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蔡依儂一愣,不解的問道:“發行的事,不是應該找華義兄弟嗎”
“呃”董熹也是一愣,瞬間就想明白雙方的認知偏差出在哪裡。
他所說的《功夫》發行權指的是哥倫比亞手上掌握的海外尤其是北美的,而蔡依儂兩人卻以為董熹想要的是國內的發行權。
格局小了……
“《功夫》的類型很適合大規模在北美試水,就算票房成績不理想,我們還有dvd的發行渠道,虧也虧不了多少。”
“但如果北美票房可以超過《英雄》,那麼對於我們在北美的發行能力,國內的市場也會有個充分的認知。”
《英雄》在延遲上映兩年後,終於在今年夏天登陸北美院線,不但拿下了首周票房冠軍,最終取得多萬美元的好成績。
能排在非美國本土電影票房的曆史前五,讓張大嘴吹噓了好幾個月,雖然口碑和國內一樣兩極分化。
董熹敢賭就是得到消息,哥倫比亞對《功夫》不是太重視,亞洲市場或許還會投入足夠的宣傳資源,但北美市場就還是老套路。
初步隻是在幾十家影院上映,然後看口碑在考慮擴大範圍。
周星弛:“我的發行商實在太穩健了……”
所以董熹打算賭一賭,看看能否單車變摩托,畢竟公司適合海外大規模上映的電影,其實真的沒幾部。
《驚濤駭浪》在國內拿了.億以上的票房,但因為題材的緣故,連亞洲都衝不出去。
而董熹今年的古裝大片《神話》,除了在韓國市場表現出色外,其他市場的反應隻能說還行,北美在拿了萬後就匆匆下畫,走dvd租賃渠道。
成功拉低了董熹海外的平均票房。
《功夫》的亞洲市場哥倫比亞除非是腦子進水,才會賣給董熹,但北美市場真的可以搏一下。
如果董熹可以拿到《功夫》的北美發行權,他肯定會直接梭哈,請一堆明星大肆宣傳,例如熱愛功夫的昆汀老鐵,再找個合適的檔期安排+以上的影院。
對於董熹的想法,蔡依儂和孫海平在思考了片刻,就得出結論:可行。
“另外《瘋狂的石頭》宣傳重點上,不要單獨以我為主,要走全明星的噱頭。”
在看完《功夫》後,董熹再自信也警覺起來,相比於《石頭》的小成本喜劇,無疑《功夫》的特效大片更吸引人。
所以他發現一開始的宣傳就走錯路,既然電影裡有這麼多明星助陣,彆扯什麼黑色幽默喜劇電影,就宣傳所謂的“群星賀歲”更直接。
現階段的內地普通觀眾,對於這種堆砌明星的電影,還沒有那麼大厭惡感。
反而有一種,花費相同的價格能看更多明星的想法,這是一種小市民的心理作祟。
大家還處於比較低級的欣賞水準,盲目的認為大製作,大陣容的電影,就等於好電影的階段。
等到被爛片接二連三的“欺騙”後,觀眾才會漸漸的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
群星賀歲才是《瘋狂的石頭》最大的賣點,僅憑董熹、劉德華、王寶強、薑聞、黃博等一眾主演的,就足以將觀眾吸引進影院。
所謂的小成本喜劇,對董熹這版本的《石頭》來說,簡直就是汙蔑。
觀眾眼中的大製作,不是單純的大場麵、強特效,卡司強大同樣重要。
更何況,《石頭》並不是虛有其表的電影,它是真的很搞笑。
就如同董熹手裡橘子,雖然外表有些乾癟,但依舊很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