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嶽低下頭,看到自己身上披著甲胄,微微疑惑。
正常的儒生甲胄,是使用一種特殊的礦石打造而成,對浩然正氣有一定的凝聚作用,能夠提升浩然正氣的防禦效果,但是他身上這一副,似乎就是普通的鐵甲。
“這裡是……”折嶽又四下環視,這是一處寬敞的行軍帳篷,出生將門的他自然不陌生,這裡看布置應當是主帥休息的場所。
“我明明是在殺蠻堡裡,怎麼……”折嶽一滯,猛然想到一種可能——
夢中學堂!
有大儒擅講學,可將聞者拉入夢中,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夢中傳授經義道理,讓聞者突飛猛進。
這就是夢中學堂。
可是爹爹說過,要施展夢境學堂,需要先完成“教化天下”的德行,普天下莫說大儒,就連半聖,也不一定是人人能做到的。
“難道是《三國演義》?”折嶽一愣,隨即回想起自己在進入這裡的前一刻,還在閱讀《三國演義》。
“不愧是萬安伯……”折嶽心中感歎了一聲,既然和萬安伯有關,那就不奇怪了。
明白這是萬安伯的夢中學堂,折嶽倒平靜下來。看這裡的布置,再聯合《三國演義》,不難猜出這夢中學堂傳授的應當是兵陣之術,而不是微言大義。
想到這裡,折嶽又有一點興奮。他出身的折家是世代將門,為人族守邊境,深受世人敬仰。但是他年紀尚小,不足以統領一軍,可在這夢中學堂中,他居然成了將軍。此時的折嶽隱隱有一絲自信,畢竟從小見父祖與叔叔們排兵布陣,抵抗蠻族,他自然也有些心得,倒是可以借此機會好好展現一番。
“將軍——”那親兵見折嶽低頭沉思,又上前呼喚了一句,折嶽這才回過神來,看向那麵容模糊的親兵,問道,“何事?”
“回將軍,哨探在百裡外發現蠻族的營寨,還請將軍定奪。”
“蠻族營寨?”折嶽從床上起身,問道:“可清楚有多少人?修為如何?”
“大約一百人左右,根據巡天寶玉的探查,是一支黃字蠻。”
“黃字蠻?”折嶽微微點頭,人族將蠻軍分為天、地、玄、黃四個等級,其中黃字蠻指的是以九品蠻兵和八品蠻勇為主力,七品蠻頑為主將的軍隊,算是最普通的蠻軍配置。
“一百人?”折嶽微微皺眉,按照折家的經驗,沒有正氣長城的掩護,對付這樣一百人的黃字蠻,需要出動不少於三百人的儒生,其中至少十名成詩境,才有可能戰勝。每少一名儒生,就需要替補大約一百名普通人才行。
“本將身體有些不適,你且說一說我軍有多少儒生?多少成詩境?”折嶽接著問道。
那親兵停滯了片刻,說道:“將軍是不是搞錯了?您此番外出,隨身攜帶的是您的親衛軍,都是血勇之士,哪來的儒生?”
“戰場之上,那些書生頂什麼用?”
折嶽聞言一驚,仔細打量那親兵,才發現從對方身上感應不到絲毫浩然正氣,折嶽又感應了一下自己,結果發現自己身上也沒有浩然正氣。
他伸出手,一道七彩的氣體在手掌中浮現。
見到這七彩之氣,那親兵又讚歎道:“不愧是將軍,修成了最正宗的七彩紅塵氣。不像我們這些殺才,隻能靠著戰場屠殺修煉一些紅塵殺氣!”
“紅塵殺氣?給我看看!”折嶽已經,連忙說道。
那親兵也伸出手,隻見手上有一團紅色的氣體凝聚,那紅色氣體濃稠入液,透著絲絲寒意。
望著折嶽認真的眼神,親兵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消散了手中的殺氣,說道:“將軍見笑了。我們這些殺氣最多是激發一些戰場血勇,搏殺之力,頂天了十人敵罷了,不像將軍的七彩紅塵氣,可以施展兵法謀略,那才是萬人敵的本事。”
“兵法謀略!”折嶽心中一震。
……
又和親兵交談了一陣,折嶽得知了不少信息,比如這一次跟隨他的親兵衛隊隻有八十人,其中養氣境七十二人,換血境八人。
又比如,在親兵口中,養氣境的士兵能夠單挑一名八品蠻勇,而換血境的親兵可以同七品蠻頑正麵交鋒。
正麵戰力幾乎一比一。
折嶽心中早已震驚不已,難道這就是萬安伯一直在推行的武道?
還是說隻有在夢中學堂裡才會如此?
不過更讓折嶽吃驚的,是那親兵關於兵法的解釋。
在那親兵口中,兵法並不是折嶽從《三國演義》中理解的那種靠巧妙布置的凡人手段,而是近乎一種法術。
一種適用於大規模軍伍的法術。
在現實世界中,儒門術法更多是集偉力於自身,最多壯行壯誌,提升其他人的一些戰鬥力,但是消耗極大,也往往隻對儒生有效。而這兵法,似乎就是天生為軍陣而生一般,與儒門術法相比,在個人威力上有所不如,但是整體效果卻遠超儒門術法。
折嶽隱隱感覺到了一條新的修行道路。
可惜的是,當折嶽詢問有什麼兵法示例的時候,那親兵卻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想來是超過了夢中學堂中對這親兵賦予的信息。
看來還是需要自己領悟啊。
折嶽走到沙盤前,看了看那沙盤,沙盤中有一條河流,而自己與那蠻兵就在河流的兩側。
根據哨探的回報,蠻兵已經安插下營寨,應該馬上就會派出哨探四下巡查了。
至於明明有探查寶物,為什麼還要哨探巡查?
因為無論人、蠻,在軍陣中都有乾擾探查的陣法,隻有儘量接近,才能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按親兵的方法,就算直接衝上去硬拚,他們也不是沒有勝算,但是折嶽明白,這不是他進入夢中學堂的目的。
心思敏銳的他明白,這可能就是學習兵法的機緣。
……
折嶽下令立刻拔營,將百人營廢除,隻留下一個十人左右的隨軍帳,隨後命令軍帳中隻留下八人,自己則帶著其他人埋伏起來。
果然不久後,就有蠻族哨探前來,對方見到十人的隨軍帳,立即返回。
折嶽知道,蠻族必然會派出人來襲擊隨軍帳,於是在蠻族哨探離開後,立刻讓人又上前搭建了一個隨軍帳。
果然不久,一支二十人的蠻族小隊出現,對方見有兩個隨軍帳,明顯呆滯了片刻,又轉身離開了。
就在親兵以為折嶽要再搭建第三頂隨軍帳的時候,折嶽突然下令全軍渡河。
原來以折嶽的判斷,蠻族見到軍帳增加,必然不會再掐著人數出兵,而會一次性出動大半,若是能擊潰就行動,不能的話就全軍回返。
果然不出折嶽所料,這一次,來了六十餘蠻族,他們望著仍然隻有兩頂的隨軍帳,露出獰笑,衝了上去。
與此同時,折嶽的親衛軍也已經到了蠻軍軍帳不遠處。隨著蠻軍出動,營帳中隻有不到四十名蠻族。
“準備!”
眾人按照折嶽的安排,分成了兩隊,前麵一組人馬立刻披頭散發,渾身上下都抹上鮮血,一副狼狽的模樣。
“行動!”
折嶽一聲令下,前麵一組人馬立刻倉皇朝蠻族軍營跑去,而後麵一組人則掀起了大量的塵土,躲在塵土之中,人族士兵釋放一股殺氣,阻止蠻族看透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