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北洋時代的老百姓而言,激動人心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來。
原因很簡單,軍閥混戰的局麵即將結束,從而迎來嶄新的時代。
如今北伐軍整合在一起,對付奉係軍閥不要太容易。
北伐軍和奉係的大戰,在大家看來毫無懸念,最後的勝利者肯定是南京國民政府。
可如今蔣介石懼怕和小日本起衝突,選擇一次又一次的妥協。
“英美隨機向日本施壓,東北是中國的,中國是大夥的,你彆想獨吞利益。”
“十年不見,日本建設迅猛,謂不知吾國何日乃能臻於此耳。”
之前蔣介石強勢複出,大家還期待著蔣介石趕緊北伐打敗張作霖,以便快一些結束軍閥混戰的亂局。
“漸漸的,日本社會便出現了一股不安分勢力。”
“一旦讓日本得逞,東北的事情就由不得張作霖做主了。”
“一是皖係軍閥,二是奉係軍閥。”
“5月2日,日軍第六師團5000餘人開進濟南,與北伐軍爆發正麵衝突。”
“當天晚上,蔣介石得知消息,擔心引發中日戰爭,決定對日軍的挑釁不加抵抗。”
“但從日本後來的擴張過程來看,顯然與東方會議的決策是對應的。”
“如此凶殘之舉,駐濟南的英美領事看不下去,出麵調停。”
“當時的張作霖日子不好過,南方的國民政府鐵了心要打倒他,同時奉係內部又暗流湧動。”
他們原本就對小日本憎惡,現在蔣介石屈服於小日本,自然而然就對蔣介石充滿厭惡。
“與日本鬨掰,張作霖決定聯合英美製衡日本。”
“7月1日,張學良通電全國,表達了易幟意願。”
“張作霖重傷,於當天不治而亡。”
如今看來,這完全就是奢望。
“麵對日本政府的施壓,蔣介石再一次選擇隱忍,他命令自己的黃埔係各軍撤至徐州以南。”
小日本想要做掉他,從而徹底控製整個東北,他也有所耳聞。
“日本決定征服中國,具體該如何操作呢?”
他那時候窮困潦倒,毫不猶豫的收下了小日本的禮物。
在他六十萬北伐大軍麵前,不管是張宗昌,還是孫傳芳,都隻有被碾壓的份。
“1926年3月,馮玉祥的國民軍曾經在塘沽與日本海軍有過一次炮戰。”
“因為《田中奏折》中所表達的政策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
“同時化妝成夥夫,秘密潛回沈陽。”
“比如城鄉發展不平衡、分配製度不完善、貧富懸殊較大,政府無法掌控軍隊等。”
可他也明白,不管他再怎麼對小日本不爽,小日本的實力擺在這裡。
也正是看在蔣介石有能力統一全國的麵上,大家才對蔣介石充滿好感。
“田中上台後,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並根據會議內容起草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拉攏吳佩孚不成,日本隻好把工作重點再次放到張作霖身上。”
“對內無法解決社會矛盾,對外又無法保障殖民利益。”
“5月3日,見北伐軍示弱,日軍不顧國際公約,衝入國民政府駐山東交涉署。”
“麵對英美的反對,日本政府起初還想以維和為幌子糊弄過去。”
“日本軍方想的非常簡單粗暴,直接殺過去就好了。”
“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東三省及熱河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
“現在又被威脅,張作霖便與芳澤謙吉大吵一通。”
“蔣介石一忍再忍,但並沒有換來想要的結果。”
一旦蔣介石消滅了張作霖,也就預示著北洋時代徹底終結,迎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北伐軍一片大好形勢,要是因為和小日本的衝突,使得他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到時候他後悔也來不及了。
卻不曾想到是小日本暗害了張作霖,致使張學良投靠國民政府,使得北洋時代退出曆史舞台。
可如今蔣介石對小日本妥協,出賣同胞的行為,讓他們對蔣介石的好感蕩然無存。
“5月23日,日軍的大規模調動吸引了英美的注意。”
“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專列在沈陽皇姑屯被關東軍安置的炸彈炸毀。”
“然而,張作霖不知道的是,他這邊還沒開始部署,日本軍方就已經準備動手了。”
“表麵上,蔣介石很強硬。”
並且小日本還許諾隻要他同意當代理人,後麵還會無償提供步槍十萬支,機槍兩千架,以及火炮五百門。
但他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管是從個人情感出發,還是從奉係的利益來看,他是不可能當漢奸的。
