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爭奪席位開始的時間越來越近,極端世界也不再平靜,無數岩漿翻湧如海,一時間似乎有著驚天動地之景象,隻不過如果能夠壓製驚慌冷靜看待的話,就會感受到這世界之中的炙熱和滾燙下降了不少,看的再仔細一些還能瞧見那洶湧的岩漿邊緣,變得略微透明。
這種透明並非驚鴻一現,而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擴散範圍,漸漸有著將無數岩漿全部都變成清水的模樣,世界的溫度也在不停地下降著。
這樣的變化對於參與妖古蓮池的妖族子弟來說並不算是多麼難以理解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北海之心即將出世。
當五個席位得到歸屬,北海之心便會應運而出,整個極端世界將會變得宛若仙境,生機和靈韻充斥著每一處角落,煥然一新。
現在之所以會變成此等極端模樣,則是因為北海之心吸取了所有的養分,所以才導致這世界看上去死氣沉沉。
左朝站在一塊高聳的石柱上,洶湧的岩漿如浪潮撞擊著石柱,幾乎是與他的身體擦肩而過,離得極近,散開的漿液落在地上發出些白色煙霧,可他卻好似根本不在意,隻是微微蹙眉看著前方。
那流淌淹沒一切的暗紅之下閃爍著一點點微弱幾乎看不見的金色光斑。
這是左靈官嫡係血脈之間所特有的一種信息,他雖非左靈官一族出身,可如今早已經擁有了最純粹的血脈,甚至還要在一眾嫡係之上,所以他能夠感受得很清楚,這金色光斑是左傾天所留。
他已經追尋了一路,從一開始的密集,到現在的稀疏,並且光斑氣息越來越微弱,甚至已經微弱到了就連他都有些難以發現的程度。
左朝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所以他的眉頭始終未曾舒展過,因為擔心,也因為想不通。
抬頭凝望著極端世界的中心處,與他此刻所在之處不過相隔數百裡的距離,左朝能夠看見那裡發生的戰鬥已經激烈到了何種程度,但他並未感受到左傾天的氣息。
李子冀又自身難保,那麼誰擒住了左傾天?
以至於要讓生性驕傲的左傾天留下印記請他出手。
盯著那金色的光斑印記看了一會兒,左朝邁步從石柱上掠出,身形踩踏在雲煙之上,循著氣息繼續追尋。
他不能走得太快,因為這印記太微弱,速度稍快一分就有可能錯過感知,所以縱然心中愈發擔憂,卻也隻能這般不急不緩的行走著。
煙霧漸漸散了,左朝的雙腳覆著一層金光,就這麼踩踏在滾燙的岩漿之上,繼續朝前走。
過了大概五十裡的距離,再次見到了左傾天留下的印記,比之前更加微弱,很淡,淡到了就像隨便一陣風吹過都能夠消散的地步。
左朝站在原地,金色的官服一角落進了岩漿裡,卻沒有被燒毀,其整個人都在散發著金色光亮,腳下的岩漿瞬間被清空一片,露出了大概數十丈深的溝壑深淵。
官袍飄動,他的身體緩緩下墜到金色光斑之前,半蹲著身體伸手觸摸過去。
暗淡的光斑搖搖欲墜。
左朝閉著眼睛,眉心處生出了一道金色聖紋,射出金光落在了那光斑之上,光斑隨之消散,化作密集的光點進入到了聖紋之中,他隨之睜開了雙眼,在睜開雙眼的一瞬間看見了一個黑袍人走在最前方,另一個穿著黑白二色衣裳的人提著氣若遊絲的左傾天緩步而行。
然後,畫麵消失。
光斑上殘存的氣息也徹底消失,左朝目光冰冷,額前聖紋金光大放,身前綿延不知多少裡的岩漿河流被一分為二,他的身體化作一道金色流光爆射出去。
......
......
冥府最近一直在出風頭,天底下但凡有些驚世的消息細細一打聽全部都和冥府有關係,比如七尊者最近又插手了哪方勢力,三十六辰星的某一支出現在某處,覆滅了當地的一個勢力等等。
讓很多人提起冥府這個勢力都是直撇嘴,覺得實在是風頭太盛,而且做事情也太高調。
高調其實不是什麼壞事,比如李子冀這些年一直都很高調,可依然贏得了無數人的尊敬和崇拜,但冥府的高調卻令人厭煩,覺得似乎是世界將亂一樣。
因為二者之間的高調是不一樣的,李子冀的高調都是有理由的,而且都並非是壞事。
冥府不一樣,他們做事好像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動輒就要覆滅某一方勢力,動輒就要插手某一方勢力,而且分布天下,讓人很難摸清楚底細。
有心人細細觀察發現冥府做事看似不講道理,實則其實是很講道理的,因為他們從來不去挑釁那些勢力真正強大的宗派。
比如七尊者之一的藍尊者上個月意圖收納白雲城歸於冥府,卻剛好遇見純陽宗掌教做客白雲城城主女兒的婚禮,那一次藍尊者選擇了退避。
純陽宗掌教的實力放眼天下都數得上,能與顏先生並肩,藍尊者那天能活著離開,也是因為純陽宗掌教不想在大喜之日殺人,可饒是如此,藍尊者依然斷了一條手臂。
提起此事便讓許多修行者津津樂道,話裡話外都帶著調侃,畢竟能看到來曆神秘又不可一世的冥府吃癟,無疑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
除了這些,現在提起最多的,還是六小王。
冥府六小王不停地挑戰天底下早已經成名已久的天之驕子,然後戰而勝之,甚至直接殺死,這種方式最是簡單有效,就像當初李子冀在扶搖台上勝過木南山一樣,一夜之間名滿天下。
六小王也是如此。
人們都在猜測六小王的實力到底強大到了什麼地步,有人說最多也就是單弘毅的水平,還有些冥府的狂熱推崇者認為六小王最少也到了柯西裡,餘白的程度,甚至說不定還能和三公子之下第一人的周池過過招。
總而言之,一時之間六小王風頭無量,名聲大噪,被無數人議論。
直到其中兩位死在了顧春秋手上的消息傳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