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淩冬將至,邊關巨城竣工!
網友們也都在安撫著安置點的民眾們,東山州的具體情況在他們的心中成了一個謎,卻遲遲不見有任何消息從這裡傳出。
四城郡的處境,實則比他們想象中的要更加複雜。
本身,東山州對於疏散民眾所用的理由就是編造的,一開始,東山州也沒想著真會發生海嘯,甚至事後還在琢磨,到時候怎麼用輿論去填這個坑。
但是機緣巧合之下,趙啟最後選擇了布陣,以此來拖延天淵吸收陰氣的速度,從而才讓東山州的謊言意外成真了,海嘯竟然真的發生了。
但究其原因,實則是因為,兩股力量的相互衝撞引發了海底的動靜。
但好在有陣法的抵擋,海嘯的力量會進行削減。
抵達岸邊的時候,這股力量已經不足以威脅到整個城市,隻會對沿海一帶造成些許影響。
可海嘯僅僅隻是四城郡的威脅之一,在布陣之後,與天淵形成對抗,有些事情就是無法更改的了。
比如,10月15日淩晨之後,暴雨落下,便再也沒有停下來的跡象了……
暴雨肆無忌憚的衝刷著路麵,一些排水係統較差的路麵,甚至開始有了大量積水。
雨水打在城市建築上,振聾發聵的聲音,讓人身處其中便會本能的感到不安。
這些雨滴,更像是堅硬的冰雹,每一滴打在身上的時候,甚至都能讓人感受到疼痛。
縱然到了白天,四城郡的天空依舊暗的壓抑,隆隆雷鳴總在耳邊炸響,仿佛在向人類宣告著末日的來臨。
這是大陣對抗天淵,激蕩了附近的陰氣與風水局,從而造成的異常天氣變化,這是對抗天淵的代價,趙啟也沒有辦法。
但這總比天淵快速吸收陰氣要好的多。
可是這樣的惡劣天氣對於施工進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身為工程總指揮的鑄城司司長劉文斌,身上背負著極大的壓力。
所有的工人在統一安排下,換上了雨衣,他們冒著大雨在劉文斌的指揮下,24小時輪休,不停班的修築城牆。
但在大雨裡,很多的建築項目都會受到影響,因此為了保障工程的順利進行,就不得不搭建幾十個擋雨棚,來保護已經具備雛形的城牆。
“劉司長……”
一名小組負責人冒著大雨跑了過來,縱然穿著雨衣,但實際上在這種密度的大雨裡,裡麵的衣服早就濕透了。
“劉司長,一直下雨,水泥根本乾不透,這麼大的風城牆,根基很難紮實下來。您快想想辦法吧,再這麼進行下去,咱們的工程進度會大大拖延!”
“劉司長……”
又是一位小組長跑了過來申請,比剛才這位還要焦急:
“我們小組已經有三個人感染了風寒,高燒不退,被緊急送往了兵部醫院。
現在急需要人補上空缺的位置,否則我們小組沒法正常施工。”
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來,甚至都不給劉文斌喘口氣的機會。
他臉色蒼白的皺著眉,眼眶深陷,額頭上的皺紋深深的刻印著他心中的不甘和煩躁,仿佛整個世界都不再滿足他的期待似的。
“你們先回去吧,我會儘最大努力給你們解決問題……”
劉文斌用沙啞的聲音寬慰著二人,但在二人紛紛離開之後,他卻像身體裡所有的力量都被抽空了似的長歎一口氣,滿眼的無望。
在這種大雨連綿的大環境下,他又能想到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最重要的是,大雨之中還有不斷增長的陰氣,這陰氣才是導致工人們開始生病的主要原因。
但身為總指揮的劉文斌卻不能就此氣餒,因此他立刻召集了一眾院士開會。
“首先施工現場要按照標準實現現場硬化處理,並根據施工總麵積圖,規劃和設計排水方案及設施,利用自然地形確定排水方向,按規定坡度挖好排水溝。”
劉文斌一邊下達應對之策,院士們一邊詳細的做著記錄。
整個應對方案涉及到了多方麵,這也是目前沒有辦法的辦法。
“臨時修築的運輸道路,要在兩側做寬300毫米,深200毫米的排水溝,對路基易受衝刷部分鋪石塊,焦渣,爍石等滲水防滑材料。”
“每隔一個小時要對坑槽溝邊坡和固壁支撐結構進行檢查,並派專人對深基坑進行測量,如發覺邊坡有裂縫,疏鬆,支撐結構,折斷走動等危急征兆,馬上采取措施解決。”
這些方案的下達,讓院士們很快便從慌亂中逐漸有了秩序。
正常情況下而言,在遭遇如此惡劣天氣的情況下,所有的腳手架和拆除作業都要停止。
但現在他們沒有時間能夠浪費,因此隻能迎難而上,每一位在腳手架上的工作人員都要有一條安全繩來穩固自身,防止因大風或雷擊現象造成腳手架搖晃而出現生命危險。
“快快快,保護好所有的發電機,絕對不能被雨水打濕!”
