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沒辦法,朱教授已經下達了命令,而且他們捫心自問,也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
連788勘探隊都沒進去,自己裝什麼大尾巴狼?還是再等等吧!
“本來咱們才是考古隊,但現在卻成了給788勘探隊打下手了,哎……”
“沒辦法,技不如人啊!”
“再等等吧。”
從盜洞上來返回營地的路上,考古隊的隊員們都在小聲議論著此事。
這些聲音雖然小,但卻也時不時地能傳入朱教授的耳中。
明明聽到了,可朱教授確實沒有表態。
隊員們有這種情緒,在朱教授看來也很正常。
畢竟就算是他,也是心有不甘的。
但作為這一次任務的總指揮,朱教授不得不多留一個心眼。
788勘探隊明顯是在忌憚什麼……能讓他們都感到忌憚的,一定對於考古隊來說更加危險。
更何況這可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與其他的古墓不同,這裡定然危機四伏。
朱教授不得不對考古隊的每個人負責。
這一路上,隊員們都在小聲討論著,隻有張小嫻和阿靜沒有說話。
張小嫻走在朱教授的身邊,似乎一直在思索著什麼。
而阿靜則是一直在看著自己手腕上的銅錢手鏈,腦海中回想起當時銅錢手鏈莫名其妙地開始震動……阿靜的眼神之中,好奇與疑惑之意更濃。
當考古隊返回營地之時,韓風已經坐在了電台前,向昆侖山警備區發去了電報。
這份電報也在第一時間傳達至昆侖警備區,被電報員抄錄下來交給文書,送往了趙啟的辦公室……
此時,趙啟正在辦公室內審閱團隊文件,下達各項指示。
這時,文書敲門進來,恭敬地將電報放在趙啟麵前。
趙啟拿起電報看了看,嘴角不禁揚起一抹弧度,顯然對788勘探隊的辦事效率感到欣慰。
上一次與韓風聯係時,趙啟就意識到他們陷入了一個誤區。
作為一個穿越者,趙啟早就知道驪山的古墓是秦始皇陵,這在21世紀是人儘皆知的事實。
他回憶起74年的大事件並不多,香江組建廉政公署算是一個,但並未引起太大反響。
然而,秦始皇陵在驪山的發現以及兵馬俑陪葬坑的挖掘,卻震動了全國,甚至波及全世界。
這是一件大事,趙啟前世時還曾特意百度過,因此記得非常清楚。
而現在正是74年,驪山的情況也就明了了。
不過趙啟並沒有明說,他想給788勘探隊一個調查的過程。
後來,韓風在電報中提到,暴雨衝刷出來的墓門位於整座大墓的北麵,趙啟便明白他們搞錯了。
在未來,人們之所以開始出現關於秦朝時代的東西方學說,正是因為秦始皇陵的發現一度震驚了考古界。
與其他古墓不同,秦始皇陵是東西朝向。
一種觀點認為,秦始皇“滅六國,定一統”雖然成功,但統治並不穩固。
他常說“東方有天子氣”,因此急於修馳道,四次東巡,這絕非單純的遊山玩水,而是出於“安內攘外”的考慮。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秦始皇陵之所以坐西朝東,除了顯示自己雄踞西方、橫掃六國的威風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生前未能找到不死之方,死後也要閉目瞻矚東溟,以求神仙引渡天國。
因此,秦陵東向正表示了他死後也不忘東渡求仙的意願。
當然,這隻是後世的幾個推測觀點,並沒有得到實際考證。
但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秦始皇陵絕不會有朝北向開的墓門。
因此,趙啟在回複的電報中點明了方位的要點,讓韓風重新去探查。
而在這份電報中,趙啟知道韓風已經做到了。
他重新找到了正墓門的位置,並且已經打開了古墓大門,發現了裡麵的石碑。
起初,趙啟也曾想過要不要直接告訴他們一切,但最後還是否決了這個想法。
畢竟,他要組成的是一支未來能堪以重任的特殊部隊,不能確定未來是否會發生超乎他認知之外的事情。
所以現在對於788勘探隊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他才決定讓他們自己查探清楚。
在這份電報上,韓風表明了調查進度,並詢問是否要進入古墓中詳細查看。
思索片刻後,趙啟起草了一份電報文交給文書,讓電報員發給韓風。
……
在xa市驪山,韓風熟練地接收著電報,溫文彬則對照密碼本將電報數碼翻譯成文字。
很快,一份完整的電報便出現在了幾人麵前。
看著這份電報,韓風說道:“首長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身邊又有高人相伴。陵墓建在龍脈之處,定然是首屈一指的地方。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驪山彙聚了三條龍脈,分彆是兩條山脈和一條水脈。所以進入古墓的首要任務並不是探究整座大墓,因為這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而是要首先確定龍脈是否有恙。從而才能確定xa市的天災是否與龍脈有關。如果無關,那麼自然天下太平。但墓中危機四伏,首長要我們務必當心……”
聞聽此言,朱慶陽輕輕點了點頭:“也就是說,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查清楚墓中龍脈是否有損。如果龍脈受損,那麼就意味著西安的天災與龍脈有關,這件事情也就正式成為了788勘探隊的任務。”(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