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寒暄了一會,就看到老劉笑嗬嗬的從外麵過來了。
“楊總~”
進來以後,笑嗬嗬的打了個招呼。
楊總看著他笑道“劉老,手續辦好了嗎?坐吧。”
“哎,辦好了。辦好了。”
老劉笑嗬嗬的坐下,最後說道“楊總,這東西我可一分錢沒賺您的啊!要不是楊總喜歡我也不會忍痛割愛。”
端起麵前的茶杯喝了一口。
幾人聞言都是笑而不語。
而楊總則是不在意的笑著點了點頭“嗯,謝謝劉老了。”
“哎,不客氣,不客氣。”
幾人在那裡寒暄了一下。
沒人提來這裡乾什麼。
老劉則是看向了王青鬆,輕笑了一下,對著三爺說道“老柳啊!你這小友是塊璞玉,不過啊,還是要好好打磨打磨。”
聽到這話,三爺笑了。
這是在點王青鬆呢!
打磨什麼,一個是為人處事,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這有學問的。
還有一個自然是眼光了。
雖然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是自己一行人來了以後,王青鬆沒有被楊總叫出去,而是在這裡喝茶。
已經說明一些問題了。
楊總聞言笑了笑,隻是這笑容帶著一絲絲的其他味道。
隨後笑道“一會隔壁的交流會我就不參加了,叫幾位過來呢!也是有幾樣東西,想讓大家看看。”
一邊說,一邊站起來,向著會議桌上走去。
正是之前挑選留下來的幾個東西。
楊總對於王青鬆的能耐已經見識了,就算有些差錯,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要是真的絕大部分都對了。
那就不得了了。
幾人見狀,自然是移步去了桌子前。
三爺看著王青鬆,又看了看桌子上的東西,感覺這東西可能被王青鬆看過。
“就麻煩幾位了。”
楊總在那裡客氣了一下。
聽到這話,眾人都是笑嗬嗬的客氣著,隨後就開始看了起來。
桌子上放著七樣東西。
加上王青鬆拿走的,一共八樣。
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種。
之前看字畫的老宋,對文房四寶擅長,拿起了桌子上的筆架在那裡仔細的看著。
而同樣擅長看文房四寶,給董偉父親看徽墨的的老房,則是去看彆的東西了。
一會還要交流一下。
三爺和老劉擅長瓷器之一,自然也是看了起來瓷器。
最後剩下一位楊姓專家則是去鼻煙壺這邊。
五個人都在那裡仔細的看著。
過了很久,幾個人把所有的東西都看了一圈,都已經是一個多小時以後的事情了。
這應該是交流的環節。
但是現在沒有這個環節了,直接變成幾個人為楊總服務。
而隔壁的交流會沒了幾位專業和主場的人,也失去了一些味道。
眾人看完,在那裡低聲探討了一會。
老房最先拿著毛筆開口了“楊總,這一套湖筆是王一品齋筆莊,始創於清乾隆年間,是國內最老的一家生產和經營湖筆的專業筆莊,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曆史。
大家都知道,這筆我就不說了,他們的湖筆曆史悠久,工藝精湛,素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稱。
而且他們的工藝傳承有序至今沒有斷層,所以不管是選材和工藝上基本上看不出來太多區彆。”
說完,拿起一支筆開口說道“這幾支筆按筆種來分的話,是湖筆中的‘玉蘭蕊’,形似玉蘭花蕊而得名。湖筆製作工藝多達一百多道工序,參與的人也多,自然沒辦法留名。
但是筆杆上的刻字根據筆的質量,所刻之人的水平不一樣,這款象牙鎏金筆,肯定是出自大師傅之手,這種人數量比較稀少。
博物院裡有一款清朝嘉慶年的一款湖筆,細節上幾乎是一致的。”
幾人都是點點頭,認可他的說法。
對比的方法在古玩鑒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之一。
楊總沒說話,安靜的聽著。
過了一會,就聽到老房在那裡繼續說道“所以我個人判斷,這可能是清朝嘉慶年間的,不過……這兩支筆,工藝上倒是沒什麼區彆,但是這刻字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遲疑了一下,指著其中一款說道“這一款也是出自大師之手,但應該是有過缺失,後來補上去的,可能是清朝末年的。”
又指著最後一根說道“這一根就比較明顯了,是後仿的。”
聽到這話,楊總輕輕點了點頭。
這一套東西拿到也沒有太久,總不能所有的東西都找專家來看看。
隨後笑道“辛苦房老了。”
老房謙虛了一下“楊總客氣了。”
一個結束,那自然是其他的。
一個一個被印證了下來,基本上和王青鬆的結論差不多,有差距,年代的懸殊比較小。
但是最後一個乾隆年粉彩龍紋碗倒是有了爭議。
老劉堅持這是真的。
一部分是沒看出來問題。
還有一部分是先入為主的觀念。
認為楊總這樣的人,特地拿出來這麼多東西。
其他都是不夠年頭的。
這不合理啊!
