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何考隻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員,日複一日枯燥地忙碌著,隻為在這個時代的社會洪流中站穩腳跟。他這樣的年輕人,怎會不向往更多精彩的無限可能?
前文提到了魔術師效應,假如那些魔術師的表演可以是真的,那又會怎麼樣?何考不是隱蛾,但他也想學術法。
武岩駿雖然拒絕了他的要求,但是沒關係,除非這些人是聯合起來設計了一個居大的騙局專門來忽悠他,否則就已經證明了隱蛾以及各門術法的存在。
既然存在,就意味著有可能;假如不存在的話,那才叫沒希望呢。
何考將掛墜“原件”放進了公司的儲物箱裡,小武拿來的贗品則繼續貼身佩戴,接下來的幾天,他開始在網上搜集各種所謂的修行秘法以及奇門秘術。
網上有這種東西嗎?不僅有,而且多得是,看都看不過來!
這些東西真假難辨,或者乾脆說全是假的。其中有些養生內容可能練了也有效果,但也缺失了很多重要篇幅。
何考發揮專業優勢,專門寫了一個程序,可以在網絡上抓取相關信息,同時能借助公司的ai平台通過人工智能自動比對篩查。
這套程序跑下來,在海量資料中發現了很多大量重複出現的內容片段,然後再進行溯源整合,居然得到了好幾套看似完整的所謂秘法。
其實類似的工作,東國古代的考據派也乾過,通過考查大量的古代典籍,推斷當時流行的《古文尚書》是一部偽書。
所謂《古文尚書》,就是將各種古代典籍中引用《尚書》的句子都摘了出來,重新編成的一部典籍。
何考今天乾的事,就相當於那些古代考據學者所做的逆向工程——偽造典籍。假如那個年代有人工智能,相關工作可能簡單得多。
何考不是要編寫什麼偽作,他就是在整理秘法,但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也發現了類似的偽作。
比如有那麼一套丹法秘籍,寫得非常詳實生動,每個細節都活靈活現,仿佛跟著練就可以成仙,但用人工智能仔細比對,會發現它居然全是從一部網絡小說裡摘出來的。
用這種方式,首先剔除了很多能確定的偽作,那麼剩下的功法秘籍,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何考本人,都無法分辨其真偽。
看見這些秘籍之後,何考確定了一件事,各大術門的秘法確實沒有外傳,因為武岩駿提到了術士晉階的儀式,而何考搜集的秘法中都沒有這個方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