
哪怕是最頑固的秦國人,現在也已經完全以楚人自居了……甚至在前些時候的武軍招募之時,這些本地人還爭相想要加入楚王的軍隊,以至於要給郢都方麵寫萬民書。
也是!
和秦國的什七稅比起來,咱們大楚的什三稅確實能讓人更有歸屬感……
工資漲了一倍,誰管你老板是誰!
我看熊老板比嬴老板看起來像好人呐!
不過話說回來……隴西地區的經濟情況其實總體上並不算發達。
這裡雖然是秦國的發祥地,但是這裡距離戎狄太近——那些附屬於秦國的戎狄畢竟不總是忠誠可靠的,秦人和這些戎狄在曆史上打了大大小小無數的仗。
而隴西、義渠地區,當然就是反複拉鋸的重點地區。
這裡的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曾是秦國騎士和戎人作戰的戰場。
這樣一塊兒地方,經濟能發展得起來就見鬼了!
雖是老秦人的發祥地,但是隴西地區遠不如【岐山】以東那片‘關中之地’富庶——地廣人稀是常態。
楚國拿下隴西、義渠兩地之後,因為開放了和戎人之間的貿易,因此戎人變得相當可控——譬如曾經彪悍擅戰的義渠人甚至已經成了大楚的農夫。
和平的環境有利於經濟發展,再加上這裡繁育的牲畜無疑是楚國腹地供不應求的寶貴商品。於是通過大批量的商旅貿易,有利於拉動隴西、義渠的發展。
這片老秦的鳳鳴之地,在楚國的治下愈加富庶!
但地廣人稀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
好在近三十萬趙人西遷之後,似乎能緩解這方麵的問題……
楚國的接收工作井然有序,除了洪石頭宣讀的手書之外,熊午良還特意下令——要求當地官員對這些新來的趙人給予最大的寬容與幫助。
當地的楚國官員們雖然對這些突然到來的趙人心存疑慮,但在楚王的嚴令下,他們還是展現出了應有的風度。
遷入的趙人們被分散分配到了隴西的各個村落,每個村落都有足夠的田地和水源,以及一些簡陋的房屋。
說是田地,其實就是荒蕪的野林子。
反正地方已經劃給你了,工具也給你準備了。
接下來,就靠你自己了!
楚國提供了種子和農具,幫助他們開始新的生活——種子包括曲陽書院不斷改良的優質種子,也包括番薯苗。
洪石頭對副將道:“不是征服,而是解放——這不是我說的,是咱們大王說的。”
“攻伐六國,不但要破其兵甲,還要獲取民心。”
“隴西之地沒有趙人——儘是楚人也。”
“二三子明白否?”
這還能有什麼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