“那邊來幾個人,趕緊給自升式塔吊朝建築物方向設置兩根鋼絲繩拉結!”
這場臨時召開的會議,成效非常明顯。
土方工程開始挖基坑,建造排水區。
回填土小組則在儘早排出積水,清理淤泥並完成填土。
大量的工人穿著雨衣在場地進行排水,施工道路的路麵也在緊急鋪平,防止積水後造成行車打滑顛簸等現象。
所有的混凝土攪拌台全部搭製了防雨棚,在攪拌過程中對砂石含水量進行定期測量。
最棘手的問題莫過於對城牆的混凝土澆築了,由於這大雨根本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因此施工人員不得不臨時在所要澆築的區域上方,搭建起臨時防禦建築。
在這種環境下施工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可所有人仍舊在指揮下有條不紊的推進著施工進度,沒有一個人掉鏈子。
接下來三天的時間裡,整個工地終於完成了基本的防水措施。
但由於暴雨來的突然,因此之前建成的一些基礎建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施工隊伍在完成防水措施之後,又不得不趕緊回歸到各自崗位中去。
高強度的施工壓力以及危險的施工環境下,每個人都心情沉重,且異常壓抑。
劉文斌將此看在眼中,心中雖然焦急,但卻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在這最危急的時刻,眾人隻能咬牙堅持,彆無他法。
……
“嗚嗚嗚……”
又是一天下來,當換班的鳴笛聲響起時,大批工作人員疲憊不堪的從工地上輪換了下來。
新一批工作人員則是從休息區急匆匆的向著工地跑去,準備換班。
每個人的身上都布滿泥濘,可在這種疲憊下,他們已經沒有精力去清理自己了。
走在大雨中,工人們難免也會對這鬼天氣進行抱怨,來疏散自己心中壓抑的情緒。
“這大雨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
“已經連續下了一個周的雨了,每天的施工進度大概在10,可因為大雨又要往回倒退,5一天下來,施工進度受到很大影響。”
“最重要的是這溫度下降了15度,越來越冷,而且是那種往骨子裡鑽的陰冷。這鬼天氣,到底怎麼回事?”
無數修築城牆的工作人員在休息吃飯時,紛紛討論著這異樣的氣候變化。
在夾雜著濃鬱陰氣的狂風中,不少工作人員都在打著寒戰。
“同誌們……”
身為小組長的院士們,對著大家大聲說道:
“現在的施工環境的確很苛刻,我也知道大家都已疲憊不堪。
但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非常重要,所以請大家再堅持一下,我們所有人會跟大家異同堅守在第一線。
就連總指揮劉文斌司長,不是也一直冒著大雨,在工地與大家一同行動嗎!
請大家抓緊時間休息,休息好後還要繼續乾活,我們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城牆和城門修築成功。
這裡將作為人類重要的邊關,抵禦外敵入侵!”
工作人員們並不理解院士們最後的這句話,但他們也能從各方反應看得出來,這項工程非常重要。
如今雖然隻是有城牆的雛形,但已然能夠看到,若是城牆建立起來,將會是立在這大地之上最厚重最威嚴的巨龍。
直到現在施工地仍舊能看到忙碌的身影,這讓在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眼眸裡都閃過了一絲堅定之色。
不論是高層領導還是一線施工人員,此刻都紛紛身處工地中,冒著大雨推進工程。
所有人都擔負著極大的壓力,也在如此殘酷的施工環境下備受煎熬。
但那又怎樣?
這些壓不垮人們心中的熱血,也抹不平,堅定的鬥誌。
……
當晚淩晨,施工地一如往常那般燈火通明。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隨著一道驚雷落下,原本燈火通明的建築工地,燈光一下子全部熄滅了,所有用電的設備幾乎在同一時間停工。
四城郡龐大的施工現場,瞬間陷入了黑暗之中。
“怎麼回事?”
“停電了?”
“趕緊讓後方電力供應小組去看看,是不是發電機出了問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剛剛解決了排水問題,現在電力又出現了故障。
劉文斌急匆匆的冒著暴雨朝著後方跑去,同時工地夜間的緊急停電,也讓整個工地喧囂聲四起。
所有的工人都慌了神,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停電,讓他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
“立刻啟動第一預案,不論發生任何事情,施工絕對不能停!”
