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不服來戰呀!
王家村每十年都會出一兩個會讀書的人,這些人雖然不見得有大出息,但是養活自己卻是沒有問題。
而他們每年賺回來的銀錢也上交一部分給祠堂,作為修繕祠堂以及教養村裡孩子所用。
村子裡的規矩是隻供每個孩子考兩次童生試,如果兩次都過不了,就隻能認命的回來找個營生討生計。
到是將再苦不能苦教育貫徹到了實處。
在這個良好氛圍的帶動下,整個王家村人都變得文縐縐的,幾乎人人都能隨口吐出幾句詩詞來。
甚至有時候種地時來了興趣,也能詩興大發的吟上一首,整個村子透著一股與眾不同的雅致。
就在王家村人都以為,他們能變成古往今來的詩書第一村時,卻忽然出現了一個異類。
那人便是村頭王有方家的小兒子,王鵬舉。
這王鵬舉今年剛好十四歲,他從小便不喜讀書,但是礙於村裡的孩子都將讀書當做人生的至高事業。
為了不脫離群體,他便隻能耐著性子跟著其他孩子一同念起書來。
王鵬舉在讀書上倒是有些天分,愣是早早的考上了童生,但是他爹娘再逼著他向上考卻是不行。
他聲稱自己要去做大將軍,愣是打死都不肯繼續念書。
王鵬舉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其一,童生後的學費都是由各家自行承擔,他可不想讓爹娘為了掙錢供他讀書而累垮了身子。
其二,他已經受夠了這種咬文嚼字的生活,他想要的,是那種鮮衣怒馬,馳聘沙場的感覺。
重文輕武的時代,王鵬舉的這種想法在信奉詩書至上的王家村,無異於丟下了一顆重磅炸藥。
不但王鵬舉的父母難以接受,就連王家村的族長都親自上門勸說王鵬舉。
誰知這王鵬舉就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般,咬著牙,愣是不願改變自己的決定。
偏偏有那些看熱鬨不閒事大的,不知道從哪裡淘換來一本武林秘籍給了他。
王鵬舉得到以後如獲至寶,之後還將頭發剪短,梳成武夫的模樣。
每日做完農活後,便在村外的小溪旁揮著樹枝,聲稱自己要練劍。
原本就是個不到十五歲的孩子,彆人越說不讓做什麼,就越要去做。
王家父母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最後隻能隨王鵬舉自己的意。
王鵬舉也是個沒有眼色的,每天晚上回家吃飯的時候,都會興高采烈的告訴爹娘他今天又長了多大的力氣,學會了什麼新招式。
隻把王家父母愁的又瘦了幾圈。
兒子到底知不知道,見他這副自暴自棄的模樣,他們的心痛的像是被刀剜一般。
原本王家夫妻以為這又會是被兒子精神折磨的一天,可誰想今天的王鵬舉竟然十分安靜。
等到王家夫妻將飯菜端上桌子後,王鵬舉便一言不發的抱著碗大口吃起飯來。
王家的夥食還算不錯,王家父子兩個的碗中都盛著滿滿一大碗乾飯,王鵬舉的碗裡更是被放了一隻蛋。
見到平日裡眉飛色舞同自己炫耀的兒子,忽然變得沉默寡言,王家夫妻相互對視了一眼,顯然也是看出了兒子不對勁的地方,卻又不敢開口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