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秦二世皇帝八年,帝崩於鹹陽宮。
太子啟明繼承君位,為三世皇帝。
小皇帝和趙佗之女趙芸同歲,當年剛剛十五,尚未成年,沒有治理天下的能力。
按照二世皇帝留下的遺詔,由鎮國侯右丞相趙佗、文通侯廷尉李於,以及駟車庶長左丞相王綰三人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三世皇帝治理秦國。
此時天下局勢穩定,黔首庶民在二世皇帝統治的這幾年,生活日益寬鬆,對於秦國逐漸有了歸屬感,開始視自己為秦人。
雖然去年出現了東北胡人叛亂的事情,但有李信這位老將率兵前去征討,對秦國來說不過是蘚芥之疾,翻不起什麼大浪。更彆說王離率領的秦軍剛剛大破烏孫,並擒其昆莫歸來,懸首北闕,軍威震於四海。
在這般情況下,秦國帝位的交接十分順利。
趙佗被任命為輔國之臣,又被扶蘇寄予了完成他們兩人共同誌向的希望,自然是兢兢業業,將精力放到治國上。
對趙佗來說,最重要的是幾個方麵的事情。
第一個是變更律法,將昔日戰爭時期的舊法革新,以適應當今天下統一的局麵,讓社會環境往寬鬆向發展。
趙佗很清楚高壓統治下必有禍患滋生,唯有包容大氣,方能兼收並蓄,曆史上的漢、唐無不如此。
第二個則是趙佗逐漸放開了官府對商業上的控製,鼓勵商業發展,讓四方經濟流通起來,並且發展出專門的商團前往四方蠻夷地區,與當地土著交易,傳播中原文化。
在他看來,商隊一旦利用得當,起到的作用可能比軍隊還要大。
第三則是大力發展科技,自從工學興辦後,培養出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其中一部分被派到各郡縣擔任工師,傳播先進的技術。另一些則留在少府,繼續鑽研和發明各種科技產物。
比如火藥方麵,在二世皇帝統治時期就有了長足進步,雖然還無法和後世相比,但威力也算不小,如今正準備用來開采礦物。
說到科技,還不得不提到那幾位修仙派的人才。
自從始皇帝崩殂後,趙佗就對盧生、徐巿等人感到很不爽,欲要懲治,恰好那時從日照郡傳來消息,秦國舟師在海外發現一座大型島嶼,其廣袤無垠,像是另一片大陸。
“東瀛。”
趙佗知道那個地方的情況,心裡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個大島上麵好像金礦、銀礦什麼的比較多,而且還好開采。
如果秦國沒有占領三韓之地,他對東瀛列島其實不太感興趣,畢竟從秦國本土跨海前去實在是太遠了,有些得不償失。
但有了三韓之地又不一樣了。
三韓和東瀛最近的距離就一百多裡,而且還是海路,順風的話,一天之內輕輕鬆鬆就能抵達。
隻是這年頭海船技術還不夠發達,秦軍舟師跨海航行,在回來的路上遇到海嘯大風,傾覆了一半船隻,可見兩地通航並不容易。
趙佗就想到盧生和徐巿兩人昔日是尋仙派方士,多次出海,有豐富的航海經驗,在這方麵比較專業。
故而他給兩人各自分配了任務。
徐巿負責探尋日照郡和被趙佗命名為東瀛之地的安全航線,帶人在東瀛建立一個殖民地港口。
而盧生年紀大了,不太適合出海,趙佗就讓他負責去建造新型的船隻,新船建好,不僅可以通航東瀛,還能順著海路更好的溝通百越之地。
除了科技外,趙佗的第四個重心是在文化方麵。
春秋時期,就有孔子興辦私學,普及教育,至於後來更是諸子爭鳴,各派門徒遍於天下,文化上繁榮昌盛,齊國的稷下學宮便是其中代表。
趙佗認為在文化上堵不如疏,疏而導之更能變不利為有利。
所以他主張興諸子學室,除了是配套察舉製,以及為後續的科舉製做鋪墊外,更是趁著這個機會,對諸子百家的思想進行一定的引導。
時過境遷,亂世時期誕生的諸子百家,在某些方麵已經不符合當今的形勢了。
欲要加入學室的諸子門徒,必須要接受官府對他們傳承的思想進行稍微的規範化處理。
比如宣揚統一的必要性,堅定天下必須一統,華夏必須為一的思想。
一些帶有明顯分裂色彩的文章則是不能通行的,必須刪減。
如果不接受,那就不可能加入諸子學室。
同時還順帶引導宣揚天下民族是一家,用夏變夷等種種思想。
這也是為了秦國更好的去消化朝鮮、百越、草原等地打基礎。
諸子學室培養出來的人,如果得不到舉薦為官的資格,那趙佗也給了他們一個新的出路。
去海東、日照、河西、九原、南海、桂林、閩中、象郡等新征服的蠻夷地區,宣傳華夏思想,隻要在那些蠻夷之地待個年,就可以回國為吏,如果能有重大貢獻,那還有額外的賞賜。
雖然蠻夷之地惡名遠揚,但重賞之下必有匹夫,趙佗給出了官職,懸賞了財物,那些從諸子學室中畢業,又沒有找到出路的年輕人中總有幾個熱血的,心一狠就領命應諾,前往蠻夷之地想著乾個幾年,拚一生前程出來。
諸子學室在趙佗規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凡事總有兩麵性,比如諸子學室的興盛難免會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對當今的法家領頭人,文通侯李於來說,就感覺十分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