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種鬼話當然沒人信,石方禹如何能不明白燕影廠打的小九九,隻是他也沒辦法說什麼,隻能按照流程開始審片會。
《棋聖》全片長105分鐘,片長中規中矩。
但原著畢竟是二十多萬字的長篇,進行影視化改編,哪怕是要進行必然的濃縮和裁剪,這個時長也充分說明了陳懷愷在表達上的克製。
好導演有很多,但懂得克製的卻很少。
開場的長鏡頭依舊讓人驚豔,讓人很快便沉浸在光影編織的美夢中。
一個半小時的放映進入尾聲,放映室內的音響中傳出“砰”的一聲槍響。
銀幕上,白雪皚皚,雪花漫天,江南生倒在地上,他的熱血染紅了地上的白雪,一點點的越暈越大。
鏡頭緩緩拉升,悲愴的音樂聲激蕩環繞,電影最後的鏡頭充滿了悲壯、悲情。
所有人都沉浸在這樣的氛圍中,心潮澎湃,難以自拔。
過了好一會兒,胡其明主動鼓掌,在場眾人這才反應過來,齊齊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從眾人的反應來看,《棋聖》的成片質量是毋庸置疑的出眾,不過電影審查並不隻是看電影質量的高低。
放映結束後的討論環節上,石方禹沒有說話,而是顧問陳播先開口了,他一開口便提到了審查前陳懷愷最擔憂的問題。
“從藝術水準層麵來說,《棋聖》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影片。
角色塑造豐滿,情節跌宕起伏……”
講話這東西是有技巧的,尤其是會議上的講話,先聽到好話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後麵往往要跟個“但是”。
當然也有人不加這個後綴的,但這樣的情況卻很少。
“但是……”如林朝陽所料,陳播話鋒果然一轉,說了個“但是”。
接下來的話總結起來就是要顧慮到兩國邦交,《棋聖》中的一些鏡頭處理還是應該含蓄一點。
陳播的話在林朝陽和陳懷愷的意料之中,聽著陳播的意見,林朝陽並沒有急著反駁,眼神與王濛交流了一下,兩人心領神會。
王濛適時的站了出來,“陳播同誌的意見很有道理,我們確實需要考慮到這方麵的問題。不過這個尺度該如何把握,卻是個難題。”
“以我的感受,陳導在這方麵的表達還是非常克製的。電影裡除了最後一個鏡頭,連點血腥鏡頭都找不到。
戰爭的殘酷也多是以畫外音、旁白和環境襯托的方式體現的,連小乞丐的死亡都沒有給正麵鏡頭。
我認為這已經是非常好的處理方式了,畢竟史實就放在那裡。”
陳播反駁道:“我還是認為有幾個鏡頭應該再處理一下。”
王濛見狀沒再說話,他來的目的不是為了抬杠,而是幫忙。
馮穆接著說道:“具體鏡頭具體處理,我覺得電影局這邊不妨將你們認為有問題的鏡頭和對白列出來,這樣陳導他們改也好改。”
馮穆德高望重,說話自然有份量,而且說的也在理,陳播看向了石方禹。
感受到壓力,石方禹心中歎了口氣。
從鐘惦棐、馮穆和王濛幾人出現在電影局,他就知道今天這場審片會肯定不能讓他們電影局自由發揮。
他們是職能部門,按理說將這幾位的話都當成耳旁風過了也沒什麼關係。
但人家這幾位的影響力就放在這裡,哪怕他是局長,也不敢怠慢。
“電影裡關於‘李拙’這位棋手的幾句對白模糊一下,這樣可以吧?”
對比陳播的要求,石方禹的要求可以說是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棋聖》發表之初,有人討論江南生的人物原型可能是昭和棋聖。
但實際上,隻要是對圍棋有些了解的人,其實都能明白,裡的真正以昭和棋聖為原型的角色是歸化棋手李拙。
在電影中,保留了裡對於李拙出身的筆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說的是誰。
石方禹他們雖然顧慮j問題,但也不敢輕易褻瀆曆史,所以退而求其次,提出虛化一下李拙這個人物。
畢竟這位人物的原型,現在也是國內桶站的對象。
《棋聖》日後上映,少不了要引起一番熱議,能避免還是要避免一下。
聽到石方禹的意見,胡其明和陳懷愷的心裡鬆了口氣,這樣的要求可比修改、補拍鏡頭簡單多了,無非是改改台詞,找配音演員回來配個音就可以了。
一番溝通後,雙方就審片意見達成了共識。
接下來燕影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電影局的意見進行修改,然後進行二次審查,不出意外的話就會順利通過。
大半天的審片會結束了,從電影局出來,胡其明握著馮、王、鐘幾人的手表示感謝,大家互說了幾句客套話。
“這回幫了你的忙,記得請客吃飯!”王濛對林朝陽說。
“幫忙是人情,我要是請客,這人情可就還上了。”
王濛不滿道:“你家的人情一頓飯就還上了,也太好還了吧?”
“我是欠債的,怎麼還我說了算!”
林朝陽作出無賴狀,周圍人哈哈笑了起來。
臨分彆前,林朝陽又對幾位老同誌說道:“版稅那事您幾位有機會幫我發發聲,聲援聲援。”
馮穆笑著豎起一根手指頭,“又是一頓飯!”
“成成成,不就兩頓飯嘛!”
“這還差不多!”