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封聖之路多崎嶇……_我用閒書成聖人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武俠修真 > 我用閒書成聖人 > 第833章 封聖之路多崎嶇……

第833章 封聖之路多崎嶇……(1 / 2)

星辰為新,明月如故。

用一篇玉兔精的故事將皎月化作太陰星,納入了星辰體係,這場持續數日的黯淡之夜終於劃上了句號。

值得一提的是,在陳洛的有心偏袒之下,玉兔精的血脈落在方寸山的追月身上。追月本就是月兔族,當初月兔一族險些滅族,被獒靈靈救下帶回了方寸山。如今陳洛長居中京,方寸山的裡裡外外也都被追月打理得井井有條,獎賞一下沒什麼問題吧。

至於在南荒的其他血脈的兔族,還可以競爭一下房日兔的天道血脈。

不知不覺中,《西遊記》已經寫完了九十五回,還差五回就要完本了。

而另一本《紅樓夢》,也接近了尾聲,預計會和《西遊記》同時完本。

陳洛此時的修為,在天風吹散體內淤堵的混沌本源後,已經到達一品境的巔峰,接下來對於陳洛而言,就是要跨出九千裡,開啟萬裡通天。

這是通天大道最關鍵的一步。

按照之前師兄師姐的說法,開道者雖少,但是古往今來雙手之數還是有的,隻是不達萬裡而不顯,不像武道這般,一旦開啟,從三千裡開始,就一直顯現於冥冥之間。所以陳洛才被認為是第四位開道者。

究其原因,大抵是武道不需通讀天賦,人人可學。

而過往的那些開道者,除了中途夭折的之外,無一例外最後都選擇了融道。

無他,太難了!

而其中,最難就難在九千裡至萬裡的這一步。

若說在陳洛之前,那些未完成的開道者中誰最有希望開萬裡通天,非墨聖莫屬。但是即便是墨聖,也在九千裡前駐足長歎,最終因人妖之戰,為了顧全大局,毅然放棄獨開墨道,融墨入儒,化作了如今的“墨儒”一門,儒門陣法、寶物煉製之術,多出於此門,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補全了儒門不善防禦的短板。

但換一個角度,墨聖之所以融道,不正是因為那九千裡之後的路實在太過崎嶇,甚至連他都沒有把握能在短時間內走出來嗎?

陳洛的大道取了個巧,那便是道理在紅塵。這紅塵運轉自有規律,陳洛隻需要去發現和提煉,就自然成了他的道理;至於那些沒有的道理,陳洛也有兩世為人的經驗,起碼有個模糊的框架可以參考。

但是如今迎來了九千裡後的道路,陳洛就不得不慎重了。

首先,這路關乎到陳洛自己能不能開萬裡通天。所謂行百裡者半九十,這最後一步便是最重要的一步。

然後,就是考慮武道之後的發展了。

隻是陳洛一人開萬裡沒用,需要的是後來人都可踏足萬裡,那才是一條真正的通天大道。

這就是考驗開道之主對於道理的把握。

當初孔夫子一句“朝聞道夕死可矣”,造就了一條聖凡之淵,多少天下大才就葬身在聖凡之淵下。

直到屈夫子橫空出世,悟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道理,與萬裡路上調轉聖道,一身浩然聖氣凝聚成滾滾汨羅江水充斥聖凡之淵,屈夫子以身殉道,投入江中,聖道化作求索長橋,連接上下,這才有了如今的儒門求索境,才有了如今儒門的輝煌。

無孔夫子,無儒門之道。

無屈夫子,無儒門之興。

時至如今,天外有儒門半聖,幽冥也有儒門半聖。

而人間,儒門聖堂更是撐天柱、壓艙石!

求索長橋,便是儒門總掌人族,還四處支援的底氣。

至於道門的陰陽境,與佛門的五衰境,說到底,也都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路子,不具備什麼參考性。

武道的優勢是什麼?

人多!

但是陳洛可不希望那麼多的九千裡武神,到了九千裡,就一個個跟下餃子一樣自殺式衝擊萬裡,到最後成功的人數甚至比不上儒門。

陳洛也想在武道九千裡後,建立一條通向萬裡的“求索”。

儒門萬幸,孔後有屈,陳洛可不敢擔保自己陳後有誰。

自己這一代人,最好把三代人的苦吃完,把三代人的戰打完,讓後人安心修行就好。

隻是屬於武道的“求索”究竟是什麼呢?

