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晨光就像母親的手掌,撫摸過中京城的每一個角落,將那秋夜中的蕭瑟儘數驅趕,早起的人們衣著整齊,打開了家門,走上了街頭。
往日裡市井那紅火的吆喝聲沒有響起,平時見那早起上工的漢子也不再步履匆忙,醒早茶樓的大門緊閉,上麵寫著“今日歇業”四個大字……
但是,街麵上卻密密麻麻地站滿人。
朝陽照在了他們的臉上,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他們的目光落在同一個地方,似乎在期待著什麼!
今日,曾經的梧侯,如今的安國公,將正式接受朝廷任命,接任法相!
辰時三刻,吉時。
一道道悠揚的鐘聲響起,那鐘聲傳蕩,落入了每個人的耳中。
大玄運鐘,為國運而鳴。
鐘鳴八響,其意為有新的國相誕生。從此,大玄朝廷,再立一道撐天棟梁;從此,大玄百姓,再多一位護國良相!
隨著運鐘轟鳴,這大玄各處官員手中的官印都自行飛出,懸於衙門之上,青光大放,同時傳出悠悠鐘聲。
通傳神州,昭告天下!
……
“運鐘八響,震蕩氣運,人族氣運將發出詩詞吟誦之音,以作祝福,也不知安國公能激發出哪一首人族詩詞降下祝福?”中京一處書齋中,一名大儒撫須道。
另一名大儒輕輕笑道:“氣運祝福,半聖詩詞是一檔,聖人辭賦是一檔,孔聖教誨又是一檔。”
“安國公雖然於人族有大功,但畢竟年紀尚小,之前也沒有為官的經曆。老夫以為,這一次任職法相的詩詞,最多當是聖人辭賦。”
“已經很好了。”第三名大儒點點頭道,“當年顏……文聖赴任文昌閣時,就是激發了聖人屈靈均之賦。”
“開始了!”最後一名大儒開口,“肅靜!”
書齋內頓時安靜下來。
此時此刻,那運鐘第八次敲響,鐘聲過後,又有風雷之聲響起。
在這風雷之聲中,依稀可以聽到無數詩詞吟誦聲交雜,雖然聽不清楚,但是卻沒有喧鬨的感覺。
似乎是很長的時間,又似乎僅僅隻是一瞬,這萬詩齊頌的聲音戛然而止,緊接著,一道恢弘蒼茫的吟誦聲響起,落入每一個人的耳中——
“孑孑乾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乾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乾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與此同時,在皇宮上空,浮現一道虛影,那是一根長長的竹枝,竹枝上係著一條白色的牛尾,此時被氣運催動,無風飄揚。
“《乾旄》!竟然是《乾旄》!”
書齋中,那之前說陳洛最多激發聖人詩詞的大儒猛然站起,驚訝道:“這……這是萬民詩!”
其餘大儒也是彼此對視,都看到對方眼中的震驚。
這首詩,全名為《詩經·鄘風·乾旄》,說的是上古人族先王拜訪先賢的故事。
這可是《詩經》啊!
儒門大道根基中的五經之一!
《詩經》,成書於上古人族弱小之時,彼時巫妖之爭剛剛落下帷幕,妖族勢力如日中天,人族以部落形態散落天下,還在苦苦尋求強大之路。
就是在那樣的歲月中,人族用自己的勇敢與樂觀碰撞出文學的火光,形成了一首首流傳的詩賦。
後來至聖孔子周遊天下,便重新整理了這些古老的詩歌,彙集成了《詩經》,並且稱其為萬民詩!
“沒聽說氣運祝福時會激發萬民詩啊,諸位可知道先例?”那大儒望向其他人,眾大儒都是微微搖頭,隻有一名大儒略微沉思,猶豫道——
“在下家中古籍曾記載,人朝建立,奉孔聖為至聖先師時,天頌詩三百。”
眾大儒紛紛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們原以為儘量高估了陳洛,沒想到,最後還是小看了。
“是教化!”一名大儒說道,“陳洛之道,道在萬民。他雖然不入官場,但依然身負民心。如今氣運賜福,天下民心所向,這才激發了萬民詩。”
“了不起啊……”
眾大儒聞言,紛紛點頭,重新再望向那皇城上空乾旄旌幢的虛影,羨慕之餘,又帶著景仰。
背負這樣的氣運,誰還敢說他年少!
