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五十三節鴻基站的消息
海南島不出絲製品――這是荷蘭人最喜歡的貨物。司凱德想,或許我們也能效法荷蘭人,搞中間貿易。從大陸大規模的進口絲織品和瓷器,然後銷售給荷蘭人。荷蘭人一直苦於鄭芝龍對沿海貿易的嚴密,因為壟斷鄭芝龍銷售給荷蘭人的絲織品價格非常貴,無法滿足荷蘭人賺取超級暴利的欲望。
如果由我們來銷售給荷蘭人呢?司凱德想到了這個主意,隻要價格稍稍便宜一些,荷蘭人就會到臨高來采購絲綢。或者直接讓他們去三亞港進行交易。
當然了,考慮到實際上大明本身對香料的需求也非常大,讓荷蘭人運來香料也不失為填補臨高出口物資不足的狀況。荷蘭人自從用暴力壟斷了摩鹿加群島的香料出口,銷售的香料價格就非常的昂貴。不過,鄭芝龍等人尚且願意接受荷蘭人的香料作為貿易品,顯然販賣到大陸上的利潤依然是可觀的。這筆利潤我們也可以賺麼!
司凱德拿著鉛筆在紙上又塗又抹,想著怎麼逼迫荷蘭人簽署一個不平等條約,如何能夠使得條約的內容儘量對己方有利。逼近明天檢疫期就要結束了。
他正在傷腦筋的時候,電話又一次的響了起來有人報告,鴻基站那邊發來電報了。
“商站在鴻基遭遇土匪襲擊!”電話裡的聲音急促道。
“什麼?!”司凱德不由自主的叫了起來,在門外時刻聽候吩咐的女秘書立刻推門進來,司凱德衝著她揮了揮手,讓她出去,“怎麼回事?有人員傷亡沒有。”
“具體情況不清楚,電報上說目前商站安全,土匪已經被擊退。”負責交換情報的土著辦事員緊張的在電話裡說道。
“馬上把電報送上來。快!”司凱德最擔心的就是鴻基站的安全――要知道開發鴻基是他竭力主張的。萬一鴻基鬨出個好歹來,比如貝凱被猴子們殺了或者捉去了,他這殖民貿易部部長以後就彆想再連任了。最多以後就一直當殖民和貿易部的首席秘書了。
電報立刻就被一路小跑的辦事員送了上來,司凱德抓過一看,上麵的字句寥寥無幾。比辦事員口述的多不了幾個字。
“這算屁個電報!什麼也沒說清嘛。”司凱德抓狂了,“快,發電詢問鴻基站的具體情況,要不要立刻增援?”
司凱德連珠炮一樣的發布著指示,隨手又抓起電話“接海軍軍令部!”
貝凱在亞龍灣已經度過了將近二個月的時間。
這二個月裡,他第一次真正的當家作主,脫離了直接領導的指揮――一開始還真有些不習慣,但是時間久了之後他愈來愈進入角色了。
最初的一周是最難敖的。他待在一個土圍子裡,身邊是30個海兵、1個生活秘書和5個俘虜。這生活秘書當初沒搖到c級以上的號,原本以為買c級總沒什麼問題,結果慢悠悠的去“看貨”時才苦逼的發現c級早給買光了,連d級都所剩無幾。貝凱也就抱著聊勝於無的態度買了一個還算看得過去的。總算生活秘書都經過專門的調教,比起檢疫營出來的女歸化民顯得可人一些。
在這荒無人煙的海灘上,能夠看到的除了36個人之外,就是外麵的草莽從生的荒山野嶺。雖然亞龍灣的風景如畫,但是在貝凱看來一樣的讓人覺得猙獰――不止一次的,他打量著嚴茂達臨走的時候留給他們的一條繳獲的海盜漁船,估摸著萬一有情況這條船是不是安全的把他們帶到海陽去――橫渡北部灣他覺得有點懸。
鎮南號原本說三四天就回來,實際上等了整整一周。張大疤拉的帶著鎮南號回來讓貝凱安心了――這個老海盜對越南的情況很熟悉,而且手裡還有了這麼一艘戰力不俗的大船,一般的盜賊和海匪不足為懼了。
鎮南號從海陽運來了許多大米和日用雜貨,還給他運來了一百多名麵色枯槁的北圻農民。這些都是因為被北朝的橫征暴斂和征兵逼迫的逃亡的農民,嚴茂達用很低的代價就把他們全給招募來了。
這批北圻農民和五個海盜俘虜就成了鴻基煤礦的第一批礦工了。貝凱現在倉庫裡有足夠的糧食、工具和建築材料,當即就在鴻基展開了大規模的建築工程。
貝凱組織礦工們在棱堡之外另外設立的一個勞工營地。住處是簡單的半地下的窩棚。外麵再挖了一道壕溝作為簡單的防禦措施。
