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舉國關注四城郡,第一位封神的人類!萬字)
安置點內的民眾,紛紛走出了各自的帳篷。
他們滿臉驚訝的看向彼此,希望從對方的表情中,得知這個消息的真實性。
畢竟一切發生的太過突然,所有人都毫無準備。
心心念念的這一天就這麼來臨了,換成誰都會反應不過來。
然而電視裡,汽車廣播中,甚至隨手打開的一個網頁上,都能看到鋪天蓋地洶湧而來的官方報道。
東山州州府發布的這條公告,點燃了百萬民眾的心。
“我們真的能回家了!”
“終於熬到頭了,不用再住在這帳篷裡,也不用擠在這小小的安置點內了。”
“一切都過去了,回首去看這幾個月,倒也是一份寶貴的經曆。”
民眾們紛紛歡呼雀躍,不管彼此之間認識與否,都會熱切的交談著回家之後的打算。
三個月的時間裡,民眾的思念,家鄉的情緒,早已積攢到了一個臨界點。
隨著官方消息的突然下達,這份情緒也終於在此刻被點燃。
“呼……呼……那個,大家夥都靜一靜……”
一名調查員拿著擴音器出現在了安置點內,這讓所有的民眾紛紛安靜了下來。
“咱們第一安置點,將會是三天後第一個撤離的地方。
在這三天時間裡,請各位把自己的東西都收拾好。
我非常理解大家歸心似箭的心情,但這三個月都過來了,我希望能和大家一同完成這最後一次大規模的疏散任務。
請大家屆時務必聽從指揮,現在我們也在積極的和各個部門進行溝通,確保大家回家的路一路暢通。”
調查員的話,很快便得到了民眾們熱情的回應,甚至更有些心急的人,現在就已經返回帳篷內開始收拾東西,坐等這三天以後,踏上回家的路。
“各位民眾,這裡是第二安置點指揮中心……”
“這裡是第三安置點指揮中心……”
“第四安置點指揮中心向所有民眾公告如下……”
各個安置點內的喇叭裡接連傳來了輕靈悅耳的女子聲音,所有的民眾們無論在做什麼,都紛紛放下了手頭的事情,仔細的聆聽著公告。
“今天是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初十。
三個月前,東山州緊急下達自然災害防範指令,包括衛海郡,臨島郡在內的四個城郡,所有民眾不得已離開了家鄉。
各個城郡紛紛配合行動,在短短幾天內便激活了超過三十八個大型安置點和四十二個小型安置點,容納受災民眾幾百萬人。
這是足以載入曆史的時刻,也正是從那一天開始,全國人民對東山州四城郡高度關注。
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充分詮釋了什麼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所有城郡紛紛送來大量物資,幫助各安置點內的民眾,維係基本生活。
這是一場屬於東山州的戰鬥,更是一場屬於全國人民的戰鬥。
現在,很榮幸能告訴大家,東山州危機預警將在三天後正式解除。
所有在外的民眾,請聽從指揮,完成這場戰鬥的最後一項任務。
我們,回家了!”
聽到廣播裡傳來的聲音,所有的人都感觸頗深。
他們的眼中含著淚花,激動不已的彼此相擁。
終於看到了回家的希望,終於不必再擔驚受怕,更不用再杞人憂天了。
各個部門都在緊密的聯絡,所有先前將民眾們帶離家鄉的交通工具,現在也會重新帶領著民眾們走上回家的路。
三天時間,明明一閃而逝,但對於這些歸心似箭的民眾而言,一分一秒都足以讓他們感到煎熬。
各地網友們也在網上表達著自己的心情,向所有避難的民眾表示祝賀。
“風暴已去,黎明已經到來,所有在外漂泊的遊子,都可以回家了。”
“彆說是那些民眾們了,就是我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都差點哭出來。”
“轉眼間就是三個月,好在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快要過年了,這個時候能回家,已經是一份幸福了。”
“時間過得真快啊,感覺這個大事件還和昨天一樣,想不到馬上要結束了。”
在東山州下達官方公告之後,好像全國各地都被籠罩在了一片喜悅的情緒中。
先前他們對東山州四城郡的諸多疑惑,也暫時被喜悅的情緒所替代。
這是一件值得所有人開心的事情,預示著曾讓他們擔憂的一切,都將在三天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不過在民眾們的心裡依然充斥著疑問,比如他們直到現在也不知道,四城郡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更不知道現在他們的家園會是什麼樣子,是否在天災過後被摧殘的滿目瘡痍。
回歸城市之後,他們是否又能在短時間內就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
這些疑問對於他們而言,或許隻有真正回到家的那一刻才能有一個答案了。
正所謂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儘管其他城市的人們也對這件事情感到欣喜,但卻很難真正體會到,在安置點裡度過三個月的人們,此刻心中真正的感受。
當晚,安置點內的民眾紛紛坐在了一起,大家都把這段時間攢下的食物放在一起一同分享。