劉文斌冒著大雨扯著嗓子向後方下達命令,好在之前劉文斌就帶領各位院士製定了突發情況的各種預案。
每一台主發電機後都配備著幾台備用電機,因此在第一時間,工作人員便將電路切到了備用電源上。
短暫的黑暗過後,偌大的工地應急照明燈再度被點亮。
當光明籠罩在工地上之後,原本慌亂的建設人員紛紛安心的下來。
不過此時劉文斌等一眾院士在後方卻是滿臉焦急之色,甚至就連趙啟,都穿著雨衣趕來了工地。
“趙監使,暴風雨導致供電設施被破壞。主發電機已經失效,靠備用發電機的話,恐怕撐不了多久。”
劉文斌向趙啟彙報了當前的情況,這也讓趙啟的心裡焦急上火。
若是僅靠被動電源,那麼對於整個修築進度,將會造成無法想象的嚴重衝擊,這會極大程度的影響施工進度。
趙啟凝鎖著眉頭,看著身旁已經冒煙的主發電機。
這麼多天以來高強度的運轉早已讓這些機器到了臨界點,現在又遭遇了雷暴,自然就出了問題。
“現在這些發電裝置還能撐多久?”
麵對趙啟的詢問,劉文斌也急忙作出了計算結果:
“大概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但這一個月我們根本無法完成所有的修築工程。”
“行,交給我吧,我去想辦法。”
離開了工地之後,趙啟便急匆匆的返回了辦公室,迅速一個電話打去了欽天監。
“趙監使?”
接電話的正是欽天監煉寶司司長溫濤,他也沒想到會在這淩晨時分,突然接到趙啟從東山州打來的電話。
“溫司長,東山州施工現場出問題了,大型發電機在雷暴天氣下很容易受到損害,並且也有極大的危險。
你們煉寶司內部不是還設立了玄科研發小組嗎,能不能想想辦法,看看是否能解決這個問題?”
煉寶司內,從成立之後便在內部分化了兩個部門,一個部門主要用於研究民俗以及傳說,嘗試煉化丹藥或者具備特殊作用的裝備。
隊員們的那些裝備均是出自於這個部門。
另一個部門,則是聚集了當今大炎國最頂尖的科研教授,他們在進行科學研發的同時,也在找尋是否能將玄學和科學有效結合的方法。
趙啟之所以打來這通電話,就是因為在這些科研教授中曾有一位,在加入欽天監之前有一直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可控核聚變裝置。
儘管當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實現,但這位教授製定的理論體係則能在未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行,監使,我們來想辦法!”
掛斷了電話之後,溫濤便連夜召集了玄科研發小組的十五位院士。
這十五位任何人的名字都是科學界振聾發聵的存在。
但現在他們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是否能將玄學與科學進行結合。
溫濤很快便向眾人表明了東山州的情況,這也讓在座的一眾院士很快便展開了討論。
“所以這麼看來,造成發電機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雷暴,是否意味著,隻要在原有發電機的基礎上能夠解決雷暴所造成的傷害,就能夠完成趙監使布置的任務?”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倒是能在原有發電機的基礎上製造出更大功率的發電設備,但是要想防止雷暴的危害,恐怕還得有民俗司院士們的幫助。
他們最近不是一直在研究如何運用符籙和法印嗎,讓他們也來參與一下會議研討,或許我們能製造出第一個科學與玄學相結合的設備?”
在座諸位不愧是最精英的學者,他們很快便梳理出了一條清晰的思路。
定下了方向,民俗司很快便得到了通知。
兩司部聯合的研發小組,在當晚便緊急組建完成!
專項研發小組的成立,正式開始推動煉寶司的玄科項目。
民俗司的一眾院士紛紛趕來,為煉寶司提供理論基礎,在欽天監內上演了一場玄學與科學之間的強烈碰撞。
“目前我們在玄學領域中,還沒有找到電源能量的替代。”
“但是現在核心的問題並非是無法發電,而是大型發電機在雷暴天氣中極容易受到影響和損壞。”
“所以是不是我們隻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能基本解決目前的困境?”
一眾院士們在研討的過程中,逐漸梳理出了一條清晰的思路。
如果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去單獨研發一種超脫科學領域之外的獨立設備,這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如果在原有的基礎上,嘗試克服雷暴天氣對大型發電機所造成的影響,同樣也能變相的解決問題。
確定了研發方向之後,民俗司的一眾院士們搬來了堆成小山的古籍。
“這些古書中全都是關於雷法的記載……”
“雷法,最初開始出現記載的時候是在龍虎山,所以說雷法和金光咒乃是龍虎山天師的內傳之法,隻有曆代天師才有資格學到。”
“而後雷法又成為了道教法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北宋末年還出現了新道派,神霄派。神霄派就已傳行神霄雷法為主,為道教雷法大派。”
“我這裡的古籍記載,雷法曾經盛行天下,並一度雄踞萬法之首,成為道教法術的最高代表。
起初隻是咒印配合的掌心雷,陽五雷以及陰五雷。
但後來又有末代天師將雷法以符咒的形式呈現出來,最終形成了雷符,開拓了雷法一派嶄新的存在。”
一眾院士們以現代的視角去重新了解雷法的術法體係,並希望能從中找出解決方法。
很快在這間會議室的白板上就貼滿了有關於雷法的資料。
包括口訣,手印,以及雷符樣式等等。
溫濤將此看在眼中,片刻的沉默之後,終於說出了自己心中一個較為大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