……
而此時,顯然皇宮內也因為這史無前例的萬民詩給震驚到了,導致整個大玄都看到那本應在賜福詩詞之後進行的冊封足足晚了半刻。
直到天空中的乾旄虛影消散,終於有一道聲音再次響起,並通過官印傳遞天下。
“上有蒼天,下有黎庶,今日共同見證,大玄皇帝葉恒拜安國公陳洛,為大玄法相。以法劃界,護我人族,帶礪山河!”
這話音落下,隻見皇宮之上,浮現一道頭戴冠冕的虛影,與此同時,那虛影也通過官印,投射在大玄處處。
那冠冕人影展臂攏手,深深一拜!就在這身影拜下的瞬間,天南地北,所有大玄官職在身之人,也同時下拜。
此時還能站立之官員,唯有文相、政相、兵相三人。
君王下拜,百官俯首,這是為人臣最高光的時刻,但是同時,也是君王將這天下的重擔分出了一份落在了你的肩頭,是這百官將以你為表率,為民福祉。
運鐘八響、氣運賜福、君王拜相,這便是新任大相上任的三禮,一人一生也隻能受一次而已。因此像韓青竹這樣調換相位的,並不需要重新行此冊封。
至此,冊封大典就此走向了尾聲。新上任的大相眼下不必回拜,日後做的如何,百姓心中自然會有一杆大稱。
但冊封雖然結束,另一道儀式才剛剛開始。
隻見中京城東方文昌閣所在之處,一道文華衝天而起,周左風帶著數十名大儒腳踏青雲,手執經典,行禮道:“文昌閣賀法相歸位!”
中京城南方,正大堂光芒大放,韓青竹領數十名正大堂大儒手執大玄名冊田書,齊齊行禮道:“正大堂賀法相歸位!”
祝賀聲停頓了片刻,隻聽中京城北方,一隊身著鐵甲的騎兵快速從北城門而入,手中威武府的大旗迎風飄揚。
這一隊騎兵同時拉住韁繩,齊齊握手成拳,敲在鎧甲之上,大聲喊道——
“萬仞山將士,奉兵相令,疾馳八千裡,代威武府賀法相歸位!”
他們沒有舌綻春雷,但是那聲音卻同樣傳遍了整座中京。
這三道祝賀完畢後,那中京城中,也紛紛響起了百姓的聲音。
“七品武夫周勇,賀法相歸位!”
“儒生韓奇,賀法相歸位!”
“小女子翠玉,賀法相歸位!”
“老漢李成餘,賀法相歸位!”
一道道百姓的道賀聲,彙聚成煌煌民意,落入了皇城之內。
此時此刻,陳洛站在長明殿中,聽著長明殿那一根根廊柱內傳出的百姓之聲,心中微動。
葉恒溫和地笑著,他望向陳洛,輕聲道:“陳愛卿,回應一下吧。”
陳洛點了點頭,轉過身,走出了長明殿。
他站在長明殿外,深吸一口氣,隨即雙手抱拳,聲若洪鐘,道:“本相,謝過諸位!”
說完,陳洛朝著那皇城外的方向,深深一揖!
……
“大玄曆正和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三。安國公陳洛,於長明殿中,接任法相一職,詩頌《乾旄》,開萬民詩氣運之先河;百姓稱賀聲繞梁一日,響徹皇城。餘親觀之,幸甚!”
……
中京城外十裡的一間茶攤上,兩個人正在喝茶,引得過路人紛紛側目。
這兩人,其中一位看上去也就是四五十歲的模樣,但體型過於強健,仿佛一座小山,兩隻眼睛上生著烏黑的胎記,而坐在她對麵的,則是一個頭戴鬥笠之人,看身形應當是一位妙齡少女。
當然,這並不是他們引人注目的原因。
這中京城,魚龍混雜,自然少不了那些自恃身份的公子少爺,其中就有什麼三品大員的公子,見獵心喜,非要看看那鬥笠之下女子的容貌。
現在嘛,已經被埋在了女子身後的地裡,隻是露出了一個腦袋。
後來這公子的護衛前來營救……
也都被埋了。
“妹兒,你小弟娃上任了,我們啷個不去找他噻?”
那鬥笠之下傳來淩楚楚的聲音。
“嬢嬢,現在去不得行!”
“我們要藏起來,看是哪個龜兒要算計小弟娃。”
“然後……”
淩楚楚捏了捏拳頭:“一起都埋了!”
