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
“我的陛下啊,慎言,慎言啊!”
皇宮大內,在小劉協身邊勸諫之人竟然不是太監,而是一個絡腮胡的中年男子。
此人名曰董承。
沒錯,就是後世大名鼎鼎衣帶詔的策劃人,漢獻帝的第一任老嶽父。
不過,現在他還並未把女兒嫁給劉協,隻是剛剛有所動議。
董承心在之所以會在宮中劉協這裡,乃是因為他特殊的身份。
他出身於牛輔部曲屬董卓麾下,又與劉協有著親戚關係。
昔日一心想要扶持劉協登基的董太後,便是董承親姑姑。
也正是由於有著這一層關係,董卓便讓董承負責監視大內。
然而,這董承也是個滑頭。
他雖然是董卓麾下,但進了宮後他當即便向劉協獻上忠誠,表示自己是皇家的人,要儘其姑姑未竟之事,扶保皇帝。
劉協雖然為人還算靠譜,但畢竟年紀太小,才隻是一個不到九歲的孩子。
他在這舉目無親的當下見到了一個親戚立即是兩眼淚汪汪,當下便對董承信任有加,幾乎將其視為自己的心腹。
以至於,連這種話他都敢說出口。
也不知是童言無忌還是不知死活。
董承雖然心裡覺得好笑,但還是感到一絲感動。
“陛下,你的心情臣很理解,但董卓勢大,這宮牆之內句句都需小心,不可妄言,更不可讓那些有心人聽了去。”
“便是退一步說,董公殺弘農王也是為了陛下的皇位。”
“那弘農王到底也是正經登基當過皇帝的,留著一天便給大臣們一個作亂的理由。”
“朕知道,可朕真的不甘心。”
劉協用衣袖擦了擦眼淚,倔強地說道:
“皇兄待我一向不薄,從無過錯,不該有此大難。”
“況且那董卓今日敢殺我皇兄,明日又未嘗不敢殺我?”
“他的心裡,哪裡還有一點對皇室的忠心可言?”
董承聞言眉頭一挑,他沒想到自己這個未來的女婿竟然小小年紀就能看的如此透徹,果真是有明君之相啊。
不過再轉念一想當今形勢,他又苦笑一聲,蹲下身來,目光與劉協平視,說道:
“陛下所言不錯,臣跟隨董卓日久,知道此人狼子野心,視人命如草芥,對皇室更是毫無敬畏之心。”
“但是此人也並非沒有弱點,其傲慢自大,一朝得勢便得意忘形,陛下此時正該隱忍不發,勿與他產生衝突,保全性命,以待時機才好。”
劉協聽後,眼中閃過一抹不甘與憤怒,他緊握著拳頭,指甲幾乎嵌入掌心,卻仍倔強地說道:
“朕乃大漢天子,豈能向那賊子低頭?”
“他殺我皇兄,戮我子民,如今更要朕自棄宗廟隨他跑去廢都長安。”
“朕不甘心,一百個不願意!”
董承見狀,雖然能夠理解,但卻也隻能無奈搖頭,多加安撫,言說會找機會聯絡朝中反董勢力,伺機拯救陛下。
這倒還真不是董承在這糊弄劉協,而是他真的有了此心。
原因嘛,也很簡單。
正所謂一筆寫不出兩個董字,董承在董卓集團其實也是頗有地位的,時人常把他和董旻、董璜並稱,稱其為卓之鯁毒,也就是最死忠的那些敗類。
不過,董承自己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實際上不想和董卓綁的太死,尤其是這次了解到伊闕關之戰後更是如此。
董卓這次敗的實在是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