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月明!
公社方主任過來了,大家一塊兒吃午飯,邊吃邊談,也算采訪了。李主編問方主任,柳林給西苑帶來了什麼影響。
方主任說“影響太大了,從一開始的觀望甚至看笑話,到現在的羨慕眼紅,農民是最講究實際的,你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讓他見一見,柳林的發展令人心服口服,好多大隊乾部都沉不住氣了,紛紛要求公社出麵組織,讓柳林領著大夥兒一塊乾。有的人說,柳林一年光養兔子就掙一百多萬,他們怎麼花啊,能不能分給我們點兒活兒乾乾,我們也跟著掙兩個。我們準備成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柳林為依托,帶動全公社一起發展。”
培元給玉海使了個眼色,玉海說“我們也商量過了,全力配合公社的安排,支援兄弟大隊的發展,我們可以供給良種仔豬和幼兔,技術服務,並回收成品豬和兔子,大家共同發展。”
方主任說“還有糧食生產,據李玲同誌介紹,由於今年是第一年,用的是陳年種子,育種效果不太理想,但就這也有兩種玉米畝產超過了四百斤,我看明年就可小範圍推廣,也算擴大試驗田吧,後年推廣到全公社,糧食生產上綱要很有希望,至於經濟作物的種植,我們要在糧食總產不下降的前提下發展,確保糧食生產任務的完成。”
韓組長說“培元怎麼不說話?是不是舍不得啊?”
培元說“玉海書記已經代表我們說了,我們堅決執行就是了,萬紫千紅才是春,這個道理我們還是懂的。剛才省外貿公司吳主任來電話,支援我們三萬塊錢建橋,希望儘快通車,我正琢磨怎麼這活兒該這麼乾呢。”
玉海說“加上市裡和縣裡的三萬元,建橋的錢也差不多了,關鍵是得趕緊動工,要不一上凍有些活兒就沒法乾了。”
韓組長說“現在錢不是問題了,我估計後續還會有錢進賬吧?”
大家都看培元,培元說“這可沒準,我們現在就乾起來,反正缺口不大,有些活兒我們自己能乾的,就先欠著工錢。說不定不等用錢,錢就湊夠了。”
韓組長說“那你下午就跟我們一起去縣裡,明天回市裡,爭取把建橋手續辦妥,馬上開始施工。”
經過一番商議,不等原來的報告批複了,根據縣交通局的權限,重新寫報告,按農村公路修建橋梁和公路開工,為確保質量和工期,建議由市裡的建築工程公司施工。河西岸是大片河灘地,縣裡和水利局同意,可以就地取土修路,還有人主張河灘地讓柳林農貿公司開發利用。
培元當即給培義哥打了電話,培義說“我這就跟經理彙報,我們現在也沒工程,估計問題不大,如果我們乾的話,元旦通車應該沒問題。”
一會兒培義的電話就打回來了,告訴培元說,談妥了,明天就去衛縣簽合同,你去忙你的吧,我們打過多次交道了,都是老熟人。
培元又給郭東打了電話,郭東一接電話就問“你什麼時候過來?”
培元說“吳主任說要見領導,我得做什麼準備啊?”
郭東說“你什麼也不用準備,素麵朝天最好。”
培元說“我明天下午到吧。”
培元下了車,在路邊買了個燒餅,坐公共汽車直奔省外貿公司,走進吳主任的辦公室。
培元鞠躬說“吳主任好,郭老師好。”
郭東說“怎麼行此大禮啊。”
培元說“應該的,我和吳主任是初次見麵,吳主任不僅是領導,論年齡也是長輩。”
郭東說“打住,你喊我大哥,稱吳主任是長輩,那不亂了輩分了嗎?”
吳主任接了一個電話說“李主任讓三點鐘過去。”
培元用詢問的眼光看著吳主任,郭東說“彆納悶了,是省革委的李主任要見你。”
吳主任說“李主任看了郭東的文章,又問了我們很多問題,他提出要見見你。”
培元說“見怎麼大的領導,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郭東說“我不是跟你說了嗎,素麵朝天最好,越是大領導,越願意見到群眾最本真的一麵,他和吳主任,李彬都是世交,李主任很平易近人的。”
等到快四點了,秘書才領著他們進入李主任的辦公室。
李主任起身握著培元的手說“抱歉,讓你們久等了,尤其是遠道而來的客人。”
培元說“領導這麼忙還能接見我們,真是感激不儘。”
李主任說“李彬和郭東已經介紹了很多你的情況,我一直很好奇,小小年紀怎麼就有如此作為?你就把我當做鄰家大叔,咱們隨便聊聊,不要有什麼框框。”
培元說“好,我也有好多問題想請教領導和各位師長。”
李主任說“你怎麼給自己的身份定位?”
培元想了想說“農民,知青。”
李主任說“你們是怎麼想起辦養殖場的?”
培元說“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們的城鄉差彆和工農差彆為什麼這麼大?有沒有辦法縮小它,我想起上學時,騎自行車的同學多是郊區農村的,不是因為他們家遠,是因為他們家有錢,安平郊區農村的工值多在一元以上,好的能到兩塊錢?他們靠的什麼啊?有的生產隊人均才兩三分地,全靠工副業啊,而我們村一個工還不到三毛錢,農村經濟要想發展,必須要搞工副業。搞工副業,我們一無技術,二無資金,又地處偏僻,沒有城市依托,所以我們選中了養豬,生豬不愁賣,糞便還能做肥料,我們有人有地,最適合乾這個。”
郭東說“聽說你揣著一千塊錢就想辦養豬場了?”
培元說“這一千塊錢還是借的呢,其實開始是想先養兔子,兔子繁殖快,等掙了錢再養豬。沒想到,農科院的同誌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他們聽我們說明來意之後,很高興的說,不僅你們需要新知識,新技術,我們也需要實驗基地,需要有知識的新一代農民參與,希望我們能夠深入合作。經過協商,我們按農科院的標準建設養殖場,農科院不僅技術,還仔豬和飼料,而且延期付款。拿著農科院的協議書,我們又和安平食品公司簽了投資合同,第一期投資四萬元,修建1000頭豬舍,生豬全部交給食品公司,投資用賣豬款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