怎麼也有幾款是真的吧!
於是這一個就被他堅持認為是真品。
三爺一開始也認為這是真的,但是想到了王青鬆來過這裡,而且幾個人又被邀請過來。
帶著一絲絲的懷疑態度。
對比所有自己見過的東西,以及細節,最後給出了兩個結果。
一個是洪憲瓷。
不過這個很快就被他給否決了。
隨後拿著東西對著老劉說道“還記得7501瓷嗎?”
這話讓老劉愣了一下,7501瓷是建國以後燒紙的一批毛瓷,也就是現代版的官窯。
當年全國各地四十多個製瓷大師接到委派,共同研製一批**占用瓷器。
7501瓷一共燒紙了12000件,成品隻有四千件。
一千多件被送往某海,剩下的被銷毀一部分,其他的都被封存了,後來改開以後,解開倉庫被分發給了員工。
流落民間的不足兩百件,加上被人使用弄壞打碎的,民間流傳的不是很多。
每一個毛瓷,那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隨後想到了什麼,驚疑道“你是說當年景d鎮的那個事情?”
三爺輕輕點了點頭。
拿起那個小碗,用手電筒對著內壁留白的地方照射了一下。
流白處看上去像是一塊玉一樣晶瑩剔透。
又輕輕彈了一下。
這才說道“毛瓷四絕,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這幾點都符合了。”
老劉看著他,皺著眉頭說道“這不能說明什麼吧?”
三爺點了點頭“是啊!我隻是說符合毛瓷的特點,不能說明清時期就做不出這樣的東西來。”
毛瓷集合的國內幾十位頂尖瓷器大師,做出來的成品,已經完全達到和超過了宋明清幾代瓷器官窯水平。
但是不能說那個時代就做不到這樣的。
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其他的都看不出來問題,那就隻有一種方法能試驗出來了。”
老劉皺著眉頭,想了想,瞬間反應過來了。
“開水?”
三爺點了點頭,對著楊總說道“能不能幫忙讓人弄一壺開水過來。”
楊總聞言自然是點頭答應,吩咐人過去弄開水。
三爺說完,看向了王青鬆,見對方疑惑的眼神。
便稍微解釋道“九幾年到兩千年的時候,有一位景d鎮的陶瓷商人,在“陶研所”的倉庫裡發現了一批素白胎
這批素白胎就是當年開始試製“**用瓷”時留下的半成品。
這位陶瓷商將其全部買下後,高薪聘請景德鎮仿古高手、按照官窯器的紋飾進行彩繪
並在圈足內書寫“雍正年製”、“乾隆年製”、“慎德堂製”和“居仁堂製”等款識,冒充古董出售,讓一批海內外古董商和收藏家“打了眼”。
注入開水而不燙手,是這批毛瓷的一個特色之一,也是當時陶瓷研究所人員給的方案。”
王青鬆聞言也明白什麼意思了。
陶瓷研究所,可不隻是單純研究民用陶瓷,還研究航空之類的陶瓷。
三爺見狀,對著楊總說道“楊總,能不能拿一個薄厚差不多大小的瓷器,試試。”
這個自然是沒問題。
隨後就安排人拿了一款差不多的過來。
比這個要稍微厚一點。
王青鬆見狀,想了一下說道“三爺,按您這麼說,這瓷器乾隆年距離現在時間很長。不是說做舊的話,你們這些專家很容易就能看的出來嗎?”
這話,讓三爺一陣的無奈。
“你說的是絕大部分普通人做舊,但是現在各種手段層出不窮,而且如果這個真的是當年那一批素白胎,請的肯定是景d鎮的仿古大師做出來的,很難辨彆。”
王青鬆聞言輕輕點了點頭。
說話間,有人拿著一個保溫杯過來,為難道“楊總,沒有暖水平,拿的一個保溫杯,燒的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