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明!
吞明0810賣首級他整理了一下大氅,借著整理大氅的機會理清了思緒,說道“劉賢弟,此時你拿出這些首級到底有什麼打算呀?”
王樸可不相信劉佩拿出這麼多首級來沒有什麼特彆的想法。這些首級按照曆年來大明對後金作戰的情況來看,這一千多顆首級恐怕直接能讓劉佩直接得個侯爵的爵位!而劉佩沒有將這些首級直接送到朝廷去,那就是說明他另有打算。
劉佩嘿嘿笑了兩聲,說道“大人果然慧眼如炬!不過現在天氣寒冷,大人不如到下官帳中喝杯熱茶如何?”
王樸當下點頭說道“好,好,就聽賢弟的安排。”
王樸和劉佩當先,侍衛們隨後向前營走去。這時候王樸才恢複了一個軍人的敏感。他盯著道路兩邊整齊而且鴉雀無聲的帳篷,還有一隊和他們交錯而過的巡邏隊,感慨的說道“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懷疑賢弟如何讓拿出這麼多首級,現在看來賢弟的士卒果然是雄壯啊!就拿剛才那隊巡邏的士兵來說,精氣神兒就很飽滿啊!”
劉佩笑眯眯的說道“那是自然,這些家丁都是我用家傳的秘法訓練出來的!”
王樸眼睛一亮,說道“家丁?看不出賢弟家中倒是豪富啊,能養得起這麼多的家丁!不過他們看起來似乎比我的家丁要再差很多啊!”
王樸這話不是在白說,他身後的親兵都是他的家丁。而且這些人一看起來就是身高體壯,武藝超群之輩!大家都是行伍之人,大致一看就能知道底細。要是單對單,劉佩的這些士兵還真不是王樸身後家丁的對手。
其實曆朝曆代都沒有家丁的說法。即便是有,也隻是當做親兵來使用。可是到了明代這裡事情就有了變化。
明太祖為了防止軍隊叛亂才設立了衛所製。讓士兵們平時耕田,戰時從軍。所以就將軍將手中控製的軍隊人數降到了最低,減少了叛亂的可能。
但是這種兵不知將,將不
知兵的情況就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所以軍將們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平日裡多養家丁。等到戰時這些家丁就可以統禦衛所裡出來的士兵。
他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好的政策也會慢慢變味!家丁慢慢的就變成了徹徹底底的私軍!遼東李家為什麼受猜忌,還不是因為他蓄養了八千家丁!
而且在當時養一個家丁可不是那麼好養的。這些家丁每日裡隻做一件事情,就是打熬身體,勤練武藝!
正所謂窮文富!想要練好武藝,不僅要吃的跟得上去,每日總要油水足足的,還要再配合著藥材鍛煉。而且還要給他們解除後顧之憂,這才能讓這些家丁忠心不二!
就拿吳三桂救父時率領的36名家丁來說,吳三桂為了籠絡他們,每人給了一個小莊子不說,平日裡也是賞賜不斷,這才換來了這些家丁超強的武力和耿耿忠心!甚至可以說,這些家丁就是主將的第二條命!
劉佩聽了王樸的話,淡淡的說道“大人說的是!不過有一點大人卻沒注意。您這一個家丁或許能壓製我的兩三個家丁,但是三個以上恐怕大人的家丁就不是對手了。而這樣的家丁我有三千人!”
王樸聽完有些愣住了。他忽然覺得這也許是另一種養軍的手段。但是王樸此時可沒有心情和劉佩討論家丁優優劣的問題。他更關心的是那一千多顆首級。
到了劉佩的帳篷裡麵,侍衛放下火盆,很快就讓帳篷裡溫暖起來。王樸脫下大氅,接過侍衛遞過來的茶水說道“劉賢弟,你現在可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了?”
劉佩緩緩的說道“大人,您覺得我若是將首級都送到朝廷,朝廷會給我什麼樣的封賞?”
明朝封爵和前朝有不同,最初列爵是五等。用來封功臣外戚。後來去掉了子、男二爵,隻留公、侯、伯三等,並定製“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爵位分兩種,一是隻授終身,二是可以世襲。世襲與否以軍功大小而定。公、侯等爵位的還將賜予鐵券,以示其功勳卓著,皇恩浩蕩。
與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隻有爵號和食祿,井無封邑。明朝初期,其開國統治者明太祖朱元璋將封爵標準定為“非社稷軍功者不得封”,並在其法律《大明律》中明確規定“文官不許封公侯”。
但到嘉靖時期,由於軍功冒濫現象嚴重和武官地位低下,重文輕武體製建成,逐漸出現了武官難封的現象,甚至有部分勳臣以武職封爵為恥。
王樸聽了劉佩的問話,目光閃動的說道“嗯,恐怕最低也是個侯爺了!”
劉佩點頭說道“是啊!大人應該想得到,我這一千多顆首級若是送上去會引起多大的轟動?到時候隻怕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呀!”
王樸一聽笑了,說道“賢弟果然好心思!賢弟你能想到這一點,那日後的官路就穩得很啦!實不相瞞,這次咱們這場仗輸的太慘了!各方人馬都是死傷無數!若是賢弟將這批首級呈上去,聖上固然是大喜,到時候隻怕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麵上無光啦!”
劉佩接過話頭說道“就是因為如此啊!再加上我在朝中素無根基,就算是報上去,恐怕這消息也未必能成送到禦前。”
王樸沉思片刻搖搖頭說道“送到禦前倒是肯定能送到,因為這麼大的功勞沒人敢攔!隻是到時候這功勞就未必是你的了!”
劉佩附和說道“沒錯啊。恐怕大人還有一句話沒說吧?我來替您說,到時候隻怕是我這條性命也不是我自己的了吧?”
王樸聽了嘿嘿直笑並沒有答話。劉佩也不追問,直接自顧自的說道“所以啊,我打算將這批首級賣出去,一方麵下官能得些實利,犒賞一下家丁;另一方麵也是和大家結個善緣,好教大家捧捧下官,讓下官能夠借此高升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