解決了這兩個小嘍嘍,對付張作霖也就容易了。
和小日本抗爭的張作霖卻死了,對小日本妥協的蔣介石卻統一了全國,還有對中華大地露出獠牙的小日本在一旁虎視眈眈。
“將公署主任蔡公時的耳朵、鼻子割去。”
而且到了北洋時代,軍閥混戰,更是給他們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蔣介石思索再三,選擇繼續忍。”
他的北伐軍馬上就要統一全國了,小日本這時候跑出來橫加阻攔,他自然對小日本極其痛恨。
李世民:這小日本毫無人性,膽敢屠殺我中國人,這蔣介石更是懦弱,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
如此一來,小日本對中國發動戰爭就無法避免了。
“如果馮部北上,必然會引起日本的強烈反應。”
“濟南往北過了黃河,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無險可守。”
“但這顯然不現實,英美不可能做視日本獨霸中國,於是日本的政客便決心繼續扶持代理人。”
從而控製整個東北地區,進而覬覦整個中華大地,這些他都是明白的。
可如今,主播明確告訴了他們小日本麵臨的情況。
“孫傳芳見大勢已去,無心戀戰,率殘兵向濟南方向撤退。”
“4月19日,田中義一通過駐上海總領事館警告國民政府。”
“其在5月2日的日記中寫道,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
以北伐軍的兵力,消滅北方的奉係軍閥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他還猶記得當初小日本派了一名大佐前來登門造訪,帶著整整五萬大洋擺在他麵前。
“孫傳芳率部反撲,結果他的老巢濟寧反倒被北伐軍襲取。”
“然後又割掉舌頭,挖去眼睛,拖至院落與公署內的其他十餘名外交人員一同用機槍掃射而亡。”
“用親曆者的話說,日軍遇中國人,不論兵民,即開槍射擊,一時屍體滿街。”
“內部出現統治危機的同時,日本政府在中國利益因大革命影響也遭到沉重打擊。”
“然而,大正時代經濟繁榮的背後,日本社會也存在隱憂。”
“打算利用演習製造紛爭,隻待奉軍開火,就武裝占領沈陽。”
“田中在奏折中稱,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蔣介石:雖然我也很想乾小日本,但為了避免爆發更大的衝突,一時忍讓也是沒辦法的事。
“張學良決心投效國民政府,蔣介石對此自然是持肯定態度。”
“張作霖遇刺當天,張學良便得知皇姑屯事件,他當即下令奉軍主力加緊退出北京。”
“這場戰鬥,沒什麼好說的,北伐軍的第一、二集團軍總計兵力60萬。”
“通過種種措施,蔣介石在二次北伐前夕,將自己與江浙財閥的利益牢牢綁定。”
大家心心念念盼望的,不正是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嗎?
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整個中華大地就開始陷入動蕩,一直持續數十年到如今的北洋時代。
“芳澤謙吉見張作霖又是那套軟磨硬泡裝糊塗推脫的老招數,惱羞成怒,便略帶威脅的說請好自為之。”
“用時任日本陸相宇垣一成的話說,帝國在長江流域培植多年的利益和企業已全部萎縮,日僑長年努力而獲得的權利和資產也被迫放棄。”
“但列強都是千年的狐狸,一個比一個精。”
一旦選擇對小日本開戰,他是沒把握打贏小日本的,而且甚至會有全軍覆滅的風險。
“1928年1月,下野四個月的蔣介石宣布複出。”
“隨後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桂係達成共識,北伐大業尚未完成,吾輩還需繼續努力。”
“日本政府見糊弄不過去,迫於壓力隻得修改指令,仍保留張作霖的地位和力量。”
“蔣介石此時已經決定偏安東南了,無心再插手北方事務。”
不管怎麼說,北洋時代的老百姓和他同宗同源,都屬於炎黃子孫。
大家原本還想著北洋時代結束後,可以迎來和平安定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張作霖決定退出北京,返回東北。”
現在經過主播的提醒,大家這才想起小日本對中國的威脅。
“蔣介石放棄控製北方,那北京讓誰打呢?”
“不過即便如此,張作霖在原則問題上也不打算讓步。”
他雖然處境不好,急需大量錢財東山再起,但也不想背上漢奸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