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韓風的羅盤指路很是靠譜,竟然沒有出現絲毫差錯,連一條歪路都沒走。
最終,他們終於從山上的一處河流中遊了出來。
“呼呼……”
考古隊的隊員們大口喘息著,氧氣的進入讓他們的窒息感消失,同時體內的毒氣也會被逐漸替換出來。
考古隊的隊員們從未想到過,自己學有所成,本該在考古中大顯身手,但有朝一日竟然會如此狼狽。
跌跌撞撞地回到營地之後,隊員們便開始大量喝水。
片刻之後,那種不適的感覺才逐漸消散。
相比於考古隊全員,韓風等人就好得多了。
雖然除了白樺,其他人也有些輕微中毒,但這種程度的中毒並不足以影響他們什麼。
畢竟都是修行者,常年動用天地靈氣,自身體質自然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在回到營地的第一時間,韓風便坐在了電台前,匆忙地向昆侖山警備區發去了電報。
這個發現讓韓風到現在還感到驚恐。一條龍脈即將消亡,現如今xa市天災不斷,但更可怕的是這還隻是剛開始而已。
接下來一旦等到這條水龍脈消亡,將會是什麼影響……
根本不用多想,必然是極其慘重!
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龍脈受損如此嚴重,暫時還不得而知。
但韓風知道這件事情絕對不允許任何的耽擱,必須在第一時間就向昆侖山警備區上報,然後立即進行處理,否則大禍將至!
……
與此同時,在另一間屋子裡,剛剛緩過氣來的朱教授等人,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劫後餘生的慶幸。
對於788勘探隊,再也沒有一個隊員敢輕視或排斥。
畢竟,要是沒有他們,自己恐怕早就沒命了。
秦始皇陵的危險程度,遠遠超出了每個人的想象。
這還隻是外宮外圍的第四層,再往裡深入會怎樣,誰也不知道。
朱教授心裡很清楚,單靠考古隊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完成勘探秦始皇陵的任務的。
甚至,就算是其他的考古隊來了,結果也是一樣的。
所以,朱教授不得不承認,儘管788勘探隊的一些言論總是讓人費解,但他們的實力卻是不容置疑的。
或許,想要深入秦始皇陵,唯一的機會就是和788勘探隊一起行動,否則將寸步難行。
帶著這樣的想法,朱教授看向隊員們,語重心長地說道:
“同誌們,我必須承認,這是我考古大半生所經曆過最危險的古墓。我知道大家心裡一定很恐懼,我和大家一樣,也畏懼死亡。
但是,秦始皇陵對於考古界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它將填補秦代曆史的空白。
而788勘探隊的任務可能還沒完成,他們一定會再次進入皇陵之中,我們也必須要去。
大家都已經看到了788勘探隊的實力,雖然他們的有些言論我們無法理解,但沒有他們,我們再想要深入皇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次機會我們一定不能錯過……”
隊員們何嘗不知道朱教授說的話非常在理。
發現了秦始皇陵對於華夏考古界來說,那可是史無前例的一件大事。
可這並不足以打消隊員們對秦皇陵的恐懼。
先是滿天劍雨,又是成群的怪蛇,好不容易穿過了古城門,卻又遇上了奇怪的蟲子和劇毒的水銀。
誰知道再往深處探查,這秦皇陵裡到底還藏著多少危險?
現在能撿回這條小命已經是不易,全靠788勘探隊救助,還要再次以身犯險……隊員們心裡自然也是一陣陣的嘀咕。
似乎是看出了隊員們心中的不安,張小嫻緩聲說道:
“發現了秦皇陵,各位已經是大功一件。如果還能夠再有所深入的話,那定然是一份極大的成就。
同誌們,越是這種嚴峻的時刻,就越是對我們的考驗。國家需要我們,我們就要竭儘所能,不是嗎?”
這番話聽起來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彆的,但要知道在這個70年代,能為國家所需要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好!既然教授都這麼說了,我們又怎能退縮?”
“為了國家考古事業,我們願意奉獻!”
隊員們堅定地點了點頭。
對於秦皇陵,他們仍有著無法遏製的敬畏,但又怎能因此中途放棄呢?
看到隊員們的反應,張小嫻暗暗地鬆了口氣。
如果在這個時候再鬨出什麼團隊內的矛盾,那可就不利於接下來的一係列行動了。
她看向朱教授,沉著地說道:
“教授,相信您也發現了吧?788勘探隊的目標似乎跟我們是不同的。他們一直在說什麼龍脈,而且也的確在為此付諸行動。
所以,和他們一起行動的話,其實對我們的目標不會有任何的影響。而且788勘探隊的實力擺在這裡,我們的確得靠著他們才能深入古墓。”
“所以,我覺得,我們並不是說非得把整個墓的情況都探查清楚。隻要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對於我們這次的任務來說就已經是值得了。”
張小嫻的一番話,讓朱教授沉思著點了點頭:
“確實如此。我想,單憑我們這一支考古隊,想要完全探查清楚秦始皇陵是不切實際的。
因此,我們的目標可以放在尋找某個重要的發現上。隻要找到了,這次行動,這次冒險就都是值得的,我們就可以考慮撤退了。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貪心……”
考古隊內部的會議仍在繼續,朱教授強調的兩個方麵,一是為了穩定軍心,二是為了明確接下來的行動目標。
與此同時,韓風的電報也已經送到了趙啟的手中。
……
昆侖警備區常年被大雪覆蓋,遠方的昆侖山依舊巍峨聳立。
這一天,天空放晴,沒有飄起雪花,陽光透過略顯古板的白邊老窗,灑進了屋內。
趙啟坐在窗前的辦公桌前,手中的電報讓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嚴峻。
788勘探隊的調查結果,比他預想中的要嚴重得多。
一條龍脈即將消亡,其帶來的影響將會是成倍數增長的。
這份調查結果讓趙啟確定,驪山近日的多次災難,就是由這條龍脈引發的。
電報中,韓風特地使用了“即將消亡”這幾個字來形容這條龍脈的狀態,這讓趙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這次的龍脈不是受損,而是已經岌岌可危,刻不容緩。(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