礦工們馬上就投入到貓屎一號礦的挖掘中去了。每個工人用貝凱發給的工具挖掘,挖出來的煤裝在簍子裡用紫電手推車運到海邊,堆在碼頭旁的空地上等候運走。雖然嚴茂達沒有指示他立刻開始挖煤。但是貝凱認為如果能讓第一艘來自臨高的船隻不空載的回去,對提高自己在元老院中的聲望值有很大的好處。
貝凱發現一個礦工用簡單的鐵工具每一個小時就能挖50公斤並且用背簍或者小推車搬到堆場去。即使一個礦工每天乾10小時。每人每天的產煤量可以達到半噸。
又過了一周,航運公司的二艘運輸船來到了鴻基。除了運來了更多的建築材料和工具,還運來的一百名歸化民勞工。這批勞工將作為鴻基站核心力量使用。除了基本的力工之外,這批人中間還有少量經過培訓的文書、衛生員和一些技術工人,包括鐵匠和木匠。
工人翻了一倍,事情做起來就更快了。工人們用預製件建造起來了木製棧橋。原先的土圍子也被擴建――環繞土圍子修起了第二道土堤岸和壕溝。新得土堤圈占的麵積大為增加,形成了一個所謂的“外堡”。歸化民工人的住宅、行政設施和倉庫等等建築設在外堡內。從船上還卸下了6門24磅大炮,歸化民工人也全部裝備了民兵的標準套件頭盔、標準矛和砍刀,使得貝凱的安全感大為增加。
航運的船回程的時候裝走了一百多噸無煙煤,數量雖然少,卻有很大的象征意義。司凱德拿著這件事在執委會會議和元老院大吹特吹。消息還上了《臨高時報》。貝凱接到這些消息之後有喜有憂這下自己非得在這裡“產煤報國”了。
有了歸化民工人和土著管理人員作為骨乾,貝凱重新整理的工作流程。歸化民工人立刻開始著手修建一條輕型小鐵路。從煤炭堆場一直延伸到貓屎一號礦坑。上麵運行的是從臨高運來的礦石鬥車。礦工們現在分成小組工作,效率大為提升一個3人小組使用鐵鏟挖煤,能很快的裝滿200kg載重的鬥車。而一個人就能能迅速的把這車煤弄到堆場去。有3個鬥車工和3個鐵鏟工。以一天10小時工作量計算可以得到7~8噸煤。平均每人包括歸化民工人在內,大約有二百人在礦上工作。每天的出煤量可以達到250噸以上。這個出煤量已經足夠讓航運開通運煤專線了。瓊海煤這艘大船終於做起了名副其實的工作,成為運煤專用船。
煤炭運量的激增,使得煤炭在鴻基的裝卸又成為瓶頸問題。瓊海煤很快運來了蒸汽機、鍋爐和鬥式提升機。接著,為了給工人們供應乾淨的飲用水,又送來了大型的固定式濾水器。
接著更多的歸化民工人被送來――鴻基的開發猶如滾雪球,規模擴大之後,各方麵對人力的需求就開始冒了出來。需要有人修築房屋、建造軌道、維護機器設備、裝卸貨物、甚至煮飯……到1631年的2月底的時候,鴻基的勞工人數已經擴充到600人。其中200多人為歸化民,其他是從北圻本地招募來得。許多不堪稅賦和兵役壓榨的百姓紛紛從海陽的招募站被送到這裡,也有人是聽說了消息之後自己翻山越嶺的過來的。
不斷增加的北圻當地的礦工及其家屬們很快就在外堡之外形成了一個簡陋的聚落。聚落用一道壕溝和頂部削尖的竹籬笆環繞起來作為保護。在礦工聚落和外堡之間,是一條煤渣和煤矸石鋪成的便道,便道旁合作社開設了大型食堂――為了提高工人的效率,充分利用勞動力,讓他們自己做飯顯然是浪費時間;較為高檔的食品酒類的小飯鋪、合作社商店裡麵銷售各種商品――礦工數量的激增吸引了商業部門,李梅親自到鴻基來按照在南寶模式在鴻基站開辦合作社分店。除了銷售各種商品,代辦彙兌業務。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推廣流通券的使用。
在鴻基堡、礦工聚落的另外一個方向,還有一個小型的聚落。那裡專門住從當地招募來得新人――這是鴻基站的檢疫營。住在檢疫營的人免費享受夥食,他們的工作則是修路。以確保不和其他礦工發生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