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一周的時間並不長。
十月十日,京城,大會堂內,棲霞可控聚變示範堆點火成功的表彰大會準時召開。
在大會主持者的致辭與一片熱烈的掌聲中,表彰大會拉開了帷幕。
會場中徐川坐在第一排,左邊是項目的科研主管彭鴻禧院士,右邊則是日常事務主管的高弘明,而在前排,還有這王勇年、候承平、祁中興、韓錦等熟悉的身影。
隨著那位熟悉的老人走上了舞台,大禮堂內,頓時湧起了如雷般熱烈的掌聲。
所有能參加今天表彰大會的研究員和學者,都因為激動而顯得臉龐潮紅一片,目光熱烈中又充滿著盼望,期待,滿足等各種情緒。
老人先是對“棲霞可控核聚變工程破曉示範堆項目”的點火成功表示了真摯的祝賀與恭喜,並接著誇讚和鼓勵了所有人的付出與努力,表示他們是國家的中流砥柱,對這些奮鬥在科研陣線的第一線上、擁有傑出貢獻的科研工作者與工程人員表示了崇高的謝意。
1958年,華國核工業體係完成初步的建立。在氫彈試驗成功後,華國核工業領域開始將的注意力轉向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
在原子能和平應用背景下,原子能研究院和華科院物理研究所同時啟動核聚變研究工程項目。
而後在“全民大搬原子能”口號下擴展到數個省,幾經起落,幾經調整;有些單位退出,有些單位加入,到現在,可控聚變的研究已經走過了近七十年的時光,近乎與祖國同歲。
漫長的時間仿佛就在昨日,七十年的時間過去,這項世紀工程終於被完成了。
在今日,一場宏盛的表彰大會,也算是為這項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向眾人致以敬意後,老人親自向徐川、彭鴻禧、高弘明、祁中興、王勇年等人在項目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科研人員頒發了二十一枚獨特金色“958獎章”,以及鮮紅色的證書。
也向在棲霞可控核聚變工程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團隊,頒發了八枚優秀團體勳章,以及九十八枚優秀個人勳章。以向所有人參與可控核聚變工程事業的偉大學者們表示敬意和謝意。
而除了這些勳章外,還有一枚如同當初啟明星一般,獨特打造的,隻屬於徐川一個人的特殊勳章。
這枚勳章的名字直接就采用的破曉示範堆的名字,名為破曉勳章。
寓意著它猶如黎明破曉一般,給祖國給世界帶來新的希望,新的時代,新的紀元。
事實上,當初在設計這枚勳章的時候,曾想過很多的名字,如盤古,希望之星,黎明逐日等等。
但最終,還是敲定了破曉這個名字。
這是一枚由24k純金打造的金質勳章,主體圖案由五角星、天安門、天空、光芒線、星星等元素構成配有七彩的綬帶。其重達一百九十五點八克,對應寓意著一九五八年至今的圓滿落幕。
禮堂中,低著頭,彭鴻禧用手緊緊的攥著戴在胸口的金色勳章,淚水已經從眼角洶湧而出。
他依稀還記得的,1971年,那時候才剛三十歲的他跟隨著導師,與其他同事一起踏入西南核物理研究所時意氣風發的模樣。
那時候,他也曾放下豪言壯誌,要學導師,學偉人,用十二年的時間實現兩彈一星來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為祖國送上最為寶貴的禮物。
然而十二年又十二年,如今他已經八十有二,在可控核聚變這條幾乎看不儘頭的路上,他踏過了整整五十二的時光。
五十餘年的時間中,他自信過、希冀過、也有迷茫過,怠泄過、甚至也有時候也想過放棄,然而唯獨沒有的,是後悔。他從來都不後悔自己踏上了研究可控核聚變這條道路,哪怕在前五十年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儘頭,也依舊沒有過後悔。
而如今,他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遺憾。哪怕現在離開,去見他的導師,也能夠驕傲的說一句,他,實現了自己夢想
相信導師在天有靈,也會替他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