安置點內從未有像現在這般歡聲笑語,這份笑聲甚至足以把寒風隔絕在外。
天寒心暖,安置點內的歡聚一直持續到了深夜。
……
然而並非是所有的人都能沉浸在這樣的喜悅中,就比如此刻衛海郡臨時指揮室內,就是一片死寂。
隊員們紛紛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唯獨屬於馮琪琪的那個座位,現在是空空蕩蕩的。
再往後就是東山州總兵吳文祺,府尹李密,以及三位司長和一眾院士們了。
理論上來說,這是他們所召開的最後一場共同會議,也算是為這三個月來的共同努力畫上一個句號。
“同誌們,這段時間大家都辛苦了。眼下危機暫時得以解除,大家也終於能好好休息一下。”
這明明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從趙啟口中說出,這是讓在場眾人都感到了幾分低落。
環顧了一下四周,見大家情緒都很消極,趙啟輕輕歎了口氣,隨後有了明顯的語氣變化:
“我知道大家現在都不太好受,我和你們的感受是一樣的。
你們每一位隊員都是我親自挑選來的,我不希望任何人有任何的意外。
但在那個最重要的關頭,馮琪琪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她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證明,她從沒有辜負過身為欽天監一員的使命。
如果沒有她的英勇就義,天險關必破,四城郡的境地絕不會是現在這樣,在外的民眾們也不可能回家。
她所做的一切應該被銘記,可因為事情特殊,這件事情我們不能向大眾說明,至少現在還不能。
但在座諸位,都要深刻的記住那一天,人類與妖魔的第一戰,正式命名為歸墟之戰。
四成郡坐落邊關之地,為東海歸墟邊關。
就讓馮琪琪永遠留在這裡吧,看著這處被她以性命守護的地方……”
趙啟的聲音傳到在場眾人的耳中,使得大家的心情都很複雜。
“監使……”
李悵然眼眶有些發紅的看向趙啟問道:
“真的沒有彆的辦法了嗎,您那麼神通廣大,也一定有辦法能夠改變這一切,對嗎?”
對於李悵然的詢問,趙啟沉默了片刻,方才輕輕的歎了口氣:
“天地萬物自有其勢,成鑄壞空乃不變的法則。
我們捍衛的是人間,同時也是這天地的法則。
生死之數,又如何能人為去更改。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何能無慨然?查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本無形。”
李悵然默默的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從趙啟的這番話裡,已經得到了答案。
可這番話在王無塵聽來卻是讓他眼前一亮,在稍稍思索之後,王無塵豁然開朗,緊接著語氣激動的說道:
“監使,您在這個時候引用莊子的這番話,隻想告訴我們人死後氣還依然存在,會不斷的變化,所以死就等於生而生也相當於死。
之前您在內觀的時候曾看到過,一定會有人犧牲這個無解的局麵,所以一定也留下了後手吧。
比如說,我們佩戴的這塊玉佩?”
聞聽王無塵此言,隊員們紛紛下意識的摸了摸胸前佩戴的玉佩。
的確,直到現在他們也不知道,趙啟先前讓他們帶上玉佩是何用意,畢竟這對於這場戰鬥好像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趙啟看著王無塵沒有說話,隻是意有所指的看了一眼後方的城市地圖,隨後將手裡一直拿著的一份古卷,看似無意的隨手放在了桌子上,便轉身離開了會議室。
在場眾人紛紛麵麵相覷,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王無塵說完那番話之後,趙啟就這麼自顧自的離開了,莫非是王無塵問了什麼不該問的問題?
“無塵,監使他這是怎麼了?”
張振山有些奇怪的皺起了眉頭,他能夠明顯感覺得出趙啟有些不太對勁。
王無塵始終站在原地,他的腦海中回想著剛才趙啟離去時做的幾個動作,看似無意,但好像每個動作,又都藏著某種無法言說的意義。
思索間,王無塵的眼神落在了那份古卷上,這古卷在他人看來像是趙啟無意間落下的,但在王無塵看來,這更像是趙啟有意放在這讓他們看到的。
他很快便將這古卷拿了起來,隻見上麵寫著《太平經合校東壁圖》幾個字。
看到這幾個字的那一刻,王無塵就覺得有些眼熟,這肯定是道家古籍,他之前在藏經閣裡也見到過,隻是並不曾仔細翻閱。
王無塵很快便翻開了這本古卷,在他人看起來晦澀難懂的字樣,王無塵卻能夠很好地理解。
“道興者主生,萬物生。道興者主養,萬物養。”
“好道者長生,乃與陰陽同其憂。順皇靈之行,天地之幸,得其道理,故天枯之也。”
在看到這其中的內容之後,浮現現在王無塵腦海中的兩個字,首先就是修仙,隨後再細細一想便是成神。
這讓王無塵越發覺得趙啟一定另有所指,他再度朝後翻越,很快便看到了一張,不屬於這份古籍的一紙殘卷。
“陰玉,葬之暮口,百年成陰,千年凝玉。
聚萬靈而養氣,亙古不朽。
玉寒而陰,觸及似冰,潤而不水,透而不亮……”
王無塵緊接著就下意識看了看胸前佩戴的這塊玉佩,不正是這殘卷中所說的陰玉嗎?