……

“武道的‘求索’?”鎮玄司中,蘇坡仙吃著荔枝,望著陳洛。

陳洛點了點頭。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陳洛自然不會浪費手裡的資源。

當初開九千裡,是文雲孫提點的陳洛,如今要邁出九千裡了,這中京裡就有一個半聖坐鎮,那不白嫖一下豈不是傻子?

更何況這位半聖可是號稱文華錦繡第一的蘇坡仙!

再不濟,以他逆天的歐皇氣運,隨口指點說不定都能說押題成功呢?

“求索不是一座長橋,一條鐵鏈。”蘇坡仙放下手中的荔枝,坐直了身子,思慮的片刻,說道,“求索是一種狀態。”

“是所知越多,卻認識到所知越少的狀態!”

“本質上來說,求索的道理還是一品境,正心!”

“正心到了極致,便覺得天下道理皆在手中,見微知著,舉一反三。”

“此時心神堅定,認定自己的道!”

“這便是一品大儒的巔峰。”

蘇坡仙輕笑道:“你可知國之四相在你之前為何都是一品大儒?”

陳洛搖了搖頭。

“因為正心!”

“治國便是如此,一旦定下國策,輕易不可更改。唯有正心境大儒,能應對天下芸芸之議。”

停頓了片刻,蘇坡仙又說道:“順便一提,本聖沒有經曆一品,而是從二品直接跳到了求索……”

陳洛:o(??`)o

我是來聽你建議的,不是來聽你顯擺的。

不過,難怪你沒當上國相!

“所謂一品到求索,就像這荔枝。”蘇坡仙重新拿起了荔枝,用手輕輕撥開外麵的那層荔枝殼,“外麵紅到了極致,內裡卻雪白晶瑩。”

“一品的大儒,說好聽點,叫正心;說難聽點,叫做固執!”

“這不是性格的固執,而是對於道理的自信。”

“因為他們的學問已經做到頭了,在他們的領域,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了。所以他們往往聽不進新的道理。”

“為何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蘇坡仙繼續說道,“真以為是早上知道你的道路,晚上你就可以死了嗎?”

“當然,這也是公羊學‘我注春秋’的一種說法。”

“而實際上,所謂聞道,是尋找做到頭的學問繼續深入的道理。”

“但這個道理,它是一刹那的靈光,可能是寶藏,也可能是毒藥!”

“一躍而入,充滿了不確定性!”

陳洛點了點頭。

蘇坡仙將手中的荔枝剝好,遞給陳洛,繼續說道:“後來有了求索。”

“求索最大的意義,不是求索本身,而是屈夫子的封聖之道——《天問》!”

“正是‘天問’的存在,才讓正心境的大儒對學問心存了一份敬畏!”

“才知曉宇宙之大,道理無窮,自己掌握的知識隻是其中不值一提的小部分!”

“收了狂傲之心,打破了頑固心牆,才有資格踏上‘求索’之路!”

“而求索,便是給了聖道一個緩衝。行之越深,了解越多,而問題也越多,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聖道,直到圓滿,方算踏足萬裡,超凡入聖。”

“但是這不代表就沒有問題了。”

“這些問題,會重新提煉出來,最後變成三問聖境的道路!”

蘇坡仙一口氣將一品、求索、半聖之間的修行邏輯和陳洛說了一遍,見陳洛還有些困惑,便舉例道:“比如你四師兄!”

“當年你被刺殺,你四師兄為你護道,但是力所不及!”

“一品境時,他自以為半聖不出,即便求索動手,舍了自己的性命也能護你周全,這便是他作為一品的‘固執’!”

“但是當你深陷危難,他認識到自己的道理有誤。”

“天羅地網之下,他即便舍命,你也依然危險。”

“這個認識打破了他的固執,由此他抓住了那道靈光,才踏上了求索之境!”

“所謂不破不立,就是一品與求索的轉換!”

“儒門便是如此,不知對你武道又有什麼啟發?”最後,蘇坡仙問道。

陳洛聞言,陷入了思索。

求索是一個從不知到知,再從知到知不足的過程。



最新小说: 大明:靖難戍邊,稱霸天下 靈風傳奇:暗影之役 我締造了超凡時代 踢掉失憶竹馬,閃婚大佬暗戀我多年 古董修複師:精神病院斬神 型月,人類愛模擬器 夫君慘死後,我卷成三界白月光 千秋之改 穿書反派的逆襲 S級治愈力惡雌!全星際瘋狂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