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落在手中的文件上,盯著上麵徐川所描述出來的火星大氣層改造方案,常華祥院士的眼中帶著濃厚的興趣。
對火星的類地球化改造其實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
比如大氣圈的改良和重建,並不是說單純從地球上搬運空氣過去鋪滿火星的地表,或者說激發出火星土壤內部的二氧化碳營造出溫室環境就足夠的。
以火星目前的情況來說,即便是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在火星的表麵移植人工製造出了大氣層,也會因為它本身磁場與引力較為微弱,難以保護自身的關係快速的流失。
尤其是磁場的缺少,是導致火星表層大氣消失的關鍵原因之一。
根據天文學家對火星的考察觀測,火星曾經擁有遠比現在更厚、更溫暖的大氣層。
儘管厚度儘管無法和地球相比,但也足夠保障火星地表形成溫暖的環境,讓水資源在地麵流動了。
而如今的火星,大氣厚度隻有地球的百分之一。
其核心原因就在於火星磁場的消失,以至於強烈的太陽風在過去的幾十億年間吹走了大量火星表麵的大氣分子。
據估計,每年有大約100萬噸的氣體被太陽風吹走,而且這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現在的天文學家對火星的情況做出的評估。
如果是在上古時期,這個速度可能會更快。
畢竟遠古時期太陽的活動更加的頻繁和劇烈。
而要想讓火星擁有如同地球一樣的生存環境,重構大氣層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火星擁有足夠保護自己的磁場!
如果說大氣層是生命的保護傘,那麼磁場則是大氣層的保護傘。
隻有讓火星重新擁有了磁場,具備了抵抗太陽風吹拂和外來輻射乾擾的能力,才能夠讓大氣層穩定的存在火星上。
也就是說,火星的大氣層和磁場,是必須要一同構建的。
甚至可以說,恢複火星的磁場才是改造火星的第一步。
因為隻有恢複磁場,才能有效保護火星的大氣和水分,使其不再被太陽風剝離
隻構建或改造其中的一個,對於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來說意義都不大。
不過如何讓火星擁有磁場,這一問題的難度可絲毫不比重新給火星構建大氣層小,甚至可以說更大。
畢竟這是一個龐大的星球,以人力改造,其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辦法也並非沒有。
要想構建一顆星球的磁場,那麼就必須要知道這顆星球磁場的來源。
以母星地球舉例,地球的核心由鐵和鎳等金屬元素組成。
而在地心中,這些鐵和鎳會因為超過五千攝氏度的高溫而融化成液態。
當這些液態鐵鎳合金在地幔和地核交界處進行運動時,因為轉速差因素影響,會形成極為龐大的電流。這些電流的強度之高,遠超常人的想象,進而衍生出來的磁場,足以向太空伸出數萬公裡形成地球磁圈。
這就是目前科學界對於地球核心磁場形成原因的主流看法。
如果難以理解的話,你可以將地球想象成一個軸承,內圈和外圈分彆是地球核心與地幔。
而介於兩者中間的‘轉珠’則是內核與地幔之間遍布的液態鐵鎳合金等物質。
當軸承的內外圈轉速不同的時候,軸承中間的鋼珠(液態鐵鎳合金)就會轉動,進而形成能量(高強度電流)
隻不過和地球不同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億年中,由於火星內核的冷卻和鐵鎳熔岩核的活性降低,導致火星失去了磁場。
至於原因,目前的人類可能還並不清楚。
可能是因為在數十億年前火星並沒有像地球一樣大規模的遭受隕石撞擊導致火星內核溫度降低速度過快。
當然,也有可能相反,火星內核運動速度降低正是因為無數年前因為遭遇了一場規模龐大的撞擊而導致的。
不過對於當前的火星改造地球化來說,如何重構火星的磁場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方法嘛,理論上來說其實和重構火星的大氣層類似,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通過借助外力,來阻攔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襲擊。
比如在火星上放置帶有磁力的衛星,以屏蔽太陽風對火星大氣層的影響。
目前科學界推薦的方案是在太陽和火星的拉格朗日點l1上安置一個大型的人造空間站。
而該空間站的主要功能是一塊電磁鐵,通過電磁鐵產生的磁場來保護火星。
亦或者是圍繞著火星的赤道、南北兩極等區域修建一套環繞整個星球的常溫超導裝置,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來提供能源,為整個星球提供屏蔽保護性質的磁場。
這些都是通過在火星外部構建設備來提供額外的磁場,來阻攔太陽風和宇宙輻射的方法。
而另一種,則依舊是依靠火星本身。
就如同激發火星土壤中飽含的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等溫室氣體來重構火星大氣和身高溫度一樣。
重構火星的磁場的主要手段依舊可以落實到火星自身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