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十一月,禦前會議之上,李信,施鳯來,宋獻策等人終於將南下細節敲定,最終問題又糾結在了統兵人選之上。
此時朱由檢手下嫡係大將有
山海關薊州鎮總督曹文詔,
宣大鎮總督滿桂,
屯兵山陝邊界的延綏鎮總督沈壽崇,
登萊鎮總督孫傳庭,
中央戍衛的第二軍指揮使秦良玉,
屯兵長江一線的第一軍指揮使孫應元,
各軍之中將星璀璨,領軍之人暫且不表,其他如宣大軍中的張鴻功,白杆軍中逐漸成長起來的馬祥麟,禁衛軍中的張鼐,登萊軍中的劉興祚,延綏軍中的賀人龍…
第一軍中更是將星雲集,不單有孫應元,周遇吉等老將,新調任的趙光瑞,李過也是戰功赫赫…
“陛下,軍部五席,趙,秦兩位老將軍年事已高,鄭將軍善水戰而不善陸戰,隻剩下李,張二位將軍,不知陛下屬意哪位將軍掛帥出征?”
兵部大臣王在晉給朱由檢分析之後問道。朱由檢稍作思忖之後說道
“南方士族大紳盤踞,勢力錯綜複雜,麵對朝廷大軍,這群人必定誓死反抗。而我方休養生息不過一年,物資錢糧有限,此次南征必須要快刀斬亂麻,掛帥之人非李信不可。”
眾人聞言心下一寒,以李信的手腕,這南方少不了又是一番腥風血雨啊。施鳯來麵露擔憂的說道
“陛下,南方諸省之民也是陛下之子民,若殺戮過甚恐有傷天和,且大族之人也不是都是十惡不赦之徒,枉殺之下,恐不利於我大軍快速平定南方,還請陛下三思啊…”
內閣眾人與施鳯來想法一致,紛紛讚同道
“臣附議…請陛下三思。”
李信反對道
“諸位,大勢之爭,怎可有婦人之仁?自南方五省叛亂以來,已有數年之久,你們所說的那些人,其身在南方無論是被逼與否,皆有資敵之嫌,既已資敵便取死有道,殺了也不算冤枉。”
李長庚反駁道
“將軍此言差矣,豈不聞身在曹營心在漢?汙泥之中亦有青蓮,若行善之人無辜枉死,天理何在?再說了,若能拉攏一些反對叛軍之人,我大軍南下的損失也會少一些,豈不美哉?”
趙率教老神在在的說道
“按現在的作戰方略,再加上第一軍的戰力,李大人說的那點支持,有沒有都無所謂。就如耕田一般,不行的話多犁幾遍就是。”
眾人無語,軍部的這幫人一個比一個狠,但是我們現在說的是軍力的問題嗎?
見兩方人馬爭論不休。於是朱由檢咳嗽一聲,阻止了眾人繼續爭論,然後冷聲說道
“古人雲,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你們隻看到士紳大族中有好人,善人,那百姓呢?百姓何辜?”
被朱由檢這麼一點,大家都沉默了,因為,無論是軍部還是內閣,他們居廟堂之高,卻都忽略了這個問題。放任眾人反思了一會兒,朱由檢再度冷聲說道
“自南方勾結西夷開始,便已經是萬死莫贖。李信,本次南下作戰方略不變,朕予你便宜行事之權。不過對於那些對大軍南下有貢獻的人可酌情處理。
諸位,此事到此為止,大明不應分裂,記住!凡日月所照,山河所至,皆為漢土。叛明者當永入地獄!”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