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小七!
趙家的人和柳家村的人對峙著,兩邊的人各說各的理,眼看就要在醫館門口打起來,這時突然有一個乞丐走出來站到柳大河身邊“昨天的事我親眼見到了,這位大哥趕著牛車到了戲園子門口,正打算扶老太太下車,老太太突然就發病了,吐著吐著就暈倒了,把牛車上漂亮的新櫃子都吐臟了。”
說話的乞丐十來歲的樣子,頭比平常人大些,穿的衣不蔽體,卻站得筆直,看著倒有些說不出來的氣勢。
趙家老大上前推了乞丐一把,將乞丐推得趔趄一下差點摔倒,趙家老大嘴裡嚷道“你誰呀就這樣冒出來,誰知道你是不是那鄉下漢子找來的托?”
阿福要上前幫小乞丐,小七攔住阿福“讓我來。”
小七走到趙家老大跟前“你冤枉我爹,你是個壞人。”說著小七抬起腳輕輕地踢了一腳,趙家老大立刻嚎得跟殺豬一樣,邊上的人覺得趙家老大真是誇張,不就是被小孩子踢了一下嗎,裝得好像很痛一樣。
孫郎中暗暗替趙家老大捏了把冷汗,那孩子跟普通孩子能一樣嗎?大人也沒她那麼大的力氣呀,趙老大的腿肯定很痛,不會就這樣廢了吧?誰讓你冤枉人家爹的,看吧,報應這麼快就來了,果然壞事是做不得的。
乞丐轉了一圈,對著周圍的人道“我不是托,我經常在戲園子門口乞討,乞丐們都叫我大頭,你們當中很多人應該都見過我吧,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守在戲園門口的,因此昨日我才能看到那一幕,這位大哥是個好人,我不想好人被冤枉。”
看熱鬨的人基本上都是鎮上的,很多人都見過這個大頭的乞丐,聽到大頭的話很多人點頭應是,然後眾人一起指責趙家訛詐老實人。
“這老太太是老毛病了,住在趙家附近的人都知道。”
“五十兩在鎮上都能買個小鋪子了,趙家這是想靠著趙老太太發財呢,聽說這人是好心才順帶了趙老太太一段路,以後大家做好事前一定要多多思量呀。”
“咋能訛人家鄉下人五十兩銀子呢,這鄉下人也太可憐了。”
柳家村來的人可不少,就怕被人說以多欺少,才想著先講道理的,既然道理已經講好那就好辦了,族長帶著村裡的年輕人去趙家拉牛車。不用賠五十兩銀子了,柳大河吊著的一顆心徹底放了下來,他吃了孫郎中開的藥後燒差不多退了,整個人看起來精神了很多。
柳大河帶著家人對著大夥鞠躬道謝“今日多謝大夥了,多謝大夥了。”
牛氏想起昨天柳大河說幫趙老太太付了三百文的藥錢,就對趙家人道“老太太看病的三百文錢得還給我們。”
趙老太太聽了這話,往地上一躺又暈了過去,沒人知道她是真暈還是假暈,趙家人哭天搶地上前去扶老太太。
牛氏小聲對村裡人道“那三百文錢看起來是要不到了,咱們趕緊回去吧,回頭趙家人怪我把老太太氣病又要訛我家銀子。”
於是柳家村人嘩啦啦離開了鳳凰鎮。
回到家裡,柳大河就和牛氏商量“村裡人這次幫了大忙,你看我們要不要請村裡人吃頓飯表示一下謝意。”
牛氏“請客要花很多錢,咱家現在沒錢暫時先不請客,你把今天去鎮上幫忙的人家都記下來,等年前我多做些包子每家送上一些。”
柳大河點頭,在心裡默默記下今天幫忙的人家,他想到如果自己識字就好了,就對牛氏道“我隻識得幾個字,還是鎮上木工店的老掌櫃教的,等咱們有錢了,送阿福去學堂吧,就算考不上秀才多識幾個字也好。”
牛氏點頭讚同,如果阿福能考上秀才舉人以後做大官那真是更好了,他們家就不用像這次一樣被彆人欺負了吧。
柳大河年前還有最後一家的家具要做,做完送去就可以休息了。
小七和阿福都很懂事,每天都幫著乾些力所能及的活,打磨、刷桐油這些活她們都是做得來的,全家人齊心協力終於在小年前麵一天完工了。
柳大河再次花錢雇了村長家的牛車,把家具搬上車,準備出發。
小七有些不放心,就道“爹,我力氣大,可以幫著搬家具,我和你一起去吧。”
牛氏也不放心,這次的家具要送的地方叫桃溝村,比鳳凰鎮還遠,到了鳳凰鎮再往固縣方向走十幾裡才能到,路上萬一再出個啥事,年還要不要過了,於是牛氏也說“這次我必須得跟著去才放心。”
柳大河“乾脆阿福也去,咱全家一起,等送完家具回到鳳凰鎮上,把年貨辦一辦回來就好準備過年了。”阿福高高興興地跳上了牛車。
他們一路順順利利到達了桃溝村,主人家對柳大河的手藝很是讚賞,結了賬之後還特地給小七阿福包了小紅封,每個小紅封裡都有八文錢呢。
牛車出了桃溝村小七兩人就把紅封遞給牛氏,牛氏滿心歡喜地收起錢,對兩個孩子道“等下到鎮上給你們買點心吃。”
阿福“我要吃缸貼子。”
缸貼子就是燒餅,鳳凰鎮有好幾家賣燒餅的,其中一有家匾額上寫著缸貼子三個字,這家做的燒餅不是圓的,而是方形的,而且是放到缸裡烤製的,相傳以前皇帝微服私訪吃過這家店的燒餅之後讚不絕口,親手寫了缸貼子三個字,店家就找人刻成了匾額掛在鋪子前麵,缸貼子燒餅在鳳凰鎮是極有名的。
小七聽哥哥提到缸貼子,饞得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我也要吃缸貼子。”
今日還算順利,牛氏心情還過得去,就對兩個孩子道“行行,都給你們買。”
誰知牛氏的話說完沒一會,他們就遇到了攔車的人。
這次攔車的是個年輕男子,他跛了一條腿,一瘸一拐擋在車前“帶我去鳳凰鎮,我會給錢的。”
牛氏僵著臉道“不行,我們絕不帶人。”
年輕男子“我家有錢,等到了鎮上,我給你們銀子。”
牛氏“不行不行,給金子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