那健婦聞言,恍然大悟:“曉得咯,這一次,我們要學老七。”
“嗯!”淩楚楚點點頭,“我們這一次,是智鬥!”
……
結束了冊封,散朝之後,陳洛帶著自己的僚屬返回了位於中京西方的偏倚處總部。
和葉大福說的一樣,那公孫博確實有些孤高,和自己隻是正常見禮,返回偏倚處後,就說要去處理公務,獨自離開,倒是那吳庸之,熱情無比,帶著陳洛在偏倚處上上下下走了一邊,也讓那些沒有資格上朝的偏倚處官員和陳洛見了個麵。
“陳相,可還需要去六扇門與獄部看看。偏倚處主要是開封府駐地,那兩處地方並不與偏倚處建在一處。”
陳洛搖了搖頭:“暫時不必了,過兩日,讓他們的司印主官來見見我就好。”
說著,陳洛走入了法相正堂,坐在了大位之上。
“吳副相,我一事不煩二主,麻煩你將所有偏倚處官員的卷宗都調於我看。”陳洛淡淡道,“目前所有在職和擬提調的偏倚處官員的卷宗,我都要。”
吳庸之微微一愣:“所有官員卷宗?”
隨即,吳庸之懷疑地說道:“丞相,偏倚處上下,有品秩的官員不下三萬,若是再算上六扇門的帶牌捕頭,那估摸得得有十萬。您都要看?”
“對,都要看!”陳洛笑著點點頭,“我看書快,花費一些時間,還是值得的。”
吳庸之見陳洛態度堅決,也不再多問,施了個禮,就出門安排去了。而陳洛則是深吸一口氣,開始閉目養神起來。
很快,一個吏員就捧著厚厚的卷宗跑了進來,緊接著又跑進來一個,放下一遝卷宗……如此反複幾次,很快法相正堂內的卷宗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陳洛也不著急,隔空取來一摞,就翻閱起來……
之前在臨安的時候,葉大福和自己說了關於偏倚處的種種,陳洛滿以為夠了。但是今日受封的那一幕幕,讓他大為觸動。
儘管他知曉法相的重要性,但是還是小覷了法相這個位置。
尤其是長明殿中響起那百姓的道賀聲,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肩膀上的責任之重。
要官員卷宗,是要知曉,自己接下來的每一道命令都是由那些人在執行;他們姓甚名誰,出身是什麼,曆年考評如何……去和每個人一一見麵這不現實,但是身為法相,應當熟知每一個官員在自己這個體係中的位置,就好像武者要知曉每一個竅穴在自己身體中的位置一樣。
聽顏百川說過,當今陛下雖然沒有通讀天賦,但是自從他登基以來,每一科進士的姓名、出身、擅長、調動的經曆,甚至家中人口,都記得清清楚楚。
融入體係的原則,是先認識人,再認識事。
麵對如山一般的卷宗,雖然麻煩,但是陳洛不敢不小心,他不擔心自己辛苦,隻擔心自己哪裡出了疏漏,就連累到一方百姓受苦。
若是當官容易,那百姓就不容易;隻有官難當了,百姓的日子才可能有奔頭。
幸好陳洛如今神魂大漲,機緣巧合之下有從青龍帝皇那裡訛詐來的兩顆露水之晶也有消解神魂疲倦的特效,因此這卷宗看得飛快,並且都是過目不忘。
……
一連數日,陳洛都是端坐在法相大堂內翻閱卷宗,這新任法相的熱度也在中京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關於陳洛當了法相之後,還有沒有時間寫《西遊記》的擔憂。好在陳洛早有安排,讓獒靈靈將自己早已寫好的“平頂山篇”一章章的發出去,也讓人妖兩族安心了不少。
然而就在這一日,陳洛幾乎還差最後十分之一就能看完所有卷宗的時候,首奉太監侯安突然前來,說是朝中有關於偏倚處的奏議,陛下請陳洛上殿應對。
陳洛聽到侯安的話,這才合上手中的案卷,數日來第一次走出法相大堂。
……
“侯公公,到底出了什麼事?事關我偏倚處,我怎麼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坐在前往皇城的馬車上,陳洛皺眉問道。
朝廷上有關於偏倚處的奏議不奇怪,但是居然到了需要自己上朝應對的地步,那這事定然不小。可是既然不小,自己居然事先沒有得到一點風聲,這不對勁。
很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