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開道:“那個工程師,是把自己在新屯村遇上的事情,當成案例講給了學生。不過,他並沒講得太詳細。”
他說,乾我們這一行,原則上是選取最佳路線鋪設鐵路。但是,有些地方你卻不得不改道。尤其是在野外作業碰上了墳,墓,廟,林,洞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不然的話,施工隊按照你設計好的路線施工,很有可能會遇上生命危險。你本身也可能受到牽連。
我在新屯村的時候,就遇上過一個似墳非墳,似墓非墓的東西。
對於我們今天日常使用來說,“墳”和“墓”沒什麼區彆,墳就是墓,墓就是墳,合稱“墳墓”,都是過世的人安葬骨灰的地方。所以我們清明的時候說去“掃墓”,其實也就是“上墳”,二者之中隻是有細微的雅俗區彆,實際含義是一樣的。
但是古時候並非如此。墳就是墳,墓就是墓。
按照古時候的說法,墳通常是指在地麵上有土堆或石頭壘成的地方,用於安葬死者遺體。而墓則是指穴地為墓,即地下部分,通常沒有地麵的土堆。墳多用於平民百姓的喪葬,形式簡單樸素,有時會在墓地中留下一塊石碑或標識。相比之下,墓則多用於貴族和皇家的喪葬,常常具有墓碑、墓誌等紀念性的建築結構,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和身份象征。
所以,盜墓這行裡才會有“墳為民,墓為王;墳有識,墓無標;墳顯靈,墓藏凶。”的說法。
當年,我在新屯村遇上的那個地方,你說它是墓吧!地下部分並沒有形成墓葬的規模。你說它是墳吧!地麵上也沒有明顯的墳塋。
當時,我雖然沒敢下去看裡麵的情形,但是,大致上卻看見那
我知道,那不是我能碰的東西,就去找高手幫忙了。
要是,你們以後遇上這類事情不用慌,遇上墓,就直接上報,自然有文物局的人過來收拾局麵。要是,遇上了動不了的墳,那就是找民政局殯葬科的幫忙,他們專業平墳的人,就算自己應付不了,也能找到高手助拳。
那次,我就是找了殯葬科的人。
那人來了之後,跳進墳裡看了好半天,出來告訴我:“你這鐵路線改道吧!
“你把橋墩往邊上挪挪,隻要距離地下那東西三米開外的地方就可以施工。”
其實,這種結果對我來說,就已經相當圓滿了。
我們的目的是修鐵路,不是要斬妖除魔或者探尋古墓,能把鐵路修好,就不要對那些東西好奇,有時候,好奇心重也是一種不好的毛病。
葉開說到這裡停了下來:“君子安目前了解到的就這麼多,他現在正在聯係當年那個管殯葬的人,試試能不能找到更詳細的資料。”
“不用了!”我擺手道:“等他們來消息,不如我們自己動手。”
我看了看表道:“時間上差不多了。葉開,你先紮五張引魂幡。一會兒,咱們兩個去橋墩子
“記住,就算外麵的天塌了,你們也彆離開屋子。保護好她們的安全才是第一位,其他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