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戎虜進犯分州,
郭子儀派遣其長子,朔方兵馬使郭曜率領精銳部隊急速馳援鄰寧,與分寧節度使白孝德閉城拒守。
仆固懷恩的前鋒來到奉天,在城外挑戰。
諸將請用兵擊之,
郭子儀卻製止他們,說道‘客軍遠來,深入我境,其利在速戰,吾等不可輕出與之爭鋒。’
又言‘此皆吾舊部,深知其情。
若緩之,其眾必生異心而自離;若逼之過急,則反激其鬥誌。
一旦交戰,勝負之數難以預料。
今有敢輕言戰者,斬!’
郭子儀等人固守城牆以待之,賊軍果然不戰而退。
仆固懷恩第一次叛亂,就這樣被粉碎了。”
“然而好景不長,
永泰元年(765年)八月,
仆固懷恩因不甘心之前的挫敗,再次策劃反叛。
他勾結吐蕃、回紇、吐穀渾以及山賊等,集結三十萬大軍浩蕩南下。
他們先是出兵侵掠同州,
計劃從華陰進攻藍田,
意圖直取長安,京師再次震恐。”
萬界空間的觀眾們看到這兒,不由得議論起來,
“這種時不時的驚嚇,心臟不好的人怕是承受不住啊!”
“真沒想到,大唐竟是如此多災多難。”
“若非有郭子儀一直守護著大唐,唐朝或許早已不複存在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是啊!唐末啟用了太多異族人,這是取亂之道啊!”
“……”
視頻繼續播放道,
“麵對危情,
代宗急忙召郭子儀從河中歸來,
命他屯兵於長安北麵的涇陽城,以抵禦逼近的敵軍。
郭子儀率領的軍隊僅有一萬餘人,
被敵軍重重包圍在涇陽城內,形勢嚴峻。
麵對困境,
郭子儀命令部將四麵堅守城池,
自己則親率騎兵在城周遊動,偵察敵軍的動態。
就在這時候,仆固懷恩卻在行軍途中暴病而死。
失去首領的敵軍如同一盤散沙,分營紮寨,各自為戰,一盤散沙。
郭子儀得知消息後心中暗喜,
但敵眾我寡,這仗依然還是不好打。
特彆是回紇人,
他們的士兵驍勇善戰,數量又是唐軍的數倍。
不可一世的回紇王甚至曾經不要了的自誇道
‘威風凜冽氣昂昂,塞外稱雄無人言;
鼓角聲高催戰馬,諸蕃兵力我為強。’”
“雙方兵力相差太過懸殊,
硬拚的話,恐怕會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怎麼辦?
一向足智多謀的郭子儀,自然不會乾傻事,
他決定放棄力敵,選擇智取。
郭子儀先是派自己的得力牙將李光瓚,前去回紇大營遊說。
回紇王得知李光瓚是郭子儀派來的時,他疑惑地問道
‘郭令公還健在嗎?
仆固懷恩說天可汗已經拋棄四海,郭令公也已早已謝世,中原已經沒有主人,
所以我們才跟隨他來到這裡。
如果郭令公還在世,我們希望能先見他一麵。’
郭子儀深知,
隻有爭取到回紇與唐軍聯合,集中力量對抗吐蕃,
才能確保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最終勝利。
錯過這個機會,戰爭的勝負將難以預料,京城的安危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因此,郭子儀當機立斷,決定親自前往回紇軍營進行交涉。”
“郭子儀決定前去見一見回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