越發疑惑的王無塵,思索著抬起頭來,看向趙啟臨走前最後看向的方向。
那是一份初陽郡的城市地圖,而在這地圖上不知是巧合還是怎的,有一處位置被畫上了一個小小的圓圈,就像是特彆標注出來了似的。
“快,把羅盤給我!”
聽到王無塵的聲音,張靈淵也來不及想原因,便趕忙從背包裡拿出了羅盤遞了過去。
王無塵迅速按照羅盤上標注的方位,漸漸完善的地圖,在完成最後一筆的繪製之後,王無塵終於茅塞頓開,頓感醍醐灌頂。
“我明白了!”
王無塵激動的轉頭看向隊員們說道:
“趙監使的確早就留下了後手,馮琪琪還有希望!”
“啊?”
這番話聽得在場眾人是一頭霧水:
“王先生,您是什麼意思?
醫院方麵已經給馮琪琪下達了死亡通知,難道你的意思是馮琪琪還能再活過來?”
張道義捋了捋胡須,眼神充滿探索的看著王無塵。
“不,我說的還有希望,是另一回事。”
王無塵迅速坐了下來,強壓著心中的激動,看向所有人解釋道:
“這件事情趙監使不便自說,我想是因為此事本就是逆天而為,而監使作為執掌封神之人,自然不可監守自盜!
但監使先前在行動前讓我們佩戴的玉佩,並告訴我們,不論發生什麼,絕對不能摘下來,答案就在這殘頁裡。
這殘頁應該也是監使特意留下的,就是讓我們知道這玉佩的作用。
馮琪琪雖然身死,但因為生死時一直佩戴著這快陰玉,所以她的魂魄應該並沒有去到鬼路,徹底離開陽間。
而是暫居在這玉佩中,凝而不散。”
一邊說著王無塵,還特地打開了古卷,讓其他人進行傳閱。
“這本古卷,對道教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其中不乏提到過很多人為修仙或成神的例子。
陰玉的殘卷是監使特地夾在這裡的,而被隔開的這一頁提到的正是香火成神。
人要想成神,有很多種方法,一來就是正修,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修行。
不論是佛教也好,道教也罷,隻是對於成神階段的稱呼不同,但其本質道理是共通的。
我們所熟知的很多仙人,都是正修得道。
比如各顯神通,過海的八仙,再或者道家著名的天師。
除了這種方法之外,還有一種便是要於世有大功績。
在這本書中的論衡道虛篇裡有很多這方麵的記載。
如黃帝鑄鼎守山,鼎成後有龍須虎鬢夏迎黃帝,於是黃帝騎龍上天。
再或者淮南王,劉安得到舉家生,鮮彙集雞犬,所謂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這些人能夠登臨神位,這是因為生而不凡,且舉世有功。
雖無明麵香火,但受百姓讚揚。
當然,還有很多可修仙成神的偏法,譬如屍解成仙,再或者鬼仙等等。
自古以來,人們對修仙成聖之事就頗為癡迷。
但常人修仙難比登天,就是因為這本就是逆天而為之事。
所以才會有渡劫這個概念的出現,如若不是逆天而行,又何須招惹來天災,需渡劫才能臨高位?”
王無塵這一番長篇大論,徹底讓李悵然坐不住了:
“大仙,伱說的每一個字我都能聽得懂,但是連在一起,怎麼我就聽不明白呢?
你到底想說什麼?
不是在說馮琪琪嗎,怎麼又突然扯到修仙,成神上去了?”
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張靈淵,此刻緩緩開口,一語道破天機:
“監使留下的後手,是讓馮琪琪成神?”
一眾院士們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但如此大膽的推斷,還是很快便得到了王無塵的認同。
“沒錯,這就是監使給馮琪琪留下的後手!
現在馮琪琪的魂魄一定就在他所佩戴的那塊陰玉裡,這讓她的靈魂能夠在陽間停留很長時間,而不至於魂飛魄散。
監使臨走前特地看了一眼地圖,並且我注意到地圖上有一處方位被特彆標注了出來,隨後帶入羅盤中去看,就能發現這一處被標注出來的地方,乃是初陽郡的風水寶地。
如果這本古籍上所記載的沒錯,那麼監使應該是在告訴我。
為馮琪琪立碑刻文,立人身祠,受百姓供奉,積蓄香火。
有朝一日時機成熟,監使便能封其為神,登臨封神榜!”
王無塵從剛才到現在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似乎本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態度。
立碑建祠,香火供奉,這種事情若非是王無塵說出,就算再讓幾人坐在這想一年也不可能想得出來。
“真的假的?監使為什麼不直接說?”
對於張振山的詢問,王無塵一字一頓的說道:
“自古以來,人身祠積攢香火塑神隻存在於神話傳說裡。
並且,隻有三天子哪吒的傳說中有提到。
這是逆天而為之事,監使要是說了,可就是泄了天機!”
……
在場眾人紛紛瞠目結舌,良久回不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