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反倒冷靜下來。
“楚國真的亡了嗎”
他轉頭,看向東方。
那裡,淮河之水滾滾東向。
“負芻弑君篡位,本不該登君位。吾願奉公子為王,以承先君王業,繼楚國社稷”
淮水以南,淮陰城外。
楚國令尹項燕跪在地上,當著眾多楚人的麵,向剛從江東趕來的公子啟叩首請求。
項燕的身後,跟隨的景同、屈茂等將亦跟著下跪叩首,恭聲道“吾等請公子登位,以承先君王業,繼楚國社稷”
公子啟驚愕在原地,他在率兵趕來的路上有過猜測,但猜測歸猜測,當他真的看到項燕和諸將跪在地上,請他登上楚國王位的時候,還是感到很震驚。
“令尹和諸位將軍快快請起。”
公子啟立刻上前攙扶項燕,口中推卻道“啟乃庸人,離秦歸楚,隻為懷歸先君故國,並無登位之心。今吾弟負芻乃為楚王,啟當以臣禮事之。且當此之時,有秦兵壓境,吾等更當同心戮力,共抗秦人才是,安能另立新王,讓楚國徒生鬩牆之禍啊”
公子真乃明理之君,比那負芻要好之千百倍。
項燕心中暗歎一聲,自從去歲淮陽一見,他就對公子啟頗有好感。
其人文雅謙遜,說話彬彬有禮,更是能毅然拋下秦國相位,效命荊楚,這等魄力以及對楚國的忠誠,已是讓他十分佩服。
特彆是在對比負芻的短視內鬥,陰險猜忌後,公子啟在項燕心中顯得越發英明起來。
當負芻要奪他兵權的時候,項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負芻昏庸,已不可扶。
不如另立新君,以振國勢。
所以項燕來了,他要在這淮南之地,輔立新王,再與秦人相爭。
眼見公子啟推卻,項燕勸道“公子所說,自是金玉良言。隻是如今負芻昏庸,致使陳郢慘敗,淮水以北不複為楚地,儘是秦旗飄揚。”
“秦人據淮北,必從下蔡渡淮,兵臨壽春。屆時內有庸主,外無良將,壽春孤城一座,安能抵擋王翦兵鋒。”
“以吾觀之,不過數月之間,必有秦軍破城,負芻被擒的消息傳來。負芻既亡,吾等當有新王方可聚攏荊楚人心,憑借這淮南、江東之地再與秦人相爭啊”
公子啟默然,他知道項燕說的是對的,他在秦國時就對負芻頗有了解,知道這個弟弟是個陰險毒辣之輩。
等他回了楚國,雖然時間不長,但也看的更加清楚。
負芻不僅陰險毒辣,更是一代庸主,其人昏庸短視,毫無遠見。
對比他曾輔左過的那位秦王,簡直是雲泥之彆。
有這樣的庸主當政,楚國安能長久
隻是他公子啟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選擇了回到楚國,那就隻能一條路走下去。
他默默遵從負芻的命令,前往江東,安撫越人蠻夷,做事兢兢業業,隻想為楚國的存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隻是陳郢大戰終究是敗了啊
公子啟一番思慮後,還是搖頭拒絕道“一切抗秦事宜,啟皆聽令尹安排,唯有這登位之事,尚需緩和。”
項燕見公子啟婉拒,也不氣惱。
對方沒有提率兵勤王,救援壽春之事,想來也是認同他的觀點,壽春必定覆亡。
隻是公子認為登位的時候不到。
等到負芻敗後,他自會答應項燕的請求。
“既如此,便依公子之命。老夫自當竭儘全力,抵擋秦人,以全楚之社稷”
項燕拱手稱諾,欲迎公子啟入城。
見項燕沒有繼續懇求他登位,公子啟麵容亦緩和下來,一邊隨項燕往城中走,一邊開口詢問“令尹乃楚之名將,當可估算壽春能在秦軍麵前撐多少時日。”
項燕皺了皺眉,他在心中略微估算了壽春城的兵力與城防,沉聲道“壽春大城。自春申君奉考烈王之命營建以來,又經過十餘年間不停的修繕加固,已成為一座雄城,哪怕是秦軍巨砲,亦難以破開牆垣。”
“城中有王之二廣兩萬精兵,又有淮北退守的士卒,圍城時還能征召城中青壯守衛,起兵卒數萬。哪怕外郭城破,城中尚有宮城可守。如此防禦,麵對王翦進攻,負芻至少撐兩三月是沒有問題的。”
公子啟聞言,鬆了口氣,微笑道“能有兩三月,甚好。吾等可利用這段時間,在淮南廣布防線,同時征召淮南各封君來此,聚攏兵力,再與秦人相爭。”
說完,公子啟不由側首西望。
淮水自西而來,滾滾流淌。
那裡,是楚都壽春的方向。
若是他那個弟弟,在秦軍圍城時撐的更久一些,那就更好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