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關於分級製度這事。
總局很快給出了答複,不僅出麵接受了采訪,後續還給出了文字通告,意思十分明確:
“國內電影行業目前發展順利,每年都在高速增長中,經過各部門領導慎重考慮,認為分級製度並不比審查製度更適合國內電影,所以此事暫時待定。”
通告一出來,圈內、網上議論紛紛,網友們倒是無所謂,畢竟大家都習慣了。
可帶頭的那群導演,卻失望異常。
“這次電影局回複速度,不是一般的快啊。”
“分級製度確實不適合國內,內地還是主流媒體操控著新聞報道啊。”
業內許多人一開始就沒抱太大的期望,但電影局的公告,還是狠狠打擊到了整個行業的積極性。
顧煒看到宋戈發來的消息,也了解事情的具體情況。
說實在的,這個結果,圈裡隻要有腦子的人,差不多都能預料到。
分級製度算是徹底結束了,估計之後也不會再被提起,畢竟國家不允許啊。
不過說實話,分級製度沒通過算是有好有壞吧。
好的地方,是避免許多屁股不正的導演,瞎拍亂拍。
壞的地方,就是很多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真人真事,也被限製在內。
……
關於斯皮爾伯格的邀請,顧煒第一時間和國內的張一謀通了電話。
對於能去戛納參賽,國師自然是樂意的,可唯一的問題就是怕電影剪輯成片的速度趕不上。
“師弟,未必能來得及,今年的戛納有點早啊。”
聽到這話,顧煒沉思了一會兒。
是啊,今年的戛納電影節為了避免與第八屆歐洲議會選舉存在日程衝突。
不僅頒獎典禮時間提前一天,包括開幕式、入圍影片選拔時間都有所提前。
在倆人的計劃中,《寄生蟲》除了衝奧,肯定也會去歐洲三大之一先試試的,原本打算是衝一下威尼斯的。
雖說原時空裡,《寄生蟲》拿下了戛納金棕櫚,但是現在改成內地拍攝,影片暗喻、諷刺有所減少,顧煒也沒法保證去到戛納就能順利的拿下大獎。
但是斯皮爾伯格這個邀請顯然有點打亂了他的計劃。
“顧,我們願意為你和張保留最後一個名額,隻要在最後的截止時間內送到即可。”
麵對誠意滿滿的這番話,顧煒當時頭腦一熱,就答應下來,可如今張一謀這麼一說,顧煒才覺得答應的有些倉促。
“要是當時多考慮下就好了。”顧煒心裡暗暗後悔道。
“師兄,最遲四月底能把成片剪輯出來嗎?”
今年戛納電影節是月日開幕,這個時間點已經是最後一批參賽電影審核截止時間了。
“行,那我爭取一下。”
既然顧煒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張一謀自然不會拂了他的好意。
兩個月多一點的後期時間,確實有點趕,但是張一謀心裡已經暗下決心,大不了邊拍邊做前期的剪輯。
“師兄,也不用太辛苦,真要是趕不上,我相信斯皮爾伯格也會理解的。”
…
和張一謀商量結束後,顧煒左思右想,還是覺得應該提前和斯皮爾伯格打聲招呼。
他是怕對方直接說漏嘴,跟媒體記者一爆料,說顧煒公司有部電影要去參加今年的戛納。
結果中間出了變故,到時候顧煒可就兩頭不是人了。
“嗬嗬,顧,還是那句話,截止到最後一刻,你可以隨時提交電影參加審核,萬一真的來不了,那隻能說是戛納的遺憾。”
不得不說,為了邀請顧煒執導“侏羅紀”係列,斯皮爾伯格也是煞費苦心了。
隔了沒兩天,戛納組委會就宣布,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今年月日――月日期間在法國戛納舉辦。
斯皮爾伯格將擔任主競賽單元主持,女導演簡-坎平將擔任短片評審團和電影基金會的主席。
………
國內,《泰囧》經過五十多天的公映,終於走到了儘頭。
總票房報收.億,日票房已經不足十萬,宋戈和徐爭倆人一商量,決定提前下映,反正最大的那塊肉吃到了肚子裡,沒必要非等到最後一刻。
就這樣,《泰囧》圓滿結束後,徐爭一躍成為國內首個十億票房俱樂部導演,頗有一種夢幻的感覺。
網友們紛紛感慨,前有烏爾膳、路洋、寧昊等導演,現在又多了個徐爭,星辰影視公司可謂是人才濟濟啊。
甚至有激進的粉絲表示,一部《泰囧》就票房超過十億,明年星辰影視公司可是有將近十部電影要上映,這樣算下來,單單票房這塊就能占據內地電影市場半壁江山。
這種說法確實挺讓人無語的,但相信、期待的粉絲和網友卻不少。
一時間,網上全是關於星辰影視幾大導演的話題。
不過這也讓圈內不少大導演感到憋屈和無力,尤其是《泰囧》票房大爆,這才隻是徐爭的第二部電影,而且他還是半路出家的。
同為賀歲檔電影,馮曉剛、王京等人在祝賀之餘,也有點挑撥離間的意思。
不僅僅說了不少好聽的話,還委婉暗示徐爭以後有項目,可以拿出來大家一起合作,畢竟在星辰影視公司拍一部電影,身為導演的他可分不到多少錢。
王京甚至直言,未來內地電影市場,導演投資、拿大筆導演片酬是大勢所趨。
不過徐爭也挺會做人,麵對吹捧和挑撥,表現的很低調、謙虛。
“在導演這一行,我還是個新人,未來還需要顧導、以及各位前輩的提攜和指導,而且我也是靠著星辰影視公司投資起家,短時間內不會考慮離開。”
《泰囧》下映新聞發布會上,徐爭、王寶強、黃勃三個主創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被問到了續集問題。
黃勃和王寶強不敢貿然回答,“顧導還沒通知,不過要是有續集,星辰影視邀請我們,我們也會第一時間給出肯定的答複。”
這番回答在記者看來,中規中矩,根本沒有什麼爆點。
於是記者們又把目光看向了徐爭,期待有大料爆出。
許是因為記者們期待的眼神,也許是同行和現場人員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