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小寶覺得有求必應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這樣會使得自己始終是單方麵的付出。
慢慢的就會讓劉主任忽略自己的價值,並且還會讓他產生過高的期望,這一點可能會被有心人利用,對方會覺得你所做的是理所應當,也不會給予你相應的回報。
這兩天大舅媽和周玉梅領著孩子們去幼兒園的時候,他沒有再跟著去。
他說自己要在家準備一些資料,過幾天去深市。
他這兩天確實在看書,重生之前他重病住院,妞妞在醫院伺候他的時候,拿過來了不少書。
因為當時醫生告訴過他,在恢複期間儘量遠離電子設備,也就是手機和電腦。
但是人一旦真的空閒了下來,就會想東想西的。
於是妞妞就讓她的丈夫,去二手舊書攤,買回來了一堆紙質的刊物。
用於苟小寶無聊的時候打發時間,這堆書裡麵就有一本關於股票方麵的書。
這不是一門專業的股票論證的書,而是一本自傳體的作品。
作者是一名深大曾經的退休老師,作品中講述的是他利用閒暇時間從國內第一隻股票進行了購買,風風雨雨,起起落落30年,到了最後退休依舊還是得依靠退休金,股市中幾十年的拚搏並沒有讓他得到了財富自由。
重生前苟小寶隻是看了幾眼,就撇到了一邊不再理會。
可是現在苟小寶卻視若珍寶,除了他自己之外,沒讓第二個人看到過這本書。
苟小寶看這本書不是想學習炒股的技巧,這些東西對他絲毫作用都不起。
他不想看這本書中所介紹的炒股牛人,他最主要看的就是書中提到的每一隻股票,整個的運勢圖,也就是時間節點圖。
以苟小寶的眼光來看這本書其實寫的挺垃圾,說它是一本書,其實可以歸納為這是一本記事的日記。
也就是說從作者購買了第一張股票開始,一直到了他30年以後,徹底的清空了自己的賬戶,決定以後不再碰觸股票為止。
這本書的前言中也提到了,作者寫完了這本書,用了一年時間四處投稿,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家出版社願意搭理他。
最後還是那些和他曾經一起最早炒股的幾位朋友,每人幫他出了一點錢,才讓這本書出版了。
但是到了最後成績依舊不太好,印刷出來的五千本書,後來被這些老板平分了,分給了自己公司的下屬。
因為在書中他們的名字也多次被提起過,他們當年幸運的,都在股市中淘到了第一桶金。
他現在默默記錄著書中所提到的“深市老五股”,他們當年售賣的時間、數量以及轉換的時間,配股的時間以及數量。
這幾隻股票會在什麼時候進行攀升,什麼時候又會進行調整,他們所處的周期時間段是在什麼時間內。
最重要的就是在牛市和熊市轉換的關鍵時間點,自己如何做出抉擇。
這本書的語句多多少少有些顛三倒四,股票的術語卻是層出不窮。
最後苟小寶把這些都跳了過去,直接去看作者描寫在哪個時間段股民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