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的基礎是法陣,這是溝通天地玄妙並用在丹術中的基礎。
楊謙的陣法造詣不低,但也僅僅不低,還談不上陣法大師。但好在丹術對於純粹的法陣理論要求並不會齊頭並進。楊謙目前的陣法造詣放在丹師裡已經可以說一句“不錯”了。
所以當楊謙看到周黍的起手丹訣的時候便微微有些皺眉。他覺得周黍的這個起手丹訣似乎不太合適。
周黍這次過來幫五雷宮煉製的是一枚寶丹級彆的丹藥。也是據說成仙之前人力所能煉製丹藥的極限品階。
下品、中品、上品最後就是寶丹。
之所以區彆開來單獨有一個“寶丹”作為品級,是因為寶丹需要最少合體境修為的煉丹師才能煉製,會涉及到一些凡間本不存在,但可以從一些特殊的藥材中萃取出來的“仙靈之氣”作為丹藥的核心結構。
而修士隻有在渡劫之後才能感應到仙靈之氣。
這就一下砍掉了大部分煉丹師,門檻太高了。
煉丹師本就要消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法陣和丹術上,剩下的時間再想要顧全修為的話,可想而知會有多難。
再加上寶丹本身需要的藥材就極為苛刻難尋,這就導致寶丹即便在仙盟裡也是絕對的稀缺貨。即便是萬世大宗也鮮有存貨,一般都是煉出來之後立馬就會被消耗掉。
甚至於煉丹之前,丹藥的去處和分配就早已定下來了。就像五雷宮這次一樣,丹煉出來就是要給三長老王真渡劫用的。
什麼寶丹可以在渡劫的時候起作用呢?
自然就是恢複類的丹藥。
要知道一九天劫的劫雷起始威力其實並不大,隻要不是自己尋死,基本上都可以扛住前麵至少四顆劫雷的。
真正難度上來是從第五顆劫雷開始的。等到第六顆劫雷的時候已經可以說是生死關頭了。
至少以楊謙這種開掛的掛逼看來一九天劫的情況就是如此。
而到第五顆劫雷的時候為何會險象環生?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劫雷的威力逐次遞增,到第五顆劫雷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恐怖了。二是前麵四顆劫雷的轟砸之後,不論是法寶還是術法手段幾乎都已經捉襟見肘了,甚至肉身直接被轟砸受傷都不奇怪。
如此一來二去此消彼長之下,應劫者的承受力就成了大問題。
楊謙現在都還記得他當時渡劫的時候要不是靠著武修霸體和刀意的強勢,他根本撐不到最後。
武修這種恢複力見長的修士都尚且如此,尋常的術修在天劫裡會麵臨何種凶險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這一次周黍煉製的寶丹名為:斷續。
不是斷肢再續,而是斷氣再續的意思!
意為已經快要斷氣的修士再強行續一口氣!光是這個名字就足見這種丹藥的逆天效果。
據說隻需要一顆“斷續丹”就能直接把一名出竅境後期的術修虧空的法力和靈氣瞬間補足一半。然後在之後一炷香的時間裡讓服用者的自然回氣速度提升十倍!
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如此逆天效果的丹藥在服用之後並不存在什麼嚴重的後遺症或者副作用。
唯一稱得上缺點的地方就隻是這種丹藥因為是強行聚攏海量的精純靈氣封禁而成,所以很難長久保持穩定的狀態,儲存非常不易,且儲存時間很有限。
一般一顆新煉出來的“斷續丹”隻能保存三年,三年之後就會迅速消散藥力,半年後就成為死丹再無任何藥效。
也就是說得到“斷續丹”之後,王真必須要在三年內引動天劫,不然這一趟花費巨大代價的天木秘境之行就將白忙活一場。
知道了“斷續丹”的關鍵在於“聚攏海量靈氣”之後,楊謙看周黍的起手丹訣就覺得很奇怪。
用藥材布置一個容器,然後再用陣法往裡麵填充靈氣。並且還不能一股腦的硬塞,需要按照一層一層的精妙布置,以防靈氣在丹藥內產生亂流而炸爐。
所以在楊謙看來第一個丹術的丹訣應該是以穩妥為主,細細研磨藥材把“容器”打磨堅固才是第一要務。
可周黍的做法卻非常激進,居然完全不去打磨藥材,而是淬煉之後直接揉搓成團,並且利用法陣在外麵強行加固,然後就開始往裡麵填裝靈氣了。
周黍的做法就好比要修水壩,不去加固水壩壩體本身,而是在壩體外麵加裝支撐柱。
加固壩體本身會很麻煩,涉及到上百種藥材的仔細研磨和結構設計,磨人也苛刻手段的精細程度,但最為穩妥、紮實。
而直接給壩體外麵加支撐柱就簡單多了。用不著精細,也不磨人,蠻力足夠就行。
兩種辦法誰優誰劣不好簡單評判,畢竟上手難度和時間消耗其實也應算進去。
隻不過就楊謙自己而言,他是傾向於慢工出細活的,不太喜歡周黍這種粗糙近乎於大力出奇跡的煉法。
再往後,楊謙眼裡的周黍在法寶級彆的丹爐加持下一直保持著一開始的粗獷風格。
好幾次丹藥明顯都要崩潰炸爐的時候,被他硬生生的又給救了回來。
整個過程可謂是“險象環生”。楊謙甚至能聽到周圍同他一起觀摩的五雷宮丹師們咬著牙但大口吸著涼氣的聲音。好些人都被嚇得臉色蒼白,額頭上全是汗水。
要知道煉這一爐丹藥的花費和對五雷宮的意義都非常重大,要是炸爐的話,五雷宮就虧炸了。
楊謙同樣看得膽戰心驚,在不停的對周黍的煉丹風格提出質疑的同時,又在不停的讚歎周黍的手法夠犀利,經驗夠豐富,思維夠敏捷,應變更是驚為天人。
同時楊謙也對煉製一爐“斷續丹”在心裡有了一個清晰的脈絡。
簡單來說就是覺得周黍的丹術是:又臭又香。
就很矛盾。
等到五天後周黍進入收丹階段,楊謙有些驚訝的發現,自己居然並沒有多少難以理解的地方。即便丹訣不認識,但卻猜的出周黍打出的丹訣是起什麼用處的。
說是一看就懂雖有些誇張了,但看一遍就懂了個七成,楊謙覺得完全不過分。
“什麼時候我的丹術居然如此觸類旁通了?還是說這就是《天藏丹書·殘卷》帶來的認知層麵的便利?!”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