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港鎮是典型的城鄉結合特色,何考家的小樓其實在接近鎮中心的位置,就是一座很有設計感的農家小院,看上去也很像一棟郊外彆墅。
與小院隔了兩條街的位置,是後來建的新區,不乏現代化的高樓,有著明晃晃的玻璃幕牆。而j區的核心地段,就是浦港鎮臨江港口一帶,就是早年的碼頭。
想當初為了完善城市規劃、推進城市改造,棲原市將很多工業都遷到了大江以北,然後成立了江*北新區。
如今陸路交通已經很發達,居民想過江早已不用坐船,但對工業區而言,便捷的大江航貨運道仍然很重要,這裡聚集了很多產業工人。
在港區外的一條商業步行街的附近,一株梧桐樹下,經常能看見一個老頭在那裡擺象棋攤。
梧桐樹就是很多古籍中都提到的東國梧桐,製琴良材、鳳凰棲之,不是棲原大街小巷常見的懸鈴木。
其花萼呈五爪狀,每一片的形狀和大小都像一個勺子,其籽如珠。
人們通常不太會注意到梧桐開花,因為它的花瓣都被包在花萼中,且花瓣和花萼都呈黃綠色,並不顯眼。
象棋攤這種東西,如今幾乎已經絕跡,幾十年前倒是時常能見到,就是在路邊擺個棋盤,盤上是一局殘棋。
路過的人假如感興趣,可以和攤主殺一盤。攤主可以讓路人先挑紅棋還是黑棋,誰輸了就給對方錢。
棋攤前經常都會圍幾個人,不僅吸引路人駐足,同時也是棋托,裝作也是路過的樣子和攤主下棋,然後就贏錢了。等到旁觀者也忍不住下場,結果卻輸得很慘。
如今象棋攤為何已絕跡?不僅是人們的休閒娛樂選擇更多了,更因為時代已不同。
在信息交流極不發達的古代,手裡有一部講某個殘局的棋譜,就可以在集市上擺攤了。
但如今人人都有智能手機,可下載象棋app,有入門、精通、專家、大師等各種級彆的對局選擇,也有殘局功能。
區區一部古譜,怎麼乾得過人工智能?
這老頭擺攤已經很久了,附近的人甚至都記不清棋攤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仿佛像某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頭倒不是天天出攤,隔三岔五來一回,有時十天半個月也不見蹤影,但次數多了、時間久了,當地很多人的印象中,總感覺有個老頭就在梧桐樹下擺棋攤。
旁邊的步行街就是過去的大集,何考小時候跟爺爺趕集時也見過這個老頭,那時是五塊錢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