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恒到最後還是忍住,沒有召陳洛入宮。
雖然他很想知道陳洛對他的大寶貝做了什麼,但是君王的體麵總是要維持的。
自己的印,發生了什麼事情,自己能不知道嗎?
就好像自己家媳婦兒懷沒懷孕,你去問隔壁老王,這像話嗎?
更何況,撰寫《起居錄》的史官就在簾子後麵看著呢!
千古明君,必須要沉得住氣!
反正最後總是要他蓋章的,到時候自己總會知曉。
想到這裡,葉恒臉上露出笑容,眼神仿佛看破了一切,他放下手中的玉璽,發出了雖然不大,卻足夠讓史官聽到的話語——
“這個陳洛,總是愛給朕整些新玩意兒!”
簾子後,史官迅速下筆。
“玄章元年二月十六,晚,戌時,有火鳳夜投玉璽,上撫之,大悅,曰:文武百官,唯法相洛者,最慰朕心。”
……
陳洛:( ̄_ ̄)
他看著手中的王命旗牌,皺了皺眉頭。
王命旗牌原本沉寂的豐都王權限似乎被激活了。
但問題是,這裡是人間啊。
就好像流亡王子在他國,有個der用啊!
“可能是兩界歸一的衍生反應吧……”陳洛思索後得出了結論,便不再深究,直接將王命旗牌重新放進儲物令中。
《牡丹亭》的戲本已經傳出去了,柳景莊也從雲城中被緊急召回,正在加班加點排演,估計三五天後就可以首演,十天半月的時間,整個大玄的上百家戲院就都能看到了。
那這段時間也不能閒著。
陳洛再次將目光投向了西域。
說實話,要不是這一次偽佛那邊突然搞了這麼個事,他都快忘記還有這麼一撮反動勢力存在了。
歸根結底,偽佛最大的依仗還是那條佛門大道。
正所謂打人要打臉,斷子要絕孫,現在發動大軍征討西域還不現實,那就要從佛門大道上想想對策了。
事實上,辦法就在陳洛手中!
《西遊記》!
雖然西遊記寫到目前,大多數好處都是給了妖族,塑造了各種天道血脈,但是西遊記本質上是求佛的過程。
用唐僧的話就很容易概括整本《西遊記》的宗旨: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求取真經!
真經,是不是可以對付偽佛?
可以肯定的是,《西遊記》完本後肯定不會幫助陳洛的禪宗大道直通萬裡,因為禪宗大道和地仙大道一樣,雖然是佛、道兩家的說法,但是算到根上,還是來自於紅塵武道。
紅塵武道不開萬裡,禪宗大道和地仙大道也不可能開辟萬裡路。
但是陳洛隱隱感覺,這《西遊記》的書靈,或許是和佛門大道有關!
“呼……”陳洛長長出了一口氣。
那些我親愛的讀者們啊,前段時間因為蠱門和祖龍聖居的事情,耽誤了更新。
現在,讓我們重新締結羈絆吧!
嗯,太晚了,先睡覺。
陳洛看了看天色,放下了筆。
反正羈絆這種事,什麼時候締結都是可以的吧!
……
北境,太平城。
北方的春意總要來得更晚一些,明明是早春,南方已經“二月春風似剪刀”,但這裡依然是寒風呼嘯。
但是風在冷,也吹不散太平城熱鬨的氛圍。
兩年前的那個凜冬,太平城死戰,闔城上下,一百零八名大儒戰死,三百六十名夫子儘沒,六千三百四十二名學子中,隻有兩百三十六名新生活了下來。
後來收拾戰場時,人們發現,戰死最多的原因並非是被蠻族殺死,而是主動開太平而死!
那兩百三十六名新生活著的原因,是開太平沒有掌握熟練,因此多數都是落下了殘疾,而未殞命。
此戰,轟動天下,太平城之名再度響徹大玄。
兩年過去了。
那些之前在外遊曆的太平學子紛紛歸來,那些從太平城走出去的大儒夫子也重回此地。
他們或許有了官職,或許有了家庭,或許有了事業,但是在得知太平城之戰的消息後,毅然而然踏上了歸途。
沒錯,對他們來說,是回家。
太平從來不是一座城!
就如同太平學院門口的那副楹——
大儒敢替蒼生死,聖人猶為太平亡!
這是孜孜以求的信念。
信念在,太平城就在!
數不清的儒生背上行囊,前往太平學院,接受太平學院的考驗,成為新的太平學子。
在太平城,他們見到了三百武者衝鋒救援的馬蹄腳印,見到了半臉大儒蘇連城那如同茅屋一樣的故居,見到了太平城頭那一炷永不熄滅的喜燭,也見到了太平城外那雨水都洗不去的鮮紅的大地。
夜深人靜時,當風吹過儒骨殿,似乎還能聽到那一聲聲“我以我血開太平”的吼聲!
太平本是英雄造,英雄卻難見太平!
儒骨殿大儒吳毅航站在儒骨殿的樓閣上,看著眼前那熱熱鬨鬨的太平城,露出了笑容。
如今的太平城,可不僅僅是儒生,還有不少武者;以前太平城就像一柄匕首,孤身插入蠻天,而現在,向東三百裡,就是圍繞方寸山而建起的武威城。
太平,武威,如同一對犄角,頂著蠻天。
像之前那樣偷襲太平城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太平宴,是每次凜冬之後太平城的大日子。去年的太平宴因為那場慘劇而取消,但是今日,太平宴重啟!
寒風刺骨,那就該吃些熱乎的。
熱湯麵暖胃,辣火鍋燒心,燒烤剛從炭火上取下來就得趕緊吃,不然容易涼了,再配上幾兩燒酒,滿頭大汗,那叫一個舒服。
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五香粉裹著排骨上屜蒸,香氣就像天香樓裡懂事的蛇姬,直往你的心裡鑽!
今天,大儒不算好漢,誰吃的多,誰才是好漢!
廣場上,一圈人團團圍起來,叫好聲不止。
在人群中間,一個膀大腰圓的漢子將儒生袍卷起來,大口大口吃著麵前仿佛拳頭那麼大的肉包子,麵前那吃空的碗碟已經堆起有一人多高,而坐在他對麵的,是一個隻有一隻胳膊的人,看年紀也就二十歲出頭,一副公子哥的模樣,但是麵前的碗卻比對方高出一些。
“啟光學長,加油,加油!”人群中,許多人賣力地喊著。
但是可惜,他聽不見。
劉啟光,參與了上一次凜冬之戰而活下來的學子之一,因開太平之故,儒心破碎,右臂消散,失去了聽覺。
他本是世家子弟,出事後家族專門派人前來接他回去,被他拒絕,如今轉修武道,在太平書院負責一些書籍謄抄的工作。
他說,他要替死去的同窗守著太平城!
像他這樣的人,很多。
夫子和學長們都死了,把他們護在了最後。那些人說,他們是太平城的種子。
既然是種子,就要紮根太平城。
明明也是第一次參加太平宴,但是劉啟光天然覺得,自己這個學長,怎麼能在太平宴輸給新來的學弟呢?
“這一口,是王霜學姐吃的!”
“這一口,是趙養之學長吃的!”
“這一口,是鐵青吃的!”
“這一口,是安怡吃的!”
“陸念風學長……對,聽說他胃口大,至少得吃三個……”
劉啟光一口口吃著包子,心裡在一個個念著名字。
你們沒有吃到的,我幫你們吃回來!
放心,太平宴曆來都是學長贏的,這一次也不例外!
終於,那對麵的對手按住咽喉,表示自己吃不下了,劉啟光還沒有